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所選課文都是說明文。

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眾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閱讀這些課文,可以使學生接觸到多種知識,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整體感知文意,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學方法:

教讀本單元宜一課一得,有所側重。《中國石拱橋》側重於突出說明物件的特徵,引導學生抓住特徵,理解說明物件及寫作思路。《蘇州園林》側重於總說分說相結合的說明思路。《故宮博物院》側重於空間順序的理解的。《橋之美》與《說“屏”》是科學小品,側重於體會文章極富個性色彩的表達。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教學擬用17課時,《中國石拱橋》、《橋之美》各用3課時;《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說“屏”》各用2課時,第五單元作文 、複習、檢測共用5課時,機動時間一課時。

11 中國石拱橋

教學目標:

1.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

2.瞭解中國橋樑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

3.瞭解說明物件,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教學方法:

1.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2.討論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層次,理解總和分的關係。

2.初步瞭解說明文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提問:課前預習,文字上有什麼疑難需要解答嗎?(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如學生無問題,不必多花時間。)

導言。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樑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傑出代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讀課文(多媒體出示問題)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三、四段。提問:預習時,要求製作“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讀課文以後,填寫前兩項(“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抽查,評價,出示小黑板,根據小黑板所填的前兩項內容,共同訂正。指名讀課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範,引導填寫趙州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分散讀第六段,示範,引導填寫關於盧溝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提示:第五、第六段裡,除了介紹兩座石拱橋的結構似外,有哪些關於外形方面的介紹的句子?學生看課文回答,明確:第五段有“拱上加橋,……美觀”,有“全橋……飲澗”;第六段有“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提示:這兩段以外,還有哪些?還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紹。結論:由此可見,中國石拱橋本身的特點就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盧溝橋還有它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況,範讀第八段,引導理解:盧溝橋的紀念意義和歷史事實。提問:中國石拱橋為什麼能有光輝的成就呢?它的發展又是怎樣呢?分散讀第九、第十段,然後引導學會抓課文主要內容。第九段介紹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傳統”,“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紹發展的情況:這段中間四句,用事實證明,全班朗讀“解放後,……150米”四個句子。

小結(指導邊看課文邊在書上的某些段本寫明要點,並在一些句子下邊標單橫線,不要離開課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層次:(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並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物件。(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具體數字一結構(河堤沖毀,橋卻“從沒出過事”)一形式(“每個柱頭上……惟妙惟”)一讚語(“世界上獨一無二”一景點(“盧溝曉月”)一特有的紀念意義(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7)綜述解放後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樑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採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後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 )。這樣,在段落內採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區域性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係,是有內在聯絡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係。提示;第九段的寫法,是不是總與分的結構關係呢?回答,明確:這一段是用疑問句開頭,提出問題,然後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說明,沒有總結的句子。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種有總有分的方法。

提問:《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它傳播廠有關石拱橋的哪些知識?試從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來理解。提示課文句子: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3.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5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議論,回答,明確:l.傳播石拱橋的結構知識。2.傳播石拱橋的歷史知識。3.傳播盧溝橋的結構知識。4.傳播趙州橋的結構知識。5再現盧溝橋形式的優美。

小結:說明文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傳播有用的知識的文章。上邊五個句子,就是從結構、外形、歷史各方面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現在先初步瞭解;以後還要進一步探討。

三、佈置作業

1.思考,上邊舉出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麼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與它們相同的表述方法。

2.複習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常用的說明方法。

2.說明文的基本特徵;與記敘文的區別。

3.寫說明文要準確運用語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提問:上一節課舉例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麼表述方法?回答,明確:1.運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數字;4.解說;5摹寫。提問:文中還有與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嗎?思考、議論,準備回答。

二、教讀課文(多媒體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思考、議論後,指導根據課文回答。

1.列數字:第四段,說明趙州橋歷史悠久。第五段,說明趙州橋的外形、規模。第六段,說明盧溝橋的外形、規模。第十段,說明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和石拱橋的發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馬可·波羅的遊記,讚美盧溝橋,唐代張罵的《朝野企載》寫盧溝橋的外形。(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張嘉貞的《安濟橋銘》寫橋的設計。

3.打比方:第一段,寫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說;第二段,說明石拱橋的歷史、形式、構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趙州橋洞“像一張弓”,然後作解說,兩種方法結合,說明設計的效果。

小結:(一)用數字、引用有關資料、解說、比喻,都是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來屬於修辭的範疇,而在說明文中引用起著“言之有據”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說明介紹的物件,也就約定俗成地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了。解說,是對事物作必要的闡述,也就是闡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說明方法,還有:判斷,例如,本文中“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等句子。判斷要注意的是必須給人以明確的概念。繪製圖表,能使說明的物件有系統、有條理、一目瞭然(上一節課已實踐過)。比較,例如,第六段中寫永定河水發,“來勢很猛”,常沖毀河堤,“但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這就使人印象鮮明。舉例,例如,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出了趙州橋、盧溝橋,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外,還有“下定義”的方法,待以後有機會再舉例子說明。(四)至於摹寫,只是為了對事物特徵作直接介紹,使人容易認識,它並不像記敘那樣是為了給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並不把它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補充板書)總之,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事理,使人們對事物有個明晰、完整的瞭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徵。

《中國石拱橋》就是符合說明文特徵的典範。理解說明文的特徵,並用《中國石拱橋》印證,就可以明確,說明文同以記敘、描寫手法為主的記敘文有著明顯的區別。

提示:說明文要準確說明物件,必須重視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例如,第三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致”、“可能”,是根據在寫作文時僅僅能佔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又如,第二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從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是由外表到內在,由感性到理性來寫的,這就準確地寫出人對事物認識的規律,詞語次序,不可移動。試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語言運用準確的例子來。學生看課文,議論,準備回答;教師巡迴,瞭解,指導。提問。回答,明確(舉例):第三段,“幾乎”限制“到處都有”,既表明石拱橋多;接近於“到處都有”卻又不是“到處都有”。第五段,“在當時可算……”,從時間上相對地說,不犯絕對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決不能變動。

小結:說明文中準確運用詞語,保證了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當堂鞏固

指名朗讀。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讀時,要充分利用課文上的注音,不要脫離課本而板書注音。“陡”( )、“墩”( )等課本上無注音,可作補充。

四、佈置作業(多媒體出示)

體會下邊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1.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比較早。

2.這座橋建於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五、板書設計:

石拱橋的特徵知識性強

趙州橋--單拱特徵鮮明

中國石拱橋代表性順序合理

盧溝橋--聯拱

語言準確、嚴密

教學後記:

學生初次學說明文,有的地方還不太懂,需要花大力氣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