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論文

高中語文教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論文

多元化的文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外國的文學作品被當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多元化的元素,成了人們文化生活當中非常靚麗的一道風景,而選入高中的語文教材,並且成為我國的語文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逐漸地也體現出了我國教育領域對其的認可,它能夠帶領學生獲得全新的文學體驗。在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外國文學作品該如何在高中教育當中立足,並且是否存在一定的弊端,都是值得進行探究的問題。

一、當前蘇教版教材當中外國作品教學現狀

(一)教師角度

1.缺少文化背景的描述首先,外國的文學作品需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瞭解該作品涉及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充分地瞭解作品的內涵。文學作品當中含有作者進行創作的文化以及社會背景,它們與我國已有的文學作品不同,由於認知不同,學生對它們的理解相對有限,因此需要老師作為講解者來詳細描述文化作品的背景,讓學生們能夠形成一個對外國文學所處的文化背景的全面認知,不但能夠讓學生們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繼而提升文化素養。不過在現實教學中,這一點並沒有被充分地重視,很多老師都非常含糊地進行描述,甚至一部分老師自己就不夠了解外國文學的背景。比如在經典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當中,外國文化中非常重要且深厚的舞會文化,還有在成年男子之間進行的決鬥等,都包含著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背景,教師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全面的描述,那麼就必然不能讓學生們對其有一個全面的認知。

2.教學的方式缺乏創新很大一部分老師都認為,在進行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當中,需要採用具有高度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不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卻很少有老師能夠將這樣的想法加以實踐,依然選擇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字詞到句子再到段落進行講述,之後總結作者的寫作特色等,教師講述,學生傾聽,方式非常單調,學生很難提起興趣,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們認為外國的文學作品和我國自有的文化作品是一樣的,難以提升重視程度,自然很難感受到其中含有的特殊內涵。

(二)學生角度

1.知識體系薄弱大部分高中生由於自小就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接受的知識大多都是本土的`文學內容。在高中階段,大部分地區都不需要學生過多地掌握外國文學的發展歷史,不過假如可以形成一個對外國文學基本的認知,對於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大部分教材當中涉及的外國文學作品都不能系統地按照外國文學實際發展的歷程來進行編選,導致學生們很難形成比較清楚的文學知識理論體系,比方說文學流派(橫向)的發展以及時間(縱向)發展這兩種體系,學生對於外國文學的認知大部分情況下都非常片面。

2.閱讀量較低大部分高中生對於外國的文學作品所擁有的閱讀量都相對比較低,甚至大部分學生都還僅僅停留在《格林童話》《安徒生故事》等比較低齡化的讀物上,閱讀量比較多的學生可能會涉及《老人與海》等名著,但是單單依靠這些作品是不能形成閱讀量的累積的。沒有足夠的閱讀量,自然無法充分地理解文學作品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從自身角度出發的解讀自然也不存在,即便學生能夠存在一定的興趣,也不能讓他們更深層次地感受外國的文學作品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

3.閱讀興趣低下自從升上高中之後,大部分學生的學業都開始變得緊張,學業的負擔也在逐漸加重,高中三年都要為高考服務,閱讀一些文學作品自然成了奢求,即使有學生能夠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也單純限制於能夠提升考試寫作的內容,因此,就算一些學生對於外國的文學作品存在閱讀的興趣,也沒有機會來實現。閱讀的機會非常有限,導致作品在學生們的認知當中比較難形成印象,大多都是非常淺顯的認知,甚至是一點都不瞭解。

二、解決當前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提升對作品文化內涵的重視

首先需要向學生們詳細地說明外國文學的創作特徵,保證學生們能夠對外國的文學作品有充分的瞭解和思想準備;之後適當地關注作品的創作背景,教師不但可以在課前進行介紹,也可以在講課的過程當中適當地穿插,還能夠在課堂的尾聲進行延伸。比如說,老師在講授《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的時候,由於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經歷過外國的“聖經文化”薰陶,因此很難理解其中的宗教文化以及種族歧視的痛苦,比較難產生共鳴,因此老師可以適當地介紹基督教的文化背景、美國的黑人運動背景等,讓學生們充分地理解在演講詞當中蘊含的願望以及呼喊;最後,重點闡述作家創作的風格,比方說莎士比亞比較常用詩句來打動閱讀者,而歐亨利則比較擅長打造意外的結局,達爾文的文章當中則包含著科學家非常謹慎的思維以及非常冷靜的筆觸,這都是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重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學生對作者產生“標籤化”,比方說《鳥啼》這篇課文,雖然其文筆相對比較優美,不過並不符合勞倫斯的主要風格,因此教師需要進行解釋。

(二)完善教學方法

首先需要提倡一種新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自主學習,針對外國的文學作品,不能採用傳統的面對面授課方式,可以採用自主合作的辦法,將學生們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作品,蒐集不同的相關資料,之後整合,完成課件,讓學生們合作進行授課,之後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分,老師再進行總體評分。另外,老師還可以結合不同的作品所具備的不同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比方說,在學習課文《辛德勒的名單》過程中,老師可以選擇同名影視作品其中的片段,並無聲播放,讓學生們按照課文為其配音;又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幾位同學表演指定的段落,透過劇情的還原,讓學生們瞭解到課文的內容。在這種表演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瞭解課文的感情內涵。除此之外,在一些條件相對比較好的課堂當中,教師還可以將網路資源與課本內容結合起來,以此來擴充語文教材當中不足的部分,藉助網路的廣闊內容,在最短時間內清除由於文化的差異形成的理解障礙,讓學生們理解外國的文學作品內容的過程更加順利且更加完整。

(三)確定教學的目標

想要讓外國的文學作品徹底融入高中教材當中,老師在改善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更重要的是需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外國的文學作品不但是提升學生文化學習水平的好工具,同時帶來了大量的外國文化風情,讓學生們充分地瞭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之處,避免學生故步自封。歷史經驗已經大量地證明,固守已有文化是註定要落後的,教師必須清楚,對外國的文學作品進行學習不單純是為了得到卷面當中的幾個分數,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鍛鍊多元文化的思維能力,強化文化意識,對學生文學的素養以及審美水平都有非常好的影響,拉動學生思維能力,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

三、結語

外國的文學作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充套件學生對文化的認知,讓學生們充分理解異國的文化和敘事風格,感受到全新的價值觀,帶動學生們的思維以及人格更全面的發展。在蘇教版教材當中,選錄了很多比較好的外國文學作品,文體相對豐富,題材也比較多樣化,比起人教版以及語文版都要好出很多,不過尚且還存在一定的改良空間。教師和學生都要提高關注程度,共同完善,讓外國的文學作品能夠成為文化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