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幼兒心理學的論文

關於幼兒心理學的論文

摘要:學前教育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增加其對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幼兒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快的適應生活環境。幼兒學前教育的優劣將為其終生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素質教育從幼兒抓起,而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展方面的差異性最為突出。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故而幼兒園教育在追求孩子們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的是幼兒心智與心理方面的發展。在素質教育呼聲日高的今天,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切實做到這一點,系統把握幼兒心理發展與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學規律,從實際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實現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幼兒教育;身心發展;差異性;心理學

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既能開發幼兒在學習方面的潛能,又能提高其對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能增強日後其對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性。為其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學前教育,既是為促進其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又是一項保障並且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期是成長最迅速也是最關鍵的階段,探討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對以後個人綜合能力發展起到奠基作用。幼兒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如何針對幼兒以及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對其進行輔助性教育的一門學科。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含義如下:

一、 發展心理是基礎

其一,幼兒心理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遺傳和環境是最為關鍵的兩大要素。遺傳是幼兒個體發展的起源,決定幼兒心理發展次序,規定了個體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或什麼範圍。環境則影響遺傳潛能的發揮,良好的環境可以發掘人的潛質,不良的環境可能會遏制甚至破壞幼兒心智的正常發展。其二,幼兒自身的成長也影響教育在其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只有在成長期間對幼兒進行教育才會收到實效。其三,幼兒的心理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性,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此外,教育對不同個體的作用效果也受其個性的影響。

二、教育心理是根據

教育過程既是教的過程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對幼兒進行影響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初等課程的設定、遊戲的安排以及語言的交流和課堂氣氛的調節等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心理發展。只有掌握教與學的規律和原理,並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教育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智的健康發展。

三、教育是目的

瞭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最終的目的是在教育中得以運用,為教育服務。所以,研究的出發點,研究的內容、方法、途徑和手段的選擇都應本著這一目的進行,不能偏離大方向,更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從而忽視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幼兒心理的年齡程序,從幼兒的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各種環境中去概括其心理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單單侷限於教育範圍內,目的是研究幼兒在各種因素互動作用下的心理發展情況,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促進受教育者的能力、人格、品德和知識技能籌備方面的健康發展。

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建立在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框架基礎之上的,它直接應用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將教育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理論應用於具體實踐中和特定個體上,與教育心理學相比,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更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其主要研究幼兒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相結合過程中的心理學規律,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既探討發展與教育,又涵蓋學習與教學;既關注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又兼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決定了它的主要研究範圍:幼兒掌握知識、技能,形成某種才能的心理學規律;形成道德品質和個性的心理規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心理規律等,即學與教的心理規律。

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在研究時也要本著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進行。遵循這一原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明確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幼兒心智健康全面發展,研究出的結果必須能在實踐中運用;其次,確定研究的形式,幼兒心理發展與幼兒的活動有密切的關係,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所以,選擇研究的形式時必須選擇恰當的活動形式;此外,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應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並不是所有方法對所有年齡階段的幼兒都適用;最後,檢驗研究可行性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幼兒教育與心理發展研究結果也應能經得起實踐的考驗。

幼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最終目的是為了幼兒的心智健康發展,所以在選擇研究方法、安排研究程式、設定研究情境、選用器材時,不能不考慮對幼兒心理健康所產生的影響。當然,對幼兒所做的任何研究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可能比較明顯,有的可能是潛在的;有的是積極的,有的可能是消極的。在研究之前應仔細分析可能產生各種影響的性質及程度,儘量使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系統性原則是指把個體的心理活動看作受多種因素影響並且不斷變化發展的整體,在研究時要考慮研究心理現象與其他心理現象的關係以及影響這種心理現象的因素,並且能夠在動態變化中把握心理發展規律。首先,幼兒不是處於真空中的,其心理發展受遺傳、環境的共同作用。在研究時不能忽視這些因素的影響。幼兒心理是一個整體,我們把心理分成各種成分,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然而,各種心理現象之間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還應注意幼兒心理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有共性又有個性。不能用僵化的觀點看待研究的結果,從而造成一種盜版印記。對於年齡越低的幼兒更應重視其心智的培養,如幼兒的智力發展有早晚之分,有的幼兒雖然早期智力較落後,但以後會很快趕超上來,所以,不能根據早期偶爾一次的智力測驗結果而定終身。只有抓住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推動其發展程序的關鍵動力,才能發現心理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特徵,從而避免捨本逐末或本末倒置的現象發展。

研究幼兒教育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從事實踐活動的需要,更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需要。總之,幼兒階段是各種能力不斷髮展與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發展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趨勢,而作為教育起點——幼兒教育,把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層次已是勢在必行,打造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和開放式教育將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幼兒教師若想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裝著幼兒,真切地瞭解幼兒的內心需要,真實瞭解幼兒的發展狀況,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取得成效,幼兒園教育也會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開闢一方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