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物流管理

高職《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建設與實踐論文

高職《物流管理基礎》課程建設與實踐論文

文章從課程建設的背景、建設思路、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對高職《物流管理基礎》的課程建設進行分析,並對課程建設的實施進行評價總結。

1 課程建設背景

在教育部對高職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全國很多高職院校對《物流管理基礎》課程教學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績。近幾年來,湖南生物機電職院物流管理課程組成員也一直致力於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由於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較抽象,根據專業的教學計劃,這門課程是在入學第一學期開設,授課物件是沒有任何物流知識背景的新生,因此教學改革的實施經常流於形式,教學開展極易陷於“填鴨式”教育。2012年學院大力推行“六個一工程”課程建設,《物流管理基礎》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經過課程組成員的研討、建設和一年多的實施,逐漸形成了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目前已有指導教學的課程標準和較為豐富的網路共享課程資源,並且在3個物流班進行了教學實踐,整體效果較好。

2 課程建設思路

2.1 透過崗位調研定位課程學習領域

根據學校所開設的物流專業方向及從企業行業得來的調研資料,將工作任務和職業行動能力要求相近且交叉重疊較多的採購員、倉儲管理員、配送管理員、運輸排程員、貨運代理員作為本專業面向的崗位群。針對以上崗位所服務的典型工作任務,本課程對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和基礎知識等學習性任務進行設計,針對以上崗位群將其職業行動領域轉化為不同的學習領域,再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將其具體化。

在《物流管理基礎》這一學習領域中教師設定教學專案,併為學生制定一系列專案任務,說明學生在其中主要能做什麼,能學什麼。本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基礎能力:能看懂採購計劃,熟悉採購流程,達到採購員能執行採購任務的目標,併為後續的《採購與庫存控制》課程奠定基礎;熟悉倉儲流程和倉儲的基本知識以及倉儲基本裝置的使用,達到具備一個倉儲管理員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併為《倉儲管理》課程奠定專業基礎;掌握運輸的基礎知識,能填寫運輸單證和熟悉運輸基本流程,併為後續的《運輸管理》和《集裝箱運輸實務》課程奠定基礎知識。本課程的主要學習領域任務包括:物流行業的認知,運輸、倉配、包裝、流通加工等作業的管理,企業物流的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發展等任務。

2.2 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崗位要求對接

在設計學習情境時,教學內容的選取應遵循“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一致,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一致。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把業務與管理融為一體”的原則,根據行業、企業專家對課程所涵蓋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同時遵循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考慮學習情境的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擴充套件性等因素。

本課程將課程內容設定為7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下設多個子情境,每個子情境都遵循學生能力的成長性規律,體現由易到難的遞進性。教師根據講授主題匯入案例或者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務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2.3 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採用任務教學和實踐體驗相融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上緊緊抓住理論和實踐兩條主線。在教學知識結構上體現“知、行、善”的能力梯度,“知”即對物流行業的認知;“行”即反應在任務教學中的學生動手能力,加強基礎能力的培養;“善”即對整個物流管理有一定的統籌最佳化能力,這一主線也體現了高職教育專業緊密聯絡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實際要求。

整個教學過程遵循“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思路,資訊主要有課件、影片等學習資料,根據教師的任務佈置進行小組分工,小組制定完成專案任務的計劃,再按照制定的計劃進行任務的實施,實施後由小組內部檢查和教師檢查相結合,最後對任務結果進行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

2.4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課改之前的評價主要是書面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職業教育的目標相背離。所以本課程考核採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課堂參與與課前準備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教師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重點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學生成績的評定由過程考核(20%)、作品評價(30%)、理論知識(20%)、課堂參與(10%)、課外拓展學習能力(10%)組成。

3 實施效果評價

在3個教學班的教學實施之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效果較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

據統計,試行課改的3個物流班平均到課率達到98%,與其他平行班相比高出近2%,學生普遍反映對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感興趣,自己動手比死記理論和流程要直觀易懂,而形式內容多樣的活動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為了完成“決策、計劃、實施”,必須要提前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資訊”,自主查閱學習資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3.2 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企業的諸多崗位中,都要求員工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本課程採用“團隊合作和自主導向”的學習理念,每個學習任務的完成都是分小組進行的,例如學院的校企合作“三一班”,根據不同工位的物料供應組成了很有特色的小組團隊,形成了活躍上進的“採煤機組”、“刨煤機組”、“液壓支架組”、“刮板機組”,小組內成員互相學習團結合作,小組間互相競爭追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3.3 實訓教師和實訓場地不足

大量的實踐教學比例需要校內配套資源來支撐,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一個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對全班學生進行全面指導,這樣容易給學生遺留很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和困惑。由於校內實訓場地有限,同時只夠容納20個學生進行實訓教學,這樣造成一部分學生無事可做的局面,也使得實訓現場比較嘈雜。這個困難不是個案,而是大部分院校共同面臨的難題,也是課程建設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