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自我與西方文化自我比較研究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自我與西方文化自我比較研究論文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與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在性善論和自我超越領域內有很大相識之處,但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出不同。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強調自我壓抑,西方傳統文化更多的強調個性張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自我實現更多的表現在整個社會的實現,西方文化自我的實現更多表現在個人及部分人群利益的實現;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際交往中的自我表現比西方文化中人際交往中的自我表現更為複雜。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自我

自我是心理學研究領域裡的一個重要內容,西方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早在1890在“心理學原理”中首先將自我分為主我和賓我兩個方面。在中國最近幾十年人們也開始關注自我,並形成了本土的自我心理研究。目前,自我的定義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的存在、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由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它把一個人的各種特殊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連線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1]。由於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個國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不同國家的公民在自我上表現出很大差異。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和文化淵源的國家,與西方的文化不完全相同,因此中國文化裡反映出來的自我與西方文化裡反映出來的自我有很大差異。

一、中國傳統文化自我與西方文化自我的相似性比較。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性善論上與西方文化自我有相似之處。

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在最早的自我概念中提出人性天生善良,人類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實現等積極方面。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人具有天生的某種傾向,不是白板,即“實現傾向”,人的本性是自然發揮的作用,其實是“建設性的,是可以信賴的”。馬斯洛則認為,人的自我實現需要是一種“似本能”,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2]。在西方自我研究裡面廣泛存在自身價值體現的觀點,他們首先把自我看成對自身的認識和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充分體現出自我的心理,最早的自我在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完美的體現。老子提出人性論與道本體,認為宇宙中的一切,從天地萬物到人類都是“道”產生的,都根源於“道”。在道的基礎上建立人性自然的人性論,認為性本善良。即性本身是善良的,沒有好壞之分。這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表現出來的自我是體現人的善良和友好。

老子的思想和西方人本主義倡導的自我天生是善良的觀點有相似之處。許多西方學者在研究中也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自我上有一定的相似。心理學家埃德蒙德赫姆森(Edimudhermsen)指出,羅傑斯對道家思想有個人水平上的接受[3]。日本學者野島認為,羅傑斯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處[4]。馬斯洛認為,人的自我實現需要一種“似本能”,人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從某中意義上說西方文化領域裡的自我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因為許多觀點都能在中國早期文化中找到依據,他們有很大相似性。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在自我超越上有很大相似性。

中國古代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任何自然是和諧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天可以相互感應,自然力量是無窮的。人們用老子和莊子的“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揭示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由於中國經歷幾千年的封建儒家思想專制統治,人們開始相信鬼神,認為自我是有外界意思所主宰的。這種自我意識和西方文化的自我意識發展有很大相識性。西方文化最早是上帝決定一切,宗教在人們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把自我的超越歸功與意識形態領域裡的東西[5]。中國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在自我超越上有很大相似。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國和西方文化都認識到超越自我的重要性,他們在自我意識領域裡認識到必須透過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讓自身超越得到更大發揮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在自我上的不同比較。

(一)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抑我,西方文化強調重我。

由於中國和西方社會在傳統文化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反映在自我上也表現出很大的不同。中國人在自我表現上不習慣積極主動,更多的'是一種保守的方式,人們總是積極的去壓抑自我的表現。而西方文化由於強調個性的張揚和發展,他們把個性的發展放到十分顯著的位置,他們跟多的是希望自我得到很大的發展,他們強調個性,強調自西方的文化主要是工商經濟我個人領域的發展,因此可以說他們更強調重我。出現上面區別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和西方文化的截然不同。中國曆經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農業經濟、君主制度、禮教,這三者所構成的文化格侷限制和壓抑個人的自由發展。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對任何事情總是採用一種非常謙虛的態度,不願意輕易將自己的自我展示給別人,這些都是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起統治,對人們的自我發展採用壓制的方式,使得人們無法全面的去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人們更多的是強調抑我[6]。把自己壓抑在一定的空間內,這都是由於中國傳統的封建文化所引起的。在相反,民主制度、宗教三位一體的民主文化,這種文化提供了個人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強調個人的價值;顯然,這種文化是關注自我、重視自我的。他們反對統治者的壓制,所以說,中國文化是“抑我”的,而西方文化是“重我”的。西方文化在最近100年都是採取一種比較開放的態度去面對世界的變化,人們開始充分意識到自身的發展,由於經濟的性質使得他們強調自我能力得到發揮,自我素質得到提高,而與中國傳統文化上的自我具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強調的是抑我,而不是強調自我。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在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上與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實現有很大不同。

羅洛1梅(1991)認為,自我的發展在最高階段是“創造性的自我意識”;其特徵是“處於忘我的境界”。馬斯洛(1987)認為這是一種“高峰體驗”,其特徵“為一種知覺物件所全盤吸引,有時達到把知覺者和被知覺的事物融為一體的感覺。”我國心理學家唐鉞(1983)也曾發專文論及“神合感”,認為其特徵是“覺得個人與宇宙合為一體”,並強調說“:確有這種精神境界”。勞思光(1987)談道:對中國人來說,當對自我的修養達到最高境界時,是天人合一的。從幾千年前的老莊開始直到現在,追求這種最高境界早已經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這種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受到中國過去文化的影響,他們在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中形成了這種思想。從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德”、“至善”,到道家的“天地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及至釋家的“入法界”、“三昧”、“涅”;甚至從玄家的“聖人體無”,到新理學的“同天”,都追求這樣一種最高境界[7]。

西方社會早期文化一直為宗教所統治,他們的自我實現更多是建立在神學的基礎之上,他們的文化基礎與中國有著完全的不同。從神學和宗教為主流文化過度到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人是自由的的近代資本主義文化。這些文化也深深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影響著人們自我的形成,也影響著人們自我超越的實現。西方文化自我超越所追求的是他們個人本身的價值實現,這與中國傳統文化自我超越的實現有很大的不同,中國自我超越實現不僅僅是個人本身的價值實現,而且更多的是社會價值的實現。西方文化中自我超越的實現跟多的是強調某一集團或者某一階層的利益實現,西方文化強調的是個性解放,個人的獨立自由,把肯定人作為個體存在的價值看作人類社會結合的基礎。在這種理論背景下,個人本位主義發展到了極致[8]。而中國傳統文化要求每個人必須嚴格遵從並適應它在家庭關係網路乃至整個社會結構中被確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他應自覺接受“禮”的規範約束,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超越是整個封建文化的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

(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在人際關係領域裡面與西方文化自我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很少找到自我兩個詞語,他們都是透過“自己”和“我”兩個詞語表現出來,有相當多的學者認為,中國人“自己”和外界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同時這個“自己”的圈子是伸縮的,可大可小的。從這些觀點中可以發現其實中國人的自我更多是在人際交往中把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來,但是我這個字又表現出與外界的聯絡。他們透過人際的交往把自己和外界以及整個社會有效的結合起來。當一個外人要想進入到一個人“自己”的圈子中時,他首先應透過“我”這一層,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你我不分”的時候,這個人才可能走進另一個人“自己”的圈子裡[9]。而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就是強調個性發展,在人際交往中也強調自我與他們的不同,透過文化可以看出西方的自我在人際交往領域沒有中國所表現那麼複雜,這也是在中國人的自我研究中所反映出的面子觀和人情觀的問題。因此,中國傳統文化自我和西方文化自我他們具有很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1]於露,宋微濤,潘芳.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278-280.

[2]褚啟明,宋淑娟.人本主義人格理論中的道家老子思想探微[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75-77.

[3]EdmudHermsern:Person-centered psychotherapy and Taoism:Thereception of Lao-Tzubucar lR1 Rogers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s;1996:vol16(2):107-1251.

[4]Sachiko Hayashietal:Theclient-centered therapy and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in Japan:Historecal development,current status,and perspective b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92:1Vol132(2):115-1361.

[5]張朝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自我超越之比較[J].廣西社會科學,2003,(8):167-169.

[6][7]童輝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意識[J].心理科學,2000,(4):502-503.

[8]廖貞.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我意識[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65-67.

[9]李蓉蓉.中國人自我觀的新闡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