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我的母親》課堂教學實錄

小學語文《我的母親》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擷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經歷(片段)來表現人物。

過程與方法:透過拓展比較閱讀,學生合作式、研究式學習,總結一點寫人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更深刻地去理解生活中的父母之愛,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擷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教學難點】學會緊扣人物特點擷取典型生活片段,抒發對人物的某種情感。

【教學手段】拓展對比閱讀、探究,學生體驗和品味、教師點撥

【教學安排】一課時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我的母親》;拓展閱讀《讀本》中《回憶我的母親》《父子情》;廣泛閱讀《至愛親情》中寫父母的感人文章,摘抄選材較好的片段。

【教學環節與課堂實錄】

一、匯入

師:母愛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她熟悉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享受著無私的母愛,說她陌生是因為我們品讀名家名篇描述的母親時總能為之感動,為之淚流,可是一旦輪到我們自己寫自己的母親時,卻時常筆拙言微,描不出母愛萬分之一二,這時有的人說:那是因為我的母親太平凡了,找不到感動人的情節。是啊,母愛是平凡的,但這分平凡與質樸在著名的記者、散文家鄒韜奮的筆下卻閃耀著動人的光芒。讓我們一起來品讀文章《我的母親》。

二、速讀,提取資訊

師:請大家把書翻開,閱讀課文,思考:

(背投展示)鄒韜奮回憶了有關母親的哪幾件事?透過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試用下面的句式來概括。

讀了,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親。

(讀了文章什麼情節,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學生讀書

師:好,讀過課文之後,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

生1:讀了我的母親在元宵夜裡揹著我到客廳裡走來走去巡閱時,我看到了一位關心孩子,疼愛孩子的慈祥的母親。

師:概括得非常準確,結合具體的情節分析了人物的特點。還有誰來說一下。

生2:讀了母親給妹仔講小說內容講到悽慘情形時揮淚痛哭的情節時,我看到了一位有學識並多愁善感的母親形象。

師:是啊,講小說就淚如泉湧,說明母親的感情十分 生齊聲:豐富。

生3:文中第5段當我因背誦不下來書而被父親打時,母親一邊哭一邊還說打得好,從這個情節,我看到了一位疼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的母親形象。

師:他總結得非常細緻,疼愛但決不溺愛,這個概括非常精準。

師:還有誰來說一下?

生4:到了晚上,應該說是深夜,母親不睡覺卻在給我做布鞋,說明母親很勤勞。

三、細讀、研讀,品味欣賞

師:同學們概括得非常好,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於母親的四個片段,平凡的母愛在作者的筆下熠熠生輝,那麼哪些語句、哪些細節讓你為之動情呢?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說出理由。

師:前後四個人可以討論一下,把你的答案說給組員聽

師:好,我們討論到這,下面我們找同學來分析一下,文章的哪些語句、哪些細節讓你為之動情呢?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說出理由。分析的時候請告訴大家是第幾頁第幾段,以便大家快速找到。

生:106頁,文章第3段寫母親在元宵節看到孩子們都在玩燈熱鬧,也想讓我看看,母親看見許多孩子玩燈熱鬧,便想起了我,也許躡手躡腳到我床前看了好幾次,見我醒了,便負著我出去一飽眼福。這個細節讓我很感動,母親非常關心我,希望在這樣熱鬧又美好的夜晚,也能讓我感受到節日的美好,尤其是躡手躡腳這個詞更是體現了母親怕吵醒我睡覺,所以走步很輕,可見對我的關愛非常細緻,看了好幾次說明我睡覺一直沒有醒,母親沒有叫醒我,而是看了好幾次,直到我醒了為止,可見母愛有多麼細膩。

師:這個細節,她分析得很細緻,這也是令老師感動得地方,還有哪位同學來說說你的動情之處?

生:我認為最感動人的是107頁第5段,寫到我因背不下來書而被父親打時,母親的描寫我自己嗚咽著背,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湧地哭著。我心裡知道她見我被打,她也覺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對我表著十二分的同情,但她確實是從嗚咽著的、斷斷續續的聲音裡勉強說著打得好。唏唏噓噓這個詞讓我非常感動,我捱打時,母親心裡其實很心疼我,卻又認為我沒背下來書應該受到一點懲罰,所以母親不敢大聲哭,只能唏唏噓噓地哭。淚如泉湧足以說明母親哭得極為傷心,似乎父親打的每一下都是打在母親身上一樣。可以說母親是非常疼愛我的,但又不會寵愛我,體現了內心一種矛盾的心裡,也體現了她愛得理智。

生:我給他補充一下,在這段的最後還有一個動人的細節描寫,母親含著淚抱我上床,輕輕把被窩蓋上,向我額上吻了又吻。含著淚說明母親對我捱打的心疼,輕輕地吻了吻說明母親愛的細膩。

師:這位同學也正是如文中的母親一樣有著極為細膩的情感,所以才能發現情感的細膩之處。還有哪位同學發言。

生:109頁,6段,在夏天的深夜,母親做鞋這個情節中,有這樣的細節我心裡又想起母親的勞苦,輾轉反側睡不著,很想起來陪陪母親。又想起母親的勞苦一個又字說明母親不光是今夜做鞋到深夜很辛苦,平時母親也一定是非常勤勞的。

生:我心裡暗自想念著,為著我要穿鞋,累母親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說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著陪陪母親,似乎可以減輕些心裡的不安。這一細節,不但寫出了母親對子女的愛,也寫出了在母愛的沐浴下,孩子也非常懂事,懂得體貼母親、懂得心疼母親。我想這也是母愛的力量把。

師:咱班同學分析都非常細緻,能夠抓住細節,結合具體詞句談出自己的感悟,語言表達也很準確。

四、拓展對比閱讀

師:我們課下要求大家廣泛閱讀寫父親母親的文章,尤其是重點閱讀了《讀本》中的《父子情》《回憶我的母親》,那麼現在我們把書翻開,快速回顧一下內容,你覺得這兩篇文章和《我的母親》這篇文章在選材上、語言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學生閱讀2、3分鐘

生:《父子情》《回憶我的母親》這兩篇文章也是透過回憶父親母親的一些經歷來寫父母之愛的。

師:好,請坐。這幾篇文章的共同點都是擷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那你們來總結一下《父子情》寫了有關父親的哪幾件事情呢?

生:父親對孩子成績不聞不問,對興趣、愛好卻欣賞鼓勵,還有他的孩子才8歲,他卻不拉他攙他,希望他獨立;

師:還有哪位同學來補充一下?

生:父親只送過兒子兩回禮物:礦石、條幅,還有,兒子才15歲,父親就把他當大人握手。

師:你們也讀了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寫了關於母親的哪件事呢?

生:遇到退佃搬家和天災,母親沒有灰心,節衣縮食,借債供作者讀書。還有她很支援坐著參加革命。

生:母親到了86歲高齡仍不停止勞作,熱愛勞動。

五、小結寫法

師:如果讓我們也來寫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你覺得今天我們所閱讀的這三篇文章有哪些寫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你能否從這三篇文章中汲取一點寫人的方法呢?

生:這幾篇文章都是透過寫人物相關的幾件事來突出人物的。

師板書:(1)擷取人物最典型的經歷來寫。

師:還有什麼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呢?

生:這幾篇文章都抓住了細節

師板書:(2)要有細節描寫

師:除此之外,我們看這幾篇文章的語言怎麼樣啊?

生齊:很樸實、感情很豐富

師板書:(3)細膩而飽含真情的語言。

六、抒寫父母情

師:假如讓你來寫《我的母親》或《我的父親》,你準備擷取哪些閃光的瞬間或典型的經歷將父母身上的光輝展示出來?請大家回憶一下,然後動筆寫一個最感人的片段。

學生寫作7、8分鐘

師:大家寫完了沒有,我看很多同學寫了很長的一段,也有個別同學沒寫完,我們找同學讀一讀,如果你沒寫完,沒有關係,繼續口述就可以了。誰來讀一讀?

生:《我的父親》擷取片段(高美麒)

只因為一點小事,媽媽在一瞬間爆發了,耳光脆生生的打在我臉上,而我,有我的倔強,只是冷冰冰的望著對面那個衰我耳光的婦女,我轉過頭去,僵硬得回到我的房間,隨後。成熟而穩重的腳步,我知道,是爸爸,我,等待著下一場暴風雨的來臨,倔強的背對著父親,這個我曾經熟悉,溫柔的爸爸,似乎隨著我的成長逐漸消失,而現在面對我的,只有嚴肅,冷酷的父親大人,一個我惟命是從的人,我就像個受傷的小野獸一樣,憤怒的瞪著父親,而他,只是安靜的走了過來,捧起我的手,一旦冰冷卻有一絲溫柔的聲音:指甲長了,爸爸幫你剪時間被定格,我那驕傲的倔強,在那一瞬,崩潰為淚水,慢慢的.從臉頰滑落下來。

師: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誰來點評一下?具體好在哪裡呢?

生:她的選材很小,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寫得很生動,抓住了父親的動作、語言展開描寫,同時也寫了我的情感變化,非常感人。

生:《我的媽媽》擷取片段 (揭煜)

在我眼裡,媽媽是一桌豐盛的早餐,一桌豐盛但冰涼的早餐。

眾所周知,我喜歡寫小說。上學的時候沒時間,於是等到放假,我便有了發洩的出口沒日沒夜的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而媽媽呢?自然幫不上什麼忙,於是,便早早地睡覺了。所以在我家,常常是媽媽已入酣眠,而我卻依然在電腦前熬燈油。

熬夜寫作的結果可想而知那便是第二天清早的懶床。10點,我準時起床。

她愛我,我知道

和所有人不一樣,我對媽媽的感情一直不如對爸爸的強烈。爸爸給予我的愛是一塊糖,拿在手裡就可以嚥下;而媽媽的愛卻一直是空氣,因為它真無香,淡無味。(未完)

生:《我的媽媽》擷取片段 (張淑寧)

我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裡,我一直都抱怨著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我經常會想母愛分成三份,我只佔一份有多麼悲哀,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明白,母親似乎是把愛自己的那一份也無怨無悔地給了我。

母親注重學習,但從不強迫,有一次,我問母親。如果我考試成績不理想怎麼辦?母親嫣然一笑:不怪你,我相信你已經努力了,即使0分,我也不怪你我幼稚地說:為什麼呢?母親說:因為你是我的希望啊!我心裡總會有一種自豪感,自豪有一個這樣的母親。

生:《我的媽媽》擷取片段 (楊雪蓉)

那是我上小學三年級以後第一次捱打,我向來和弟弟不和,作為姐姐的我從來沒有讓過他,那一次我與他發生爭執,我卻十分委屈地哭了,母親二話不說,把我拉到那柔軟地床上,劈頭蓋臉地訓了我一頓,把我按在上面就開始打,雖然淚水模糊了眼睛,但我還是能看到母親眼中的不捨得,待她打完我後,我靜靜地躺在床上,母親輕輕地推門進來,拿起一個被子,輕輕地向我身上蓋去。你幹什麼呀,別吵醒了她。母親指著父親說,讓他把電視的聲音關笑為了關了燈。

生:《我的媽媽》擷取片段 (粱辰)

那次發燒,使我在床上昏睡了兩天,當我醒來的時候,不知是何時,覺得外面的天陰沉沉的。只看見母親在床邊的藥櫃裡翻呀翻,一會兒拿出一瓶,又失望地扔在地上,只見到母親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和緊鎖的眉頭。母親越翻越快,焦急的直跺腳,看我醒來,母親放慢了速度,柔和地說:辰兒,乖,媽媽給你找糖。你多睡會,醒了吃糖。可我分明看見,母親手裡拿著的是黑色白色的藥袋子。我一下哭了出來,淚如泉湧

七、作業

完成作文《我的母親》或《我的父親》

要求:1、 擷取人物生活中最典型的經歷(片段)來表現人物 2、飽含深情的語言 3、要有細節描寫。

課堂教學自我診斷評析

【教學設計思路】

以往學生寫作文,一寫自己的父母,多選用較為傳統的我生病時父母送我去醫院我考試沒考好時,父母教導我等材料來表達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學生對於選擇什麼樣的材料最能夠突寫人物特點,理解得還不夠深刻。鄒韜奮的《我的母親》、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和舒乙的《父子情》這三篇文章可以說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這三篇文章最顯著的共同特點是截取了人物最典型的幾個生活片段來塑造人物。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點是:學會緊扣人物特點擷取典型的生活片段,抒發對人物的某種情感。力圖讓學生透過重點分析《我的母親》,比較閱讀《回憶我的母親》《父子情》,從而分析出三篇文章在寫法上的共同特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透過自主閱讀和賞析,簡化教學頭緒,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對文章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據本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力求透過整體感知、品味賞析、比較閱讀、總結寫法、片段寫作環節深入理解文章主題,並能汲取一點寫人的方法,最後在寫作片段練習中提升和固化學生從課文比較分析中總結出來的寫人的方法。

【課堂診斷】

從教學效果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圍繞教學目標的實施展開,教學目的得到較好地實現。

整節課40分鐘,匯入和閱讀課文3分鐘,速讀,提取資訊7分鐘,學生細讀、研讀,品味欣賞10分鐘,對比閱讀5分鐘、總結寫法1分鐘、寫作練習8分鐘、閱讀寫作片段及交流5分鐘,佈置作業1分鐘。

整節課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總計27人次。整堂課主要在學生研讀課文、師生對話中進行。

一、主要優點:

1、學生預習較充分

課前兩分鐘檢查學生的教科書,學生都在書上作了圈點批註;重點字詞的圈畫,重點音的標註,多音字的歸納已寫在書上的空白處;疑問之處已作好標記。

2、學生回答問題較為具體深入、方法科學

學生會不會回答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課上學生回答問題時能夠結合具體的詞語、句子、段落內容具體分析,並告訴全班具體的頁數、段落數,以便其他同學也快速找到。學生回答問題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3、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課堂參與率高

整節課大多數時間由學生來唱主角,對課文內容主題的分析基本上由學生來分析得出結論,多數學生舉手發言。

4、教學目標明確,並得到較好實現。

本節課堅持一課一得,重點在於學生透過三篇課文的學習學會運用擷取法擷取生活中典型經歷或片斷來突寫人物特點。所有教學環節圍繞這一重點展開,從學生的習作看,這一目標得島勒較好實現。

二、主要不足及再造措施:

1、課堂學生參與率高,但廣度不夠。每提出一個問題後,都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過於集中在愛舉手發言的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得到的鍛鍊機會少,不利用各個層面的學生能力的提高。老師在這方面的意識相對還比較薄弱,總是誰舉手就叫誰發言,以後要注意改正。

2、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太小,不自信。在今後的課堂上應把回答問題聲音洪亮作為一個訓練點。

3、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煉。上下環節銜接時語言不夠自然。在備課時要把這個細節備得更細緻。

4、對課文挖掘較深,但對拓展閱讀的兩篇處理草率。預習充分的學生很快會進入狀態,預習不充分的學生吸收起來就顯得吃力了。因此這個教學環節對充分預習的學生來說是有效的,對不認真預習的,或預習不充分的學生來說是無效的。教師應適當調整,可以減少一篇拓展閱讀。

教後反思

1、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設計。

剛當教師時,我也有時會上網下載很多現成的教案,逐一閱讀後加以整和變成自己的教案。現在想來這種做法利弊兼有,有時弊大於利。但經歷過對他人的模仿後,慢慢地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現在備課不再借用他人設計,而全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班學生特點來設計教學環節。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的特點之上,因材施教。設計完後要從學生的角度重新審視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能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問題的設計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對學生如何回答問題要有具體指導

第一、教師提問後,學生能否按著老師指明的方向活動自己的思維尋求答案,這在於老師的問題設計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啟發性、層次性,提問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學合理。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節課,老師的提問已反覆琢磨並進行角色換位揣摸後設計的。因此學生接到指令,思維行動很快,方向明確。第二、學生回答問題是否規範,在於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是否給學生如何回答問題進行了指導和訓練。有的學生在賞析品味語言、或點評別人的優秀習作時,總是泛泛地說寫得挺好的挺感人的文章很美之類空洞的話。無法根據具體的句子、詞語來進行賞析。那這樣的教學環節可以說是無效的,或者是效果打著折扣的。正是因為在平時的每一節課我都注重對學生如何回答問題進行有針對的指導,因此,在今天的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熟練,沒有哪位同學站起來就僅僅說個挺好的之類的就坐下。大多數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因此問題的設計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對學生如何回答問題要有具體指導。

3、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以及板書等應由學生生成,老師不可代替。

教師在這種型別的課堂上不該成為主角,而是一個引導者,這就意味著整個課堂上老師講的話不能太多,除了問題的提問以及對學生答案的點評,和必要的少量補充。老師不能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學生答不出來時,老師代替回答。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活動思維,完整地回答問題,深入地對課文進行了分析,這樣的教學環節才是有效的、高效的。如學生在老師的提問下,不能順利的開動腦筋,還心存疑惑,或者因不懂得如何回答問題而無法深入到課文的實質內容,這種情況下老師因為要急於完成課堂教學環節而代替學生補充了大量答案,那麼這樣的教學環節便是無效的。另外老師的板書也應該是學生來生成,單靠老師自顧自地寫出的板書是沒有太大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