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並書寫四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能結合文字語境理解“星羅棋佈”、“絡繹不絕”、“大喜過望”等重要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能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同時初步懂得自己以後如何去面對困難挫折,樹立積極奮進的學習、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聯絡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連結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它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質疑激趣,匯入新課
1.提出話題,思考通往之路。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從你家裡出發來學校,你知道可以走那條路嗎?
看來,從家到學校的路不止―――(一條)
( 板書:路不止一條 )
越是中心的地方,通向它的路就越―――(多)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補充板書: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
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正音檢查
a.檢查指導字詞朗讀
環抱 午宴 縫紉
挑撥
星羅棋佈 大喜過望 源源不斷 絡繹不絕
b.通讀全文後指名分自然段讀,隨機正音。
聯絡課文情景理解平時很少接觸的事物:羅馬廣場 設計師
2.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交流(若學生概括有困難,則提示引導說說文章講了哪幾個具體事例,再連線上下文,疏通主要內容。)
1~3自然段是說小時候父親帶“我”上羅馬教堂的塔頂,所看到的情景和父親對“我”的教導。
第一個事例:4~11自然段講了“我”從毛衣入手,設計、製作、出售時裝,第一次接到訂貨單可是碰到了困難,但是我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第二個事例:12~14自然段說“我”克服困難舉辦了一次與眾不同的時裝展,吸引了眾多的訂貨者。
三、自主研讀第一段,理解題目的表層意思
1.理解“路多”。
師:在風和日麗的一天,父親帶著我來到羅馬郊外的一個小鎮,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望著整個羅馬城。誰來讀讀描寫我看到的情景的句子(1生)?
(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看到的景象(1生)?
預設:學生有困難時,出示廣場圖,輔助學生說,伺機點撥理解“星羅棋佈”、“環抱”。
師:你說到了街道和路,看到的村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師:村莊多了,路就―――更多了。
師:是呀,作者的意思我們把它讀出來。
師:其實,這些話簡單的說,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讀出路多)
師:用西方的一句諺語來說叫“條條大道通羅馬”。
2.父親帶我爬上塔頂,僅僅是讓我看路嗎?
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指導不同語氣朗讀。
引讀,父親和藹地說(1生);此後,我一直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間(齊讀);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齊讀)。
四.小結
師:我怎樣的從父親的教導中得到啟示呢?父親的教導給了我什麼具體的幫助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學習。
第2課時
一.複習引入
1.回憶鞏固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交流了分段,並且學習了第一段,欣賞了條條“大道通羅馬”的壯觀的景象。我們再來讀一讀。
出示:
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師:讀出路的多,該強調那些詞?(齊讀)
師:父親帶我去教堂塔頂除了看廣場,更重要的是想――告訴我一個道理。
出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師:我一直把這樣的教導記在心間。
二、理性品讀二、三段,從事例中深入理解題意
1.引入
師:可是,在作者講述的兩件事情中,沒有提到廣場,你覺得應該是通往什麼的路不止一條呢?咱們自由讀讀寫得很具體的第一件事,劃出能幫助你回答的句子。
2.學習第二段
出示: (通往 的路不止一條。)
預設:(成功;設計師;幸福;)
師:你能找到描寫作者取得了成功的句子嗎?
師:作者為什麼取得成功(實現夢想)?
出示: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師:你在第一件事情的哪些地方感覺到了父親的話給了我啟發?交流
①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海中閃現:我為什麼不從毛衣入手,自己設計、製作、出售時裝呢?
師:(指名生讀)對呀,你的意思是說,我―――
那就改成剛才這句話好不好?(體會興奮、激動、驚喜的感覺。)
(指名讀,齊讀)
師:這樣的念頭讓作者如此驚喜、激動,難道想成為時裝設計師,我所走的路和別人不一樣嗎?別人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覺得她的想法怎樣?(引導,板書 與眾不同)
難怪我會那麼激動、驚喜、興奮了。(齊讀)
有這樣與眾不同的想法,父親給了我怎樣的啟發呢,誰結合課文來說說?
出示: 通往 的路不止一條。假如 ,就 。
師:是啊,受了啟發,有了想法,才有了成功的感覺。
②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
(這句話寫出了“我”當時異常興奮的心情。做一名時裝設計師是“我”的夢想,從毛衣入手,設計時裝,走的已經不是一條尋常的路,但“我”決定大膽一試,沒想到一舉成功。幸福來得那麼快,就像一朵從天空飄來的雲,難怪“我”大喜過望。)
(若學生讀不出異常興奮、激動的感覺,則做一下的輔助)
a.理解“大喜過望”
師:這學期語文期中考試,我希望自己能考上85分,沒想到考了95分。讀
師:此時,你是什麼心情?你想把這個“大喜”告訴別人嗎?
b.緊扣“情弦”,情境對話
師:作者的心情甚至比你們更激動、更興奮。她想告訴維黛安太太什麼呢?誰來當一回作者的代言人?(師生情境對話)
師:現在你是什麼滋味心情?看來叫維黛安太太織四十件毛衣這條路是走不通啦!你在想什麼?
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師:面對現在的困難,其實,在作者的心裡,她也有自己的理解,你能再一次做她的代言人嗎?
出示:通往 的路一條。假如 ,就 !
師(補充材料):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啊。作者同維黛安太太好像偵探一樣,調查了住在巴黎的每一位美國人。透過朋友們的輾轉介紹,她們終於找到了20位懂得這種特殊針織法的美國婦女,兩星期完成了四十件毛衣。
③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裡流了出來。
a.融情想像
師:(先齊讀)閉上眼,讓我們來到設計室裡,來到加工車間裡,來到大街上,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場面?
b.多元朗讀
來吧,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吧!看看誰是他的知音。
(指名讀。誰聽出來了他要表達什麼意思?他適機點評。)
師:他讀出了作者的自豪;讀出作者的喜悅;……)
c.提升感悟
師:你覺得這源源不斷的流出來的還有作者的什麼?
(若是學生對前面想像和朗讀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就把這一環節滯後)
齊讀
d.再次領悟父親的教導
師:此時,我若是想起父親的教導,會怎樣表達內心的情感呢?
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3.學習第三段
a.概括提煉
師:父親的教導我一直記在心間。在舉辦時裝展覽會這件事上,我又在什麼時候想起這句話呢?請你加到課文的12自然段中去讀一讀吧!
師:是呀,這回該從哪兒找到一條出路呢?父親的.教導帶給你思考。
師:看來,父親的教導帶給了你靈感。你的意思是說,(改成陳述句)
b.情境對話,提升感悟
師:聽得出來你很自信。可是,我還是有些擔心哪!誰來當作者的代言人,解除我的擔心呢?
(適機理解作者的自信、勇氣、智慧)
(板書: 自信 勇氣 智慧)
師:那好,我們一起去看展覽吧!()
師:時裝展的結果是意外,還是作者的意料之中?
師:真是料事如神哪。看來,這成功還有作者的――――
( 板書:智慧 )
c.補充作者生平經歷
師:其實作者的成功遠遠不止這些。他成功的實現了自己做時裝設計師的夢想,她還是一位成功的作家,還是一位成功的演說家。這一切都源於父親的那句話:
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d.改題
課文講了作者的成功,可是文章題目為什麼不用“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三、課堂練筆,感悟生活
此時此刻,老師相信大家對成功之路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請大家拿起筆,寫下心中正想著的這些話吧。
寫後交流、評價,要求署名。
出示關於成功的名言。
師:很多名人也寫下關於成功的話,咱們一起來讀讀。
師: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迴歸緊扣板書)只要我們有……我們就能走向成功,實現夢想,到達目的地!
四、拓展總結
父親教導我: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證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以自己的感想證實: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我們一定深深記住了一句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五.板書設計(參考)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與眾不同
自信 成功
勇氣 夢想
行動 目的地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