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論文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論文

一、轉變教師角色

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教師的角色就必須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佔據課堂的主體位置,其角色是教書匠和講解員,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而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改變與學生間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有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其次,教師要由課堂組織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成長規律為出發點,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從而促進每個學生髮展。再次,教師要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為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夥伴。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學生學習的導師、朋友,還要成為教與學的合作者、關懷學生成長的有心人。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往僅靠一張嘴、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它集聲音、圖片、動畫、文字於一體,能夠突破時空和空間的限制,具有直觀性強、容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將抽象的知識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呈現出來,化難為易,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火山》時,由於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火山噴發的實驗。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火山噴發的資料片,隆隆的地鳴聲、噴發時的撕裂聲、火紅的岩漿,那場面猶如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著利用電腦模擬地球構造,模擬岩漿的上升,使學生認識火山噴發是怎樣形成的,需要怎樣的條件。這樣教學,不僅克服了空間障礙,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還突破了重點、難點,實現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並不能代替師生間的交流、教師的講解,它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優勢,為日常教學增光添彩,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供有利條件,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延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小學生天真、活潑,單靠課堂教學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的,這樣的教學是對學生的一種課堂束縛。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外拓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本地區特點,讓學生在校園、家庭、大自然中去學科學。如在教學《月相變化》時,教師可在給學生確定了研究問題:“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規律”後,讓學生在課外認真觀察,並將一月內觀察到的月相變化做好記錄。透過認真觀察,學生得到了月相變化規律的答案:上半月由缺變圓,下半月由圓變缺,並明白了事物的一切變化都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探究、就能探索出它們的奧妙。這樣,學生的科學意志、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四、總結

課堂教學是一門極深學問,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夠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開創小學科學教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