1. 首頁
  2.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中東盟投資效應分析論文

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中東盟投資效應分析論文

[摘要]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一體化發展的程度和範圍也在不斷地加深和擴大,包括市場開放和放松管制,以及一些投資政策的優惠,一體化應該有利於促進成員國FDI的流入。本研究透過對1996年~2007年東盟各成員國FDI流入量、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成本和服務業發展水平等資料的實證分析,研究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及影響因素。

[關鍵詞] 東盟 區域經濟一體化 投資效應

一、引言

近年來,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不斷湧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程度和範圍也在不斷地加深和擴大,逐漸從以貿易自由化為主的一體化向更深程度的一體化發展。透過市場開放和放松管制的做法,促進區域內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逐漸形成一體化的市場邊界和經濟體,並與區域外的經濟體出現差異化。因此,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會促進區域內FDI的流入。

分析東盟1996年~2007年吸收FDI的情況,發現:東盟老成員國吸收的FDI佔據了東盟總額的80%以上,而新成員國吸收的FDI與加入東盟之前變化不大,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於區內不同成員國的投資效應不一樣。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是否存在,這種效應的發生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透過對1996年~2007年東盟10個成員國的面板資料分析,研究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及影響因素。

二、文獻綜述

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貿易效應相比,其投資效應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論。投資效應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70年代學者們關於歐洲經濟一體化對跨國公司FDI的影響的研究。金德爾伯格借鑑區域一體化的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學說,提出投資創造和投資轉移理論,認為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引發了投資的創造和轉移效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建立後產生的貿易轉移使區外跨國公司商品進入到區內變得困難,跨國公司透過在區內建立分支機構的方式來替代商品出口,即投資創造效應。同時,區內已有的跨國公司會利用大市場統一的機會和自身優勢,對區內的生產經營進行重新佈局,即投資轉移效應。

鄧寧根據投資動機把FDI細分為逃避關稅型、市場擴大型、出口導向型、垂直一體化型,他認為貿易環境的改善將刺激市場擴大型FDI的進入。貿易壁壘的降低尤其是專用性資產、中間產品及要素流動壁壘的降低,提高了跨國公司內部化的能力。一體化後的區域市場將一部分割槽位優勢轉化為所有權優勢。此外一體化拓寬了市場範圍,加大了經濟的總體規模,提高了整體經濟的穩定性,生產的地理分工更加自然,跨國公司容易實現規模經濟,也導致跨國公司向區域內投資。

Bende-Nabende(1999)對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投資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東盟自由貿易區對區域內較發達國家有利,而對不發達國家不利,計量結果顯示對印尼和菲律賓影響為負,而對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的影響為正,說明區域經濟一體化由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組成時對較發達國家有利。

三、實證分析

1.一體化程序中投資效應的影響因素

(1)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立為外商投資提供了一種保證,標誌著一個有利的、可預測的投資環境的形成,使得外國投資者不僅可以出入共同市場,而且還降低了相關的風險成本。同時,根據投資創造和投資轉移效應,加入一體化的區域中,成員國會得到更多吸引投資的機會,據此,提出本文第一個假說:H1: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FDI的流入有正向作用。

(2)市場規模

東道國潛在的市場規模是外國投資者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市場規模越大,則能有效地降低平均成本,尤其是在規模經濟條件下,較大的產品需求能使企業較容易地將產量擴張到獲取規模收益的水平,進而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和取得更高水平的利潤。因此,提出:H2: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正相關。

(3)勞動力成本

效率尋求型FDI傾向於生產優勢的發揮,低廉的勞動成本對其有明顯的吸引力。如果東道國的勞動力成本較低,則廠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利潤水平,尤其是投資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時,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提出:H3:成員國勞動力成本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負相關。

(4)東道國的基礎設施

資源或資產尋求型FDI投資的動機多為尋求目標市場的自然資源或其他資產和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可以看成一種資源,一國的服務業越發達,反映該國的經濟環境成熟,投資的相關服務便利,有擴大投資效應的作用。據此,提出:H4:成員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正相關。

(5)進口總額

較高的對外進口關稅水平使廠商出口成本增加,為了避免關稅,跨國公司選擇對該國投資來供給當地,因此投資和進口具有替代關係。提出研究假說5:H5:成員國對外關稅水平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正相關

2.模型與資料

本文研究的資料時期是1996年~2007年,橫截面為東盟的十個國家。12年的時間序列資料樣本數太少不足以作時間序列分析,將時間和橫截面資料結合起來的面板資料分析方法更適合本研究的資料特點,而且這種方法可較好的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

本文將先後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自身的經濟稟賦情況,如: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成本、服務業發展等因素,對區域經濟一體化投資效應的影響。因此,將代表這些因素的變數先後放入計量模型,進行測算,分析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

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東盟自由貿易區從2002年開始啟動,所以資料囊括了2002年前後6年的情況,從1996年至2007年共12年。工資水平的資料缺失較多,部分採用了內插法進行處理。實際取得120個觀測值。

3.估計結果

採用計量軟體Eviews 6.0分別對面板資料迴歸模型進行了擬合。主觀判斷模型是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可以依據豪斯曼檢驗的結果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當豪斯曼檢驗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時,選擇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反之,則選擇隨機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豪斯曼檢驗的結果支援了固定效應模型。為消除序列的異方差影響,除虛擬變數和比重指標外,其他變數均採用自然對數形式,同時加入AR(1)項消除自相關現象。估計結果見表。

注: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上標***,**,*分別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顯著。

模型(1)(2)(3)(5)中變數的係數均透過顯著性檢驗,驗證了相應的假說。在模型(4)中,服務業發展水平變數(SERP)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變數(D)的乘積項沒有透過顯著性檢驗,H4沒有得到驗證。其原因在於東盟大部分國家的服務業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區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以勞動力成本吸引投資為主。所以區域FDI的流入中,偏好資產或資源尋求型FDI比重較小,而更傾向於尋求降低單位勞動成本的效率尋求型FDI比重較大。

四、結論及啟示

本文將區域經濟一體化虛擬變數引入FDI決定模型,透過研究東盟的投資效應發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於成員國獲得FDI,即具有顯著的投資效應;同時,投資效應與成員國的經濟稟賦有關:經濟規模越大的國家,投資效應越大;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國家,投資效應較大。在影響因素中,是否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影響力最大的因素,其重要性高於勞動力成本和一國的經濟規模。這種情況說明,即使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吸引更多的FDI。而服務業發展水平未透過檢驗,說明服務業發展水平不足以吸引FDI,這是目前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詬病。 我國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較晚,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首先,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助於刺激貿易和投資的增長,市場規模的擴大和資源更有效的配置能得到更大的規模經濟與正外部性。目前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使成員國的投資收益增加,應不斷深入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開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完善投資環境,來自區外以及區內國家相互之間的投資都將會有所提高。加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對我國加入更高階段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有寶貴的借鑑意義。

其次,根據FDI投資動機的分析,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成本、服務業發展水平等因素均會對投資效應產生影響。中國目前勞動力成本是比較優勢的來源,而服務業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國需要結合比較優勢,吸引發達國家效率尋求型技術密集的FDI流入,同時引導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技術水平以及升級產業結構。同時轉移“夕陽產業”到區域內更低階梯的發展中國家,加快我國產業升級。我國還可以透過提供包括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市場進入和技術及創新能力等綜合區位優勢,吸引更多優質投資。

參考文獻:

[1]東豔:南南型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否促進FDI流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引資效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6(6):79~88

[2]華民王疆華周紅燕:內部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12):39~42

[3]邱立成馬如靜唐雪松: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投資效應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9

[4]王勤: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其效應[J].南洋問題研究,2008(1):1~9

[5]張宏蔡彤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投資效應分析[J].當代亞太,2007(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