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古詩兩首》教學方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理解事歌意思。
4.積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從中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讚美自然之情
領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
透過工具書、反覆朗讀、質疑理解詩歌意思,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作者熱愛祖國壯麗山河,讚美自然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詩詞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 具:
錄音機、幻燈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
1.學生試讀,誦讀。
2.聽錄音,學生邊聽邊想象:古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哪知道的?
三、學法“引路”,自學古詩
1.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古詩?
2.歸納如下學習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入詩境―悟詩情
四、“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
1.指名簡介蘇軾。說說詩題怎樣讀?給了我們哪些資訊?
2.指名朗讀詩句,注意咬音準確。
五、“明詩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利用工具書理解詩意。同桌交流、討論。
六、“入詩境,悟詩情”
1.透過學習這首古詩,你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從詩句中體會到的?彙報、交流。
2.誦讀詩句,體會情感,感受意境。
七、領悟作者巧用修辭,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1.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西湖景美的?
2.品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八、拓展延伸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二、複習上節課的學法。
三、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四、自查釋疑,讀懂詩意
1.學生試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3.觀察圖片,感受畫面之美。
五、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結合詩題,引導質疑:詩人遙望洞庭湖,望見了什麼?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湖光秋月兩相和”(和諧之美)
“潭面無風鏡未磨”(朦朧之美)
“白銀盤裡一青螺”(藝術之美)
六、反覆誦讀,體會詩境
1.輕聲自讀,想象詩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七、領悟作者巧妙的表達方法
八、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