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服裝/紡織/皮革

中西服裝設計對中國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示論文

中西服裝設計對中國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示論文

和在形式上已經邁入現代化且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服裝相比,中國在服裝設計方面的思維現代化發展相對比較緩慢,和西方的設計思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中國人服裝面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和國際整體時尚高度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對於現代服裝理解的層次還尚且流於傳統,因此造成服裝設計的創新性上相對薄弱,而這對於我國當代服裝設計的未來發展來說也正是一個“瓶頸”。

一、關於服裝史教學

目前在服裝史教學的過程當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將中國服裝歷史以及西方的服裝歷史區分開來,將中國服裝歷史理解成是中國“過去的傳統服裝樣式以及設計理念”,將西方服裝歷史則理解成是西方的“過去的傳統服裝樣式以及設計理念”,而且它們都透過文字或者影象的方式來展現給學生,導致教學與現實過於遙遠,而且學生也僅僅能站在歷史之外記住一些文字內容,不能進入到歷史情境當中,理解服裝歷史的發展程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將西方的現代服裝歷史作為中國的服裝歷史當中一個環節來進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國初期開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現代服裝就已經漸漸地進入到中國當中,而且漸漸地也成為了中國現代服裝的主流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學習西方的服裝歷史自覺性就能夠得以提升,它徹底地清除了服裝的文化傳承以及創新上的障礙。當前在我國各個服裝院校當中的老師、學生乃至於業界設計師,對於中國服裝的現代設計都存在著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認為學習西方的服裝設計風格越多,就會導致自己的風格越少,這是片面的,對我國的當代服裝設計發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現代服裝歷史看做是我國服裝歷史發展的一個環節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這一芥蒂。

二、關於美學教學

從整體上來說,服裝美學可以單獨當做一門課程,不過也可以將其作為充分貫穿於服裝設計的教育程序當中的通識性知識教學。當前,服裝美學大多集中在對服裝的形式美進行研究的工作當中,藉助形式美規律對服裝整體造型、服裝顏色、使用面料等進行分析。這是一種將人體形態拋開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裝美學,需要充分地與現代人心理相互適應,從單純的服裝形式美上升到動態形象美的層次,形象美是藉助服裝來為人體形態進行二次創造後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實上,在服裝製作完成之後,其形態還沒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著在人體上,而且人體運動的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形態才是服裝的真實形態,此時服裝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僅僅從服裝自身所具備的形式美無法徹底、全面地展現服裝的美感。在中國的傳統服裝觀念當中,認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體現出來的美與否是非常直觀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換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裝理念當中,堅持的理念是將服裝看做是人體“第二面板”。面板離開人體之後是很難談及其美與不美的。

三、關於設計教學

進行服裝設計的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效果圖的繪製是比較基本且必要的一項訓練,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設計思維的表達水平,不過,也正是由於表達設計思維,因此中國以及西方在設計思維上的差異也能夠直觀地體現與效果圖當中。當代服裝設計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將效果圖的繪製和服裝造型實驗充分地結合起來,實現人體形態再次創造。在設計教學當中,需要學生們充分地理解服裝基本構成原理。進行造型實驗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對人體進行多角度的觀察,並且從多個側面展開形態設計;無論學生們使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或者是立體裁剪的方式,其主要針對的物件都是立體人體,且關心的內容也都是在著裝之後立體的形態,令學生們充分地認識到,假如將人體平面化,就會失去很多觀察角度,失去創造機會。服裝需要在立體的空間以及運動過程當中對著裝進行觀察,且不斷地進行新的理解和反覆性的調整,這種設計教學,能夠令學生們思維層次提升到創造和設計的層面上。而這就是西方現代服裝的設計教育的成功經驗。比方說,法國服裝設計類院校和我國大部分服裝設計類院校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基本上都是高強度實踐的`課程,並融合學校內部的設計製作以及學校外的實習實踐,需要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成熟的實際動手的能力。

從以上三個角度進行觀念上的更新和完善,對我國目前服裝設計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藉助對中西方服裝的設計思維上存在的差異的總結和分析,我們需要更加積極地去吸納現代文明的成果,反思自身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人才培養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孫濤.中西服裝設計思維差異對中國現代服裝設計教育的啟示[J].紡織服裝教育,2013(06).

[2]馮志民.中西傳統文化的差異及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J].紡織導報,2014(02).

[3]章建春,吳金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3(23).

[4]伍曦.中國風在現代西方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與啟示[J].山東紡織經濟,2010(11).

[5]陳曉莉.從中西方設計思維的差異與融通看多元文化對服裝設計的影響[J].中國科技博覽,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