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論文

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業植物病 理學教學 改豐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為了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結合洛陽市的地域特.x,時農業植物病理學的授課順序、教學方法、實臉實習和考核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經過幾年的嘗試表明,這些改革時培養學生興趣和動手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童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農業植物病理學是針對植物保護專業開設的的一門應用性專業課,主要講授農作物病害的發生與危害、症狀、病原、發病規律與綜合防治技術。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每一種病害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順序介紹,內容多而瑣碎,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枯燥;實驗教學以掛圖、盒裝標本和病原菌玻片為材料,不能生動的展現病害在田間的症狀特點及病原菌的形態特徵;課程實習時間固定,作物相對單一,一些作物的病害標本不能採集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教學、實驗和實習三個方面,對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進行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培養學生興趣和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1教學改革

1.1門結合農時調整授課順序

農業植物病理學教材前兩章是水稻和小麥病害,該課程九月份開始上課時,田間沒有種植水稻和小麥,而種植的是玉米、高粱、甘薯、棉花、芝麻等作物,所以在授課時將這些作物的病害安排在前面。待十一月以後,田間長出小麥,再講授小麥病害,這樣結合實驗和實踐課,帶領學生到農田隨時可以將觀察到的病害與課堂教學對應聯絡在一起,及時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1.2增加特色教學內容

我校位於九朝古都洛陽,洛陽牡丹聞名天下,而一些牡丹病害危害十分嚴重,如:牡丹紅斑病、炭疽病、灰黴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地方經濟造成潛在的.威脅,對牡丹病害知識的學習非常必要,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我們結合地方特色增加了牡丹病害。

1.3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將每一種病害都詳細的講解,這種方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我們在授課時一種作物挑選一到兩種重要病害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其餘的病害安排學生自學而後挑選一到兩種病害由學生自己製作PPT課件講解,最後由學生提問、教師總結補充。透過自學,學生從一個病害的重點剖析到舉一反三的學習其他病害,從一種病原所引起病害的症狀特點到學習此類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學生學會了如何查閱文獻、歸納總結和製作PPT課件。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

2實驗改革

2.1利用多媒體課件

掛圖和盒裝標本是實驗課上的常規用具,但是在真實性上效果稍差。多媒體課件可以將病害在田間不同時期不同發病部位的症狀和病原菌的形態照片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其直觀性可以與常規用具的典型性互為補充,另外有一些採集不到的病害標本,我們透過網路查詢到這些病害標本圖片,並結合實踐中拍攝的病害照片,製成多媒體課件,補充和豐富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能更直觀地瞭解所學內容,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病害的認識與理解。 2.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除了印證性的實驗讓學生看一些照片和病原菌玻片外,還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培養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從病害標本採集到標本製作,從培養基配製、消毒和滅菌,到病原物的分離、培養和鑑定,全面學習植病研究的基礎綜合實驗技能,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實習改革

《農業植物病理學》按照教學計劃在課程結束後將實習時間固定在一週內進行,這樣錯過了一些作物的生長季節。我們採用分散實習的辦法,將實習分開進行,例如9月初,田間種植有玉米、棉花、芝麻、甘薯、瓜類等時,利用3天時間認識和了解這些作物病害,並採集和製作病害標本,待7月初,田間種植有小麥、蔬菜等時,再對這些作物的病害標本進行採集和製作。這樣的教學實習,即保證了病害標本採集的豐富性,又使學生們掌握了當地主要作物病害的種類、症狀特點和發生規律,為以後病害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考核

考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具有重要作用。《農業植物病理學》的課程考核成績不單單取決於期末的考試成績,我們還綜合了實驗成績、平時成績和課程論文成績。這樣既考核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又考核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等,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農業植物病理學》實習考核,將病害標本採集的數量和質量、鑑定病害標本的名稱和實習總結成績,幾項成績綜合得出實習成績。這樣既能檢驗出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作物病害症狀特點,又減少了一些對實習不重視,認為只要交上實習總結就能取得實習成績學生數量,大大提高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透過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對《農業植物病理學》課程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透過實驗和實習的改革,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在實踐中驗證了所學的理論知識,為他們理解和掌握病害研究方法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今後從事植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