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國內製藥工程專業教材現狀及思考論文

國內製藥工程專業教材現狀及思考論文

GMP 的逐版完善合理使得製藥生產管理日趨成熟,意味著高校於製藥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也要與時俱進。[1]於課程的設定要圍繞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同時迎合教育部近年提倡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這涉及到課程的門類設定,另一方面則是相關專業課程本身的知識構架,也就是相關教材的內容。筆者曾提出從宏觀看 GMP 是貫通該專業醫藥和工科課程兩個領域的橋樑,[2]本文則以製藥工程學為切入點,從微觀角度分析國內相關專業教材的現狀。餘國琮院士指出“製藥工程學”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合肥工業大學從 1997 年試招五年制製藥工程本科專業,其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姚日生教授曾提及製藥工程不宜將它簡單歸併為化學工程問題來考慮。

自此後全國各大高校生物化工醫藥類學院紛紛開設改專業,因該專業因為複合型特點,相關課程均無教材,國內處於空白。該類說辭大凡出現在“十五”,“十一五”乃至沿用到“十二五”系列教材前言的表述中。

透過相關檢索調研發現,以製藥工程學冠名的相關教材出現在 2000 年前後,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志祥編著的《製藥工程學》,以及該作者編著的《製藥工程原理和裝置》,分別由化學工業出版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同期有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單熙濱編著的《製藥工程》,隨後有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鄭穹主編的`《製藥工程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白鵬主編的《製藥工程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有宋航主編的同名教材出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袁其明、梁浩編著的《製藥工程原理與裝置》,前文提及的製藥工程業界前輩姚日生教授也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同名教材。同時近些年來還出現相關外文教材譯本,比如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製藥工程:藥物的工業生產和研發》,作者 Ingfried Zimniermann,譯者齊鳴齋 .

以上教材或是製藥工程相關專業課程比如筆者所在學校化學化工學院該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製藥工程學課程的首選。同類教材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同時,也因為缺少統一標準,各編著者自成一家,教材內容構架參差不齊,或為主講教師甄選教材增加了困難。舉例說,比如王志樣編著的《製藥工程學》,當下最新版本第三版中提及該教材從製藥工程師的角度,參照新版GMP 和相關國家標準,全面系統闡述了製藥工程學基本內容。

全書內容基於製藥工程設計模組為章節內容,其實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沛主編的《製藥工程設計》和化工出版社出版張珩主編的《製藥工程工藝設計》內容基本重複,部分高校該專業同時開設了製藥工程專業設計課程,會造成教材名稱相異,內容卻相同的局面。同樣的問題存在於王志祥主編的《製藥工程原理與裝置》,從首章流體流動到第十一章乾燥的內容其實即是《化工原理》的完整內容章節,[6]而《化工原理》或是很多化工類學院為製藥工程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若是接下來的專業課程選用該教材,會給師生造成很大的困擾。

廣義的製藥工程涉及整個製藥產業鏈,而狹義的製藥工程主要指的是原料藥製造解讀,也就是基於化學反應工程,基於此,上文提及的部分教材將反應工程和化工單元操作內容重新整合為內容框架,如姚日生主編的《製藥工程原理與裝置》,但是該教材將 GMP 和製藥工程設計內容作為末尾的獨立章節,當然與筆者提及的將 GMP 與專業課程整合觀點一致,但是很多高校該專業獨立開設 GMP 課程。這樣的整合是否合理,有待進一步商榷。

國際上或是更加嚴謹,上文提及的譯本教材,將教材名稱做了細化,基於研發和生產的角度,同時基於製藥工程基礎和固液體等製劑型別做闡述,或是更加系統化。

當然,各教材也前言中提及講授內容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做增刪,但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國內上述教材實有東拼西湊之嫌,與理念倡導的完善製藥工程專業教材體系尚有出入,當然這只是筆者對於該類教材的蜻蜓點水版初探。隨後會對相關教材做更深一步的對比分析,希望能為製藥工程專業教材甄選起到拋磚之效。

參考文獻

[1]陳哲,戚夢露,葉國慶。GMP 制度對中國醫藥產業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5(03):185-191.

[2]路寬,覃亮,劉豔清。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與製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J].廣東化工,2010(05):270-274.

[3]王志祥。製藥工程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4]姚日生,張洪斌,徐紅梅。製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2(03):9-11.

[5]王志祥。製藥工程學(第三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6]王志祥。製藥工程原理與裝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