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教學設計

習作要求:

在這次綜合學習中,我們隊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有了更多的瞭解,收穫一定很多。我們來開一次學習成果彙報會,可以介紹蒐集到的有關大自然啟示的資料,也可以談談自己瞭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還可以談談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啟發,想發明什麼。

先分成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彙報。在彙報中,聽的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別人請教。交流之後,把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寫下來,也可以把活動經過或心得寫下來。寫完後,同學之間互相修改。

教學目標:

1、透過交流,學習積累、整理並運用資料談感受。

2、指導學生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個主題,將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發現或積累的資料有條理地寫下來。

3、激發學生的習作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等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大自然的現象的資料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匯入

1.在第三單元裡,我們瞭解了大自然的奧秘,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第9課.《自然之道》:違反自然規律,有可能會好心辦壞事,甚至受到懲罰。

第10課.《黃河是怎麼變化的》:保護大自然!

第11課.《蝙蝠與雷達》:生物特點、規律的啟示。

第12課.《大自然的啟示》合理開發、利用大自然。

二、合作討論,彙集精華

1.大自然千變萬化,透過你的觀察,你瞭解了哪些現象呢?他們又給了你怎樣的啟發呢?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彙報

2.教師到各組聽到方案,參與討論、合作。

3.全班交流:

現象是什麼?

現象發生時有什麼變化或特點?

啟示是什麼?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明確要求

1.寫“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

2.也可寫活動經過或心得。

二、寫法指導

(一)開頭建議

師: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下,大家積累了很多有關文章的開頭。誰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師:大家分享了很多,總結起來有這幾種:

(1)開頭點題,突出中心

如:《蟄人之謎》開頭

我們學校有幾棵核桃樹,樹上的洋辣子把我的胳膊蟄得又紅又腫,疼得我直淌眼淚,我恨透了它,決心揭開它蟄人之謎。

(2)疑問式開頭,自然引起下文

如:《下蛋後為什麼叫》開頭

外婆家養了很多雞,而且大多是母雞。每天那些母雞接二連三地蹲在雞窩裡下蛋,“咯咯”聲此起彼伏。聽著母雞們肆無忌憚的叫聲,我的心中忽然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母雞下蛋後會有咯咯咯地叫個不停呢?

(3)引用俗語開頭,生動,自然

如:《蛻皮樹的啟示》開頭

人們常說:“人怕傷心,樹怕揭皮。”可是我卻發現有兩種樹——雪松和梧桐很特別,每到秋末冬初就開始裂皮,蛻皮。

(二)結尾

有頭有尾的文章才是完整的文章,那懂得了開頭的技巧。作為結尾,你有哪些建議可以提供給大家?

(1)《蛻皮樹的'啟示》結尾

蛻皮樹給了我生命的啟迪:為了新樹皮,舊樹皮選擇了死去。由此我想到我們的父母,父母為了孩子不是天天蛻皮,年年蛻皮嗎?我又想到我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想過去蛻皮嗎?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做好蛻皮的準備嗎??(得到啟示,昇華主題)

(2)《小螞蟻的力量》結尾

一隻螞蟻是微不足道的,一群螞蟻卻是那麼強大。小小的螞蟻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團結就是力量。(總結全文,揭示中心)

(3)《我發現了烏龜會“夏眠”》結尾

今天我一次無意的失誤,竟然發現了烏龜也會在夏天睡眠,真有趣!大自然中又有多少現象等著我們去觀察、發現呢?(反問句結尾,加重語氣)

(4)《大自然的啟示》結尾

原來植物身上也有這麼多學問呀!(總結全文,簡潔自然)

(每個步驟教師邊講解邊在黑板列出簡單提綱)

(三)正文

1.師:除了開頭結尾,文章的中心該是怎樣的內容?

(1)詳細記錄觀察所得,可以是動、植物的外形、自然現象等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2)寫清楚在觀察過程中自己產生的疑問和由此進行的思考,把心裡活動寫出來。

(3)把發現的本質特徵——例如:原因、原理、性質、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寫出來,可以是自己的思考、做法,也可以是有了疑問找到的資料答案或者自己研究弄明白的東西。

(4)透過觀察、思考、研究得到的啟示寫清楚。

2.師:如何使得文章更加生動、自然呢?在這裡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小絕招:

(1)抓住特點;

(2)注意寫清楚你在觀察研究中得到的啟示;

(3)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句

等修辭,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4)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

3.師:我們來看看我們的課文是如何描寫和表達的。

(1)總結兩篇文章,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2)透過總結,我們知道作者是按照“觀察——發現——啟示”這樣的思路來完成文章的。

(3)即我們在觀察中要抓住事物特點,並將其所引發的的啟示寫出來。出示:

A.抓住特點;

B.注意寫清楚你在觀察研究中得到的啟示;

C.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句

等修辭,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D.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