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淺析論文

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淺析論文

一、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現狀

現在,中國多家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就使用量來說,有四種影響力較大的版本,它們分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高階中學課本語文》。從整體上看,我國現在最權威,使用範圍最廣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但就創新性而言,江蘇教育出版社豐富了外國文學選文的體裁,如,它首次將電影劇本選入了高中的語文課本;在數量上,蘇教版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文也是最多的,達到了28篇,佔到了課文總數的25.66%。但從選文的範圍上來說,人教版和蘇教版就不如山東版和華東師大版所涵蓋的範圍廣。不過儘管後兩個版本在語文教材中選文範圍相對廣泛,但透過比較可以發現,外國文學選文的出處多集中於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俄國、法國等國作者作品,而亞洲、非洲的作品數量卻屈指可數。由此可見,我國高中語文教材在外國文學選文範圍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從教材的選文風格上來看,多數的作品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這種文章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難度相對來說也較大。所以,在選文的體裁、風格上,需要新的突破。除此之外,目前這幾種應用範圍較廣、影響力較大的.語文教材,對外國文學選文的編排多數是以文體、體裁進行的,沒有根據各流派之間的關係和整體的聯絡進行順序上的編排,這樣導致了語文教材缺乏系統性,使學生對選文的歷史背景、流派及代表作家都缺乏整體的認知。

二、對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可行性建議

(一)擴充套件選文的空間範圍

我國現在推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選文在時間及空間上、地域分佈上,都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這種侷限性從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現狀就不難看出。顯而易見的是,我們應該在語文課本上注重外國文學作品選材的豐富性。例如,筆者注意到,幾個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沒有將古希臘古羅馬文學納入到教材中。西方文學的源頭就是古希臘羅馬文學,其中包含的戲劇、神話、史詩也是西方文學的傑出代表,是外國文學中不朽的經典,這樣具有文學史源頭意義的作品難道不應該納入高中語文教材嗎?此外也不妨將近年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選入到課本中,拓寬學生的眼界。可適當減少科普文章的數量,注重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外國文學選文上要將其多樣性展現出來,這樣才能全面地體現出外國文學的發展和成就,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文化個體所帶來的對世界的認知的差異。

(二)最佳化選文的編排體系

教師在講解難度相對較大的文章時,為了避免學生對其失去學習興趣,一般會結合教學經驗,將過於枯燥的文章與其要表達的實際意義有機結合,讓過於複雜的文章變得淺顯易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中,《牆上的斑點》、《百年孤獨》等文章作為外國文學選文進入了高中的教科書中,這幾篇文章是現代主義作品中較為晦澀的,學生不容易把握其精髓。個人針對這一問題的建議是,選文中可適當地選取易於學生理解的、篇幅不是太長的文章,這樣不至於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等到學生在今後累積到一定的學識及經驗後,在理解能力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後,在閱讀這些文章時,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和其背後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例如,為了介紹後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在高中時期,語文教材中可以考慮卡夫卡的《變形記》,這部作品畢竟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可以初級匯入為主,逐步引導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文學理論層面。高中語文教材課本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進,加強文學脈絡的學習,讓學生在外國文學方面能得到系統化的學習,這樣做對於學生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把握意義十分重大。

(三)選文要與時俱進,注意題材的多樣化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播媒介也越發地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影視文字《辛德勒名單》就被選入了蘇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這一篇文章的入選,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它將文字和影視結合到了一起,將文字中的畫面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揭示了戰爭中也存在人性的美好。教科書中涉及的影視文字突破了傳統教科書中的有限體裁,是教材選文與時俱進的成功一例。

三、結語

本文從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選文的現狀入手,發現並提出了一些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合理的教材選編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將教學與考試聯絡到一起,使得教育的方式趨於模式化。就高考中的語文試題來說,外國文學的比重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情況導致學生誤認為外國文學的學習不重要。因此,老師應該轉變學生的這種錯誤觀念,強化外國文學對於語文知識構架上的重要性,打破中西方文化、作品的界限,讓學生更好地與外國文學作品進行對話和交流。教師可以用比較式和體會式的閱讀方法引領學生閱讀,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深入式地挖掘,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受到感染,領悟作品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