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因式法教學後記
提公因式法教學後記怎麼寫,提公因式法教學,同學們要指出老師的哪些需要修改和改進的地方,為更好地促進老師的教學,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提公因式法教學後記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輪磨課結束後,王師森老師進行了深度的點評,時間持續了40多分鐘,指出了一些需要修改和改進的地方,為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教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現簡單總結如下:
板書設計方面:
對於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兩個例子最好橫排(不要豎排),橫排可以起到更好的比較效果;重要概念和方法要板書,做的不太到位。
課堂設計方面:
本節課是因式分解的起始課,要給學生講清因式分解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因式分解;對於讓學生舉因式分解(定義)的'例子,雖然是個好方法,但這裡不提倡,放到複習課效果會更好一些,定義學生初次接觸,老師一定要講清,不是什麼都放給學生;應該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直接點題有,但比較少),比如可以把“看誰算得快”部分拿到前面來,先調動一下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透過這一個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因式分解具有簡化運算作用,還可以透過這一個例子讓學生對因式分解先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現階段因式分解的作用就是簡化運算,不要過多的涉及到整除的例子(如果有,說乘法分配率的逆用更好),這樣的例子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
例題習題方面:
作為教師對例題習題的處理應該跳出教材,又不擺脫教材,應該使例題習題更有層次性,特別是“如何確定公因式”的例子應該層層深入(係數到字母再到指數:
這樣安排會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確定公因式的步驟;課本例題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大家的疑問),例1的公因式雖然比較難確定,但它是單項式,例2的公因式是多項式,體現了公因式由簡單到複雜(不是確定方法簡單了,而是結構複雜了),同時例2還體現了整體思想。
課堂提問方面:
課堂應該更多的關注不會的孩子,讓會的同學直接站起來說,這種方式要不得,這樣忽略了大多數的同學;備課時要思考這個問題什麼水平的學生可以答上來,提問要有針對性,要照顧大多數同學。
最後,真誠地感謝學校領導提供的這次磨課機會,真誠地感謝王老師對這次課的深度點評,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