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工DIY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論文

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論文

手工製作,外文名稱為hand-made,意指運用材料動手加工操作的專案。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課主要是指學生學會透過徒手或藉助工具,運用切折、拼貼、組合等加工手段使物質材料發生變化,製作集玩、學、教、啟、用為一體的作品。2012 年頌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之專業能力第39 條中指出,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合適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援幼兒的主動活動。這指明瞭幼兒教師除了需具備動手操作能力還需具備對材料與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的能力。幾年來筆者不斷完善這門課程的教學,透過教學探索與實踐,認為手工製作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手工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將手工製作有效地與幼兒園環境創設、遊戲活動及其他領域教學活動相結合,它在完善幼兒教師職前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教學現狀

欽州學院是2005 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2 年招收全日制專科學前教育學生,2012年招收全日制本科學前教育學生。經過十幾年的辦學努力,學校在人才培養中探索出了一條適應地方及自身發展的辦學之路,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教學工作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手工製作教學大綱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學生在手工製作方面的學習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以下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學生的現狀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本科的學生主要來自廣西各個地區,大部分學生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基礎學習,筆者透過對學前本科新生調查中發現,他們所理解的“手工製作”,僅是我會做十字繡、我會織圍巾及DIY 其它的手工作品,這些大多屬於仿製作品。在學生群體中,女孩子居多,她們喜歡手工學習,這一興趣點為我們手工製作的課程教學奠定了基礎。

1.2 教師的現狀

本院學前教育的手工製作課程主要由繪畫基礎作為一個前期課程的支撐,開設在第一、第二個學期,後面相繼開設手工製作課程及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但在師資上,我們沒有專業的手工製作課老師,主要由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老師擔任,老師層面缺少專業系統的學習,還需在探索中前行和繼續教育。

1.3 教學現狀

從學生的手工作品中,發現教學的幾個問題。學生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手工作品中出現較多的是單一、重複的作品,缺乏創新性與實用性。作品的體現形式沒有兼具審美性與創新性。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主要選取摺紙、剪紙、布貼畫、拼貼畫和果蔬造型、種子貼畫、樹葉貼上畫、手指畫等專案作為“手工製作”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內容缺少多樣性和系統性。

2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教學改革思路

手工製作課程屬於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筆者認為,手工製作課程教學要避免刻板純模仿示範和成品的教學,應以“注重基礎,提高應用能力”為主。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改革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製作教學十分必要。

2.1 夯實手工製作的基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與造型能力

手工製作課程屬於學前教育專業一門基礎技能課程。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保證。課程內容主要體現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材料等系列化的課程資源中,課程內容的基礎不應是零散的活動技巧和生活體驗,也不應是學生瑣碎的日常事物,而應是給予學生現實生活世界的、具有較高的精神價值的結構化、體系化的內容。①所以職前幼兒教師的手工製作課程的學習,應在夯實手工製作基礎上,更側重於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與材料,授以恰當的製作技法進行加工製作,從而讓學生了解手工製作的創作知識。在手工製作課程學習中,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基礎學習:切折構成、剪刻拼貼、印染編繪和泥塑模型,其目的主要是瞭解技法及製作原理,間接掌握手工製作的一般規律。

材料是手工製作的物質載體。在材料的選取上,突出使用原始性的材料。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貴的,而是簡單、到處可尋覓到的材料。本著經濟、有效、合理及創造性的原則,我們以面狀材料、線狀材料和塊狀材料的選擇為主。如面狀材料主要是可以進行長度延伸變化的材料為主:各種紙、布、木塊和竹塊等。線狀材料主要是可以進行長度與角度變化的材料:各種線(棉線、麻線、魚網線)、絲狀類等。塊狀材料主要是三維立體材料為主:廢舊的紙箱、紙盒、磁碟、瓶子和欽州坭土等。材料的選擇與運用,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在學習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這不僅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樹立學生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

2.2 教學方式創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以往手工製作教學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手工製作的要點並進行示範教學為主。在手工製作課程教學中,我更側重於以發現發習為主,接受學習為輔。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重在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是一種創新性學習。如教學內容為拼貼基礎,首先在教學中先圍繞拼貼技巧進行學習,然後進行專案小組的分工合作學習。老師與學生可以圍繞選擇什麼樣的拼貼材料,什麼樣的拼貼材料可以滿足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等問題展開對話與合作,最後生成材料資源,如碎布、鉛筆屑、豆子、毛線、花邊等都可以運用於拼貼,從而進行探討與研究如何加工、如何呈現作品的問題。在最後的手工作品中,學生呈現有豆子貼畫、布貼、樹葉等貼畫,還有各種小組利用各種手工材料的製作的綜合作品。在展示的作品中,學生甚至可以圍繞其作品進行一個故事創編的講述。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透過對物質材料的尋找、加工,思考材料的`核心和蘊含的活動中的發展價值、進而思考對自已是否具有挑戰性。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發現、探究、研究等一系列認識活動的突顯,學生學會了價值思考和合作學習,對於發揮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工製作課程的學習還應注重與幼兒園其它領域教學活動的融合。在融合中,我在教學中提倡以主題教學為主,同時配合每週固定一次老師的實驗室的專門指導。如圍繞主題《快樂的動物園》,學生就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小組進行合作的分工、討論,商量故事的背景選用什麼材料,如何構思,故事中動物的形象恐龍、小狗、小鴨等需要運用什麼材料進行裝飾,可以進行摺紙進行表現,也可以用手套製作成手偶等,最後小組成員呈現作品的方式多元化,有以手偶表演為主、有以講故事為主和以表演遊戲為主的《快樂的動物園》,其中涵蓋了藝術、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內容。這樣的活動,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積累手工製作表達、表現的方式。同時也幫助職前教師有效利用課程學習為主的各種機會,積累發展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的專業性。

2.3 搭建專業展示平臺,提升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

搭建專業展示平臺,是學生將獲取的知識、經驗和技能並使之向能力轉化,促進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高師手工製作課程的開設一般只有一個學期,手工製作課程裡面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多,只有將課堂與課外的實踐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起來,才能很好觀測到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手工的技法與材料的運用不應當拘泥於課堂,更應該將手工製作課堂教學融入到幼兒園的見習和實習中,以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進行教學。所以手工製作課程後續提升的選修課程是幼兒園教學玩具的製作與幼兒園環境創設,這三門課程是融會貫通的。

在專業展示平臺上,我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課程結束後,主要進行的是學生課程學習作品的展示,這有利於學生進行互相觀摩與學習,感受不同作品的風格。第二個階段與實踐基地進行合作,在這一階段主要側重於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體驗與經歷。學校與實踐基地在開學初達成學生本學年教育實踐的任務,手工製作實踐主要圍繞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幼兒園合作完成區域活動材料的製作。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將專業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專業技能,為日後的專業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就業推薦會的舉辦,學生進行幼師五項技能的展示。透過校內與校外專業展示平臺的搭建,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可以縮短入職後的不適應期。

綜上所述,手工製作是學前教育一門基礎性學科,從教學方式、內容與教學實踐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和改革實踐。從目前學生與教學效果來看,這一門課程對職前幼兒教師的培養,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區域教玩具的製作和手工製作教學等起到一定的作用。熟練運用手工技能技巧運用於幼兒園教學,促進幼兒發展才是我們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