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試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試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特別是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中低段學生,養成教育尤為重要。對學生養成教育抓好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會自然在我們教師汗水的滋潤下,慢慢地提高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小學生正在成長的發展階段,諸如多方面都沒有形成,許多不良習慣還沒有根深蒂固,較容易剷除,故對於這部分剛步入校門不很長的孩子,在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的基礎上著重培養養成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怎樣才能抓好我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呢?我談一談自己的實踐和看法。

一、 強調校規制定班規,規範養成教育。

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 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不欠帳,班級建立圖書角,課餘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 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構建德育網路,保障養成教育。

我們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出身在文化層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龍心切,但由於自己的文化修養所限或由於生活習慣的不良影響,或由於周圍環境不夠適應孩子成長之故,或多或少給我們的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從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響。正如小學教育學所說的:因為家庭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響的地方,家長是兒童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成長。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緊,抓得好,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裡接受教育就比較快,反之就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甚至有的還會變壞,如:有些個體商戶或進城務工的農民平時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長,不忙時,有了大把鈔票無事可幹,就在家不是宴請親戚朋友,就是玩麻將打撲克,這些家長(這些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卻無心去顧及孩子,更嚴重的是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如:在放學的路上,兩位同學撿到了一個錢包,一個同學說要拾金不昧交給老師,另一個同學說我媽媽說過撿到錢誰交給老師誰是傻瓜,結果這兩位同學就把錢給分了,拿了錢去玩電子遊戲,這就說明家長的影響何其嚴重。在學校裡,我們有的小學生,經常遲到,不愛完成作業,或作業質量欠佳,或者上課不專心聽講,小動作多,還結伴貪玩,愛說假話騙人等等,都和家長的影響或是這些小學生周圍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在一次教育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時,我問其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時,學生回答說:“我們家昨天下午一放學爸爸、媽媽就和幾個人在家打麻將,也不做飯,讓我出去玩兒,我說我作業沒做,爸爸就說,不要緊,這一次我給你放假,就一次作業沒什麼了不起的,作業嗎,在課堂上聽懂就行了,我小時候就不做作業,考試一樣考到好成績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這些學生大多天資聰明,學習成績卻屬於後進者,我們大部分教師頗感頭疼,對他們產生厭惡或放寬尺度的方法來對待他們,這樣下去將更嚴重地挫傷這部分小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將來會給我們的社會輸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們應當對這部分學生加強養成教育,開辦家長學校,每學年至少上課兩次,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長的科學文化、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觀念等方面的素質。同時利用家校聯絡卡做好家校的溝通工作,班主任和學科任課教師在平時還要多和家長聯絡,摸清學生校外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引領養成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永遠是教師的主題。 樹立師表,蠟炬不成灰。 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因為在小學生的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 現在, 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裡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筒裡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於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學校、教室,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有了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裡。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錯誤並很快改正。

四、 開展評價活動,落實養成教育。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及時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進行評價是我們做好養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因此,我們要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樹立典型,以獎勵為主,平時儘可能經常使用口頭和體態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週我們都要進行“雛鷹爭章”的評比, 安全、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比和發放,每期我們都要進行“優秀隊員”的評比,樹立典型;這樣使學生的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播種理想,就會收穫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穫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穫命運”。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 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