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小學資訊科技《第27課聲音的簡單編輯》教案

小學資訊科技《第27課聲音的簡單編輯》教案範文

[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習使用“錄音機”擷取聲音和混合聲音的方法。

(2)透過“擷取聲音”和“混合聲音”的學習,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對聲音檔案進行編輯。

(3)透過欣賞編輯的聲音檔案,激發學習興趣,並能對同學們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

[課時安排]

建議安排0.5~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聲音的簡單編輯。

難點:聲音的簡單編輯。

[教材分析與教法建議]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聲音的簡單編輯是在聲音的簡單錄製的基礎上展開的,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新能力特別有益,教學中應充分挖掘這一點。

2、教學方法指導

對學生製作的錄音檔案進行編輯,學生的興趣較高。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製作的優秀作品進行範例演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聲音的編輯主要介紹了擷取聲音和混合聲音,內容比較簡單,建議採用任務驅動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展開教學。

[參考資料]

1、將聲音檔案插入到另一個聲音檔案中

在“檔案”選單上,單擊“開啟”,定位要修改的聲音檔案,雙擊開啟該檔案。

將滑塊移動到另一個聲音檔案中要插入的位置。

單擊“編輯”選單中的“插入檔案”命令。

選擇要插入的檔案,單擊“確定”按鈕。

注意:只能將某個聲音檔案插入到未壓縮的聲音檔案中。如果在“錄音機”程式中未發現綠線,說明該聲音檔案是壓縮檔案,必須先調整其音質,才能對其進行修改。如果將某個聲音新增到現有聲音檔案的中間,新的聲音將替換插入點後的原有聲音。錄音機使用波形(.wav)檔案。

2、覆蓋(混合)聲音檔案

在“檔案”選單上,單擊“開啟”,定位要修改的聲音檔案,雙擊開啟該檔案。

將滑塊移動到檔案中要混入聲音檔案的地方。

單擊“編輯”選單中的“與檔案混音”命令。

選擇要混合的檔案,單擊“確定”按鈕。

注意:只能覆蓋未壓縮的聲音檔案。如果在“錄音機”程式中未發現綠線,說明該聲音檔案是壓縮檔案,必須先調整其音質,才能對其進行修改。如果將某個聲音新增到現有的聲音檔案中,新的聲音將替換插入點後的原有聲音。錄下的聲音被儲存為波形(.wav)檔案。

[參考教案]

[課題]第27課聲音的簡單編輯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使用“錄音機”擷取聲音的方法。

(2)學習使用“錄音機”混合聲音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擷取聲音”和“混合聲音”的學習,學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對聲音檔案進行編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欣賞編輯的聲音檔案,激發學習興趣,並能對同學們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

[教學重點與難點]

聲音的簡單編輯。

[教學方法與手段]

任務驅動與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錄製好的聲音範例檔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使用“錄音機”程式進行聲音的錄製,下面,請你欣賞一下老師製作的“江雪”(帶背景音樂)聲音檔案,和上節課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師播放“江雪”,學生欣賞。

生:帶有背景音樂……

師引入課題:第27課簡潔配音自己做。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1、擷取聲音

任務:用編輯修改的方法刪除“江雪”檔案前後多餘的雜音。

(1)學生看書自學。

(2)分組討論交流。

(3)學生上機實踐,教師巡視輔導。

(4)學生演示操作,師生點評。

(5)鞏固深化

開啟歌曲或古詩檔案,刪除前後的雜音片斷並儲存。

2、混合聲音

任務:為“江雪”錄音檔案配上背景音樂,使錄音效果更好。

(1)出示任務及背景音樂“江雪音樂”所在位置。

(2)學生看書自學並嘗試操作。

(3)交流總結。

(4)鞏固深化

開啟錄製的歌曲或古詩檔案,為它配上一段背景音樂。

(5)評價欣賞

3、探究實踐

任務:比較“編輯(E)”選單中的“貼上混入(X)”命令與“與檔案混音(M)”命令,在使用方法與效果上有什麼異同?

(1)學生嘗試兩種操作。

(2)分組交流操作心得。

(3)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三、拓展練習,內化認知

開啟資源庫,為不同的古詩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完成配音。

四、評價交流,完善認知

選擇不同的學生作品進行交流點評,完善學生的審美認知。

五、小結任務,結束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使用“錄音機”程式進行聲音檔案的編輯,希望我們課後好好練習,力爭做個音樂編輯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