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小學語文教學使用資訊科技的原則和方法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使用資訊科技的原則和方法論文

資訊科技進入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資訊傳播的質量和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有利於實現教學最佳化,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怎樣實現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呢?根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資訊科技的實踐,筆者的體會是:首先,教師要遵循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原則;其次,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獨特功能。

一、遵循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原則

1、要根據學習物件的學習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的物件是小學生,他們處於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圖畫、動畫、聲頻、影片等教學媒體,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具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透過資訊科技,用多種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可以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機。但是,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階段,切不可因為濫用使用資訊科技,使學生喪失思維能力的訓練機會。

2、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

閱讀文字,傾聽對話,感悟思想,體會情感,揣摩表達,積累語言,表達運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切教學手段都是服從於此的。因此,在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兩者關係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主體,資訊科技是為最佳化教學服務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運用資訊科技,透過多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方面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上來。

3、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運用資訊科技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施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和資訊科技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切忌盲目性。沒有哪一種教學手段是萬能的',只有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利於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資訊科技手段也不例外。

4、要注意多種媒體使用的綜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儘可能把音與像、動與靜、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多種感知材料,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與運用能力。資訊科技只是多種媒體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中,黑板、粉筆、實物、紙質的掛圖和圖片等傳統媒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資訊科技媒體應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整合使用,以充分發揮媒體促進教學的作用。

5、要精心設計教學媒體

資訊科技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資訊科技手段的同時,變革自己的教學設計行為。備課時,教師要系統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從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進行資訊科技的應用分析,設計教學媒體。將教學媒體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成為教學方案的要目。

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發揮資訊科技的獨特功能

小學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落實,需要一定的教學方法的支援。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常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即透過資訊科技,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和創設語文學習所必須的情境進行教學。或播放故事,或配樂朗讀,或呈現圖形影象,或觀看動畫,或觀看影片等。如,匯入環節教師可以透過呈現圖形影象,圖文結合,使學生直觀感知課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用動畫、影片等再現文字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雷雨》的起始階段,筆者播放影片,讓學生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動機。為使學生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筆者再次讓學生觀看影片剪輯:螢幕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學生觀看影片剪輯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滿天”是什麼意思?

2.“黑沉沉”寫出了烏雲怎麼樣的變化?

3.“壓”字說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

4.黑沉沉的烏雲向你直壓過來,你感到怎樣?然後,引導學生感受場景,品詞析句。

2、模擬教學法。即利用各種媒體,模擬文字內容的動態變化過程進行教學。小學語文課文裡的常識性說明文,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積累不足,根據課文的文字難以理解一些科學性知識。如果用多媒體模擬,學生就可以身臨其境,從而解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科學小品文《琥珀》時,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根據這塊琥珀進行想象的,體會科學家想象的依據”。為了解決這一難點,筆者利用從網上下載的教學課件(包括琥珀的樣子、遠古時代的環境、蒼蠅和蜘蛛的行動及巧合、松脂球變成化石的經過、發現的過程等若干個小模組)開展教學,如點選“松林與海水”課件,便會出現地殼變化使海水淹沒松林的場景,並可以清楚地看見水下的松樹如何慢慢腐爛,松脂球脫落出來,一齊深埋在淤泥裡的情景。

3、課前預習法。即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開展自主學習,並接受輔導。“精讀課文”教學之前,筆者佈置學生課前預習,要求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學習有關的資料。課上,安排學生交流作者的生平、作品等文學常識和課文寫作背景、時代背景介紹等。有些課文,涉及到社會、環境、歷史、軍事等學科的知識,學生對這樣的課文非常感興趣。如,在教學《南京長江大橋》一課,為什麼建造長江大橋?大橋有多長?是誰設計的?什麼時候建造的?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教學重點,但卻是大多數學生希望瞭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來了,筆者根據學生的需要,要求學生透過網路蒐集了有關資料。

4、技能指導法。即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對學生的語文技能進行指導。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利用資訊科技實施指導,可以提高訓練效果。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錄音,組織學生進行聽話、記憶、複述等活動,可以訓練、指導學生的“聽”“說”等技能。可以透過播放範讀,指導學生的朗讀。可以利用大螢幕呈現閱讀材料,進行拓展閱讀訓練;呈現漢字在田字格中的書寫過程,指導學生學習筆順、分析字形和書寫漢字等。可以用媒體呈現同題佳作,供學生借鑑,實現習作指導;將學生的作文展現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評改訓練,實現作文修改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資訊科技的嘗試,與此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本人將以此要求為目標,繼續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和資訊科技整合的新形式、新方法。

參考資料 :

1、徐家良,小學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教學人員版.初級),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