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夢想帶我向遠方教師工作感悟

夢想帶我向遠方教師工作感悟

時光荏苒,從2000年7月師範畢業來到家鄉z做一名農村教師,轉眼間已經13年了。忘不了兒時對教師的憧憬與嚮往,也忘不了初為人師的興奮與激動,更忘不了為師路上的愛與責任。13年,帶著對教師的夢想和熱愛,我一直追尋在小學數學教育的路上,辛勤地耕耘,努力地工作,漸漸地我從一名稚嫩的學子成長為學校的骨幹,從常態教學走向教育研究,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小學數學教學先進工作者、臨沂市優秀班主任、臨沂市教學能手、羅莊區課改之星……我深知,這些榮譽代表的並不是我的優秀,而是見證著我不斷成長的歷程。

在求索中踏上征程

畢業的第一年,我被分到了一個僅有三名教師兩個教學班的賢孝莊小學任教,學校條件極其艱苦、環境相當惡劣、學生的學業成績可想而知。接過班,見過學生之後心中有些灰冷,但因幼年喪父而在窮苦中磨練出來的我,有著一股天生的韌勁,我堅定了一個信念:好好地愛學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我要幹出樣子來!

(一)教育,要的不僅僅是成績。

剛參加工作,我吃住在學校,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對孩子的輔導幾乎是“一對一”,我認真分析每個孩子的特點,很多學生底子相當薄弱,我就從基本的20以內的加減和乘法口訣教起,就這樣每天邊補邊講邊練……憑著我的執著和堅持,期末,我帶的那個班在教學質量調研中從全鎮倒數一躍成為了全鎮第一。優秀的教學業績很快得到了鎮教研室領導的賞識,2002年的春天,臨沂市小學數學創新學習研討會在蘭山區舉行,鎮領導毅然把這次學習的機會給了我,這也是我踏上工作崗位後的第一次外出學習。清楚地記得當時參加這次會議的老師要麼是縣裡很有名氣的骨幹教師,要麼是各鄉鎮教研員,只有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小教師,那時誰也不認識,一路上只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發呆,聽著其他骨幹教師對教育教學的高談闊論,很是感到自己的孤陋寡聞甚至有些多餘……

接下來兩天的活動中,我誠惶誠恐地看著課,記憶猶新的是臨沂三小尚軍老師執教的《連乘應用題》,當時,對於什麼是好課我心中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課堂上靈活多變的表現形式,還有圓桌式的學生座次排列深深吸引著我,直覺告訴我,尚老師的課上得很精彩。晚上,大家一起議論時,骨幹教師們的交流我似懂非懂,輪到自己發言時支支吾吾說不到點子上,緊張地渾身冒出了熱汗……學習就這樣結束了,這次迷茫又尷尬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但心底卻不住地叩問自己:我此生是否也能登上這樣的舞臺,向這些骨幹教師一樣展示自己?

面對成長的夢想,我知道自己匱乏的東西太多了,只有埋頭苦幹抓成績,肯定是行不通的,可是,我的切入點在哪裡?我該怎麼辦?自己苦苦掙扎了很長時間也一直找不到出路……

(二)求解,在學習中汲取養分。

正當自己苦苦不得其解的時候,同事宋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送給我只有薄薄幾頁的一本黃皮小冊子。我匆匆開啟,原來這個小冊子就是當時鎮教研室領導在點評課時說的“6(複習)-16(新授)-8(練習)-8(作業)-2(小結)”的教學模式。我如獲至寶,巴不得一下子把這個小冊子印在腦子裡,接下來的日子我就沉浸在這個小冊子的學習之中,邊讀邊學,邊學邊用,課前按照小冊子的模式來設計,課後再拿著自己上過的內容往這個模式上套。慢慢地我感覺自己設計的教學內容很規範也很有型了,我多次主動邀請學校的老教師來聽我的課,那時學校的幾位老師大都是沒受過專業學習的老民辦教師,他們聽後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但他們卻無法清晰地說出我的課好在哪兒。

“到底課為什麼這樣設計?好在哪兒?”我在做,卻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那麼,我就沒有了提升的空間和可能,我再次陷入了苦悶之中。又一個不經意的午後,我在校長的辦公書櫥上偶爾發現了劉煥皋老師編寫的《小學數學認知程式》一書,翻閱一看,這裡邊既有學科知識的理論指導也有學生認知規律的闡釋,更有精品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評析。它讓我心裡竊喜,這不正是我所求的“為什麼”嗎?它就這樣陪伴著我在求索中開始上路……時至今日,面對豐富的網路和書籍資訊資源,我始終捨不得將這本書丟棄,時而翻閱總覺得別有一番味道。在那個學期末的縣級課堂達標活動中,縣教研室的趙主任評價“這是我在鄉鎮小學年輕教師的課中,聽到的最好的一節課。”得到專家這麼好的評價,我興奮無比。校長鼓勵我好好鍛鍊,爭取參加縣裡講課比賽。此時,我覺得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隨後的日子裡,設計教學思路成了我最大的樂趣,茶餘飯後當其他教師閒談時,我開始尋找更多的“精神食糧”。那個年月學校沒有網路,唯一的刊物就是《山東教育》,雜誌中的“數學教學實錄與評析”是我最喜歡的欄目,再後來我發現老師很少借閱,就向校長申請了一項“特權”——可以直接在書上圈圈點點肆意勾畫,一個學年下來,幾乎期期篇篇都留下了我的筆跡……

在賽課中歷練積澱

工作三年後的2003年,我有了參加縣級講課比賽的資格。我踴躍報名,經過學校和鎮教研室的層層評選,我終於被推薦參加了蒼山縣小學數學優質課比賽。從此,我便開始了我的賽課磨礪之旅……

(一)模仿,展現我的優質課堂。

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夏日午後的第二節課。我精神百倍地進入課堂……不久之後成績公佈,我榮獲了一等獎。這個榮譽不高但是對於農村小學來說卻已相當“厲害”,這也是我們鎮第一個獲得縣級數學學科的一等獎,記得當時鎮教研室的領導每次見到我總是鼓勵不斷,面對領導的誇獎內心更多的是愧疚,其實自己只是一直在“背”課,教學只是在模仿著別人和按照設計的程式進行,學生亦步亦趨的跟隨在我的指揮之下,所謂的小組合作也只是遊離於課堂之外……現在想來,或許正是“走教案”帶來的這些思考才促使了自己不斷的追夢!

一晃又是五年的時光過去了,2009年我以紮實的基本功在縣講課比賽中脫穎而出,並作為我縣唯一的一名農村教師參加了市講課比賽。當時在縣裡比賽執教的是《倒數》,大家普遍認為思維含量底,不易“出彩”,要我重新更換課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準備了《購物策略》一節,備課的折磨不言而喻,如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如何在購物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化策略?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困擾著我。在一次次的試講中,我越來越感到自己與學生常常是一節課兩臺戲!這促使我不斷的思考與反思,我突然發覺每一次教學設計竟還是囿於自身對教材的理解來構思,卻忽略了我的教育主體——學生!

於是,我重新調整了思路,以“學生”思維的提升來推進課堂的程序展開教學,比賽那天我激情的演繹、學生出彩的表現、課堂精彩的生成不時博得場內陣陣熱烈的掌聲……原來,預設和生成竟是同樣的重要,學生思維的提升才是數學課的核心所在!

(二)自塑,展現我的個性課堂。

從那以後我便有機會成為市小學數學骨幹團隊的一名成員,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一系列“軍營”般的訓練:臨沂四小的骨幹教師培訓班、QQ論壇、南京學習……一路走來,我汲取著國內名師專家和同行的智慧營養不斷滋養自己的課堂。2010年的10月,我有幸參加了省優質課比賽,現在想來比賽中的點點滴滴又在腦海中回放開來……

記得那段日子裡,我每時每刻都沉浸在“調思路、改課件、備學具(當時自己執教的是三角形內角和,每次試講都要準備大量的學具)”的忙碌中。磨課中的我更多的在思考:如何在尊重學生研讀教材之上解讀我自己的課堂?從設計到試講,從觀察到分析,更多的詮釋是自己對數學教育的“和諧之美”“探究之趣”的個性解讀,終於在省級賽臺上我以自己個性化課堂風格在同課異構中脫穎而出!磨課的過程是痛苦的,更是幸福的,只有在親自體驗中的人才能深刻感悟,這是值得我用一生回味的情感,這種情感應該叫“珍惜”。

每講完一次優質課,都會經歷蛻變的痛苦,但同時也有蛻變後的美麗!我在想:課堂——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教師——課堂的個性解讀者!

後來,於老師讀完我的磨課感悟在部落格裡寫給我這樣一段話:讀完王永勝老師的文章,我很感動!王老師是一位最基層的數學老師,一直工作在農村聯辦小學——僅有6個班級的學校。與其他工作在城裡學校的老師比較,他的每一步成長都很艱難!但他卻一路走來--2008年縣優質課一等獎——2009年市優質課一等獎——2010年省優質課二等獎。他的每一步勝出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也體現了他的實力,他的勤奮、理性和執著,成就了他的今天!……

我深知,這番話是對我的鼓舞,更是對我的鞭策!我想,只有懷揣夢想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在反思中找尋方向

時至今日,省市縣區級大大小小的公開課我上過近二十節課,一次次的歷練,讓我越來越感到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要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更要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而我的風格又在哪兒?在一次次的追問中我開始反思……

(一)閱讀,在思維碰撞中尋求方向。

一次在與校長的談話交流中,校長曾這樣說到:猶太人平均一年的閱讀量是64本,而我們中國人只有4.39本,我們要鼓勵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校長語重心長的話語如醍醐灌頂,一下子敲醒了苦悶中的我,我在實踐的同時卻忘記了讀書,何來風格?這不正是自己底蘊缺乏的根源所在嗎?!

常言道,功夫在詩外。從此我開始靜下心來讀書,全國名師的書我在讀——讀《邱學華嘗試教學課堂藝術》、讀李吉林《為兒童的學習情境課程的實驗與建構》、讀華應龍的《我就是數學》、《我這樣教數學》,讀高勝祥的書、陶繼新的書等;省內名師的書我也讀;大部頭的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皮亞傑的《兒童怎樣學習數學》我在讀,小刊物我也在讀,近年來我個人先後自費訂閱了《小學數學教學參考》《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教育》等六七種教育類期刊。

在讀書中,我學會了反思,在邊讀邊學中我適時把書中的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碰撞,比如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關於獲取知識中,我寫下了這樣三點感受:一是獲取知識的根本是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二是關鍵在於產生疑問,三是“什麼是疑問?如何產生疑問?怎樣利用疑問?”就這樣,我在讀書中實現著與先哲的對話溝通碰撞。

當然,現在偶有所得我也會把它悄悄記錄下來,放到自己的部落格,在讀書和記錄中我又享受到另一種做教師的快樂……

(二)研究,在不斷求索中找尋路徑。

隨著對教育的理解逐步深入,現在越來越有一種認識:一個教師真正耕耘的不是舞臺而是講臺。我也越來越喜歡常態的課堂,喜歡看常態課裡孩子們的甜甜笑臉、喜歡聽常態課裡孩子成長的拔節聲聲……在常態的課堂中我學會了等待,我學會了思考……

慢慢地,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學生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教育的根本在哪兒?數學教育的本質又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了自己的學情調研。全校高年級二百多名被調研的學生中竟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不會自學,何談探究,於是,我嘗試從自己的“自留地”出發,提出了自己的草本研究——《小學數學主體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並把學校的幾個年青教師邀請進來一起參與實踐。從上學期起,我們從學生的計算教學開始入手,先後實踐了課前五分鐘口算實驗、直觀策略在計算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計算小能手評比等實踐和探索,無論是算理的理解和掌握,還是計算速度和準確率都有了明顯提高。

去年,我區“三百工程”評選,我主持承擔的《小學數學主體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被評為羅莊區“百佳”特色課題之一,並且連續兩年被評為“課改之星”,科研正引領我向新的更高的教育方向行走。

有人說:好教師傳授知識,優秀的教師啟迪智慧,智慧型的教師點化生命。這或許就是一個教師成長的軌跡,初為人師我對成績的追求、成長中對課堂的磨礪和現在對教育的認識不正是在夢想中一次次超越自己嗎?

回望自己走過的路,13年來我只是在小事中錘鍊自己,在歷練中悄悄地實現著從教學到教育的轉變,我深切的感受到成長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教誨與培養,離不開單位同事的支援與關心。或許這些幫助關心對領導和同事只是舉手之勞,但卻改寫了我的人生道路,在未來的路上,我依然會懷揣夢想,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