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過河》的課後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過河》的課後反思

北師大版《過河》這一內容,教材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透過“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我在設計本課時力求將單一、枯燥的計算融入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個情境圖,讓學生先說一說圖的意思和要解答什麼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資訊、提問題的能力。然後獨立試做。學生會出現分步進行計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條)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讓學生互相討論所列算式的合理性。這樣學生髮生了認知衝突,由此體會到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造一個符號表示先算的部分,開放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教學《過河》一課時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讓情境創設變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數學知識的比重。

二、急於求成,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小括號的含義就讓學生應用。三、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為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小括號的含義,但是我透過教學覺得單從一道計算題中理解起來是不難,如5 ×(36-29),(83-35)÷6,學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號裡的,可是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帶小括號的綜合算式就不會了。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親自探究自己出現的問題,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號了。應用起來也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