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心理學的論文

關於心理學的論文

關於心理學的論文可以選取什麼課題來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論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少女漫畫的概念

少女漫畫一般是指以9至17歲的少女為主要讀者的漫畫。少女漫畫的起始一般公認是1953年在《少女組》上連載的《藍寶石王子》,手冢治虫提出了漫畫創作應該按照不同的人群需要選擇不同漫畫取向的觀點,並創作了這部“面向女孩子的作品”。這是日本漫畫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二、青少年心理特點

1.青少年情緒情感發展特點

初中學生開始步入青春期,各方面都開始成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情感非常豐富,情緒波動較大,兩極性的表現明顯。但是獨生子女往往感情匱乏,社會競爭加重了心理衝突,傳播媒介促使了其思想感情的複雜和早熟,使他們迫切需要傾訴的物件和途徑。他們將美術活動作為心理動力,自然而然地將想法傾注筆底,表達內在的氣質特點,流露一種情緒和心態。文飾性的特點也幫助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會用曲折、簡潔、隱晦的方式表達感情。閉鎖性和開放性的矛盾特徵,使得青少年的內心活動十分豐富,但是表露出來的很少,許多思想感情和內心秘密都不願向別人吐露。學生會透過在日記或信中插圖、製作裝飾畫或佈置小擺設、描繪賀卡饋贈親朋好友等途徑訴說少男少女的情懷,這是一種隱秘、複雜、深沉的語言,以女學生為甚。臨摹和繪畫少女漫畫能讓她們找到精神上的陪伴,也能輔助她們從一定程度上訴說自己的情感。

2.艾爾金德的青春期社會認知發展觀

青春期的'思維模式帶有青春期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這包含個人神話和假想觀眾兩個方面。青少年會透過想象描繪出關於自己命運和個人形象的故事,青少年也非常關注自己,認為周圍的人會像觀眾一樣注視她。少女漫畫就是抓住了這一特點,跌宕的故事情節和華麗的畫面風格很容易讓學生將自己代入故事,成為故事的主人公,幻想著自己也是美麗的少女,也能得到大家的關注。所以學生所繪製的少女漫畫都會帶有一定的自我主義傾向,從人物的形象到場景的繪畫,表達的都是以自我為主體進行的想象。

3.對於同一性的追求

青少年關注“我是誰”,也考慮“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和“我將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並努力發現或證明自己的人格。許多青少年便將漫畫中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參考物件,在動漫展場裡會經常看到許多青少年在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動漫人物,或許這些人物的精神特徵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能夠讓他們意識到如何克服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困難,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這一時期的同一性也伴隨著個人神話和假想觀眾。

三、分析對於少女漫畫學習的原理和特點

1.加涅的資訊加工學習理論

加涅提出的學習過程的8個階段模式很好地闡述了青少年進行少女漫畫學習的過程,包括動機階段、領會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首先,學習者趨向某個目標的動力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出於對藝術的喜愛,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和模仿物件進行學習。學生透過觀看動畫片、漫畫書,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場景、服裝、配色等方面資訊進行知覺編碼,並將其儲存在短時記憶中。透過前期大量的閱覽和短時記憶,學生在腦海中累積了許多自己喜歡並關注的知識,對於同類型的資訊進行重新整合編碼並轉入長時記憶。之後在繪畫時,學生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某個畫面或者某個人物,都是因為這一階段使長期記憶的痕跡已經保留在其大腦中了。遇到相同的畫風或者類似的繪畫手法時,學生就會回憶之前所接觸到的漫畫中是否也出現過,進行資訊的比對填充或替換;或者根據繪畫所需要的主題,快速將腦海中儲存的分類知識提取出來,這就是學習遷移的過程。美術學習使學生學會了繪製人的骨架和肌肉,能以不同動作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或對於外部環境條件和所受刺激的反應。最後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其中獲得自我效能感,還能讓教師瞭解學生在哪些方面可以進行知識的補充,如透視或細節問題。對學習內容的反饋也是一個強化的過程。

2.少女漫畫學習的特點

筆者曾經參與西安高新第二學校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作為初中美術教師,筆者並沒有侷限學生的創作題材或創作形式,但大部分女生都是帶著自己喜歡的少女漫畫書來上課的,她們認為只有將這一型別的畫畫好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畫家。她們參照這些書臨摹、學習,還能夠自主創造出一個人物。可是最終大部分學生畫出來的人物都是一個樣式、一種風格甚至一個模樣。起初筆者非常擔心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她們的創造力受到侷限,導致她們創作的作品產品化,但是透過翻閱學習文獻資料之後,筆者開始理解學生的這種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遏止學生對漫畫的模仿,反而應該在瞭解漫畫的特點之後,在學生現有的水平上指導其創新,最終使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漫畫在繪畫方面追求精細,這也正是繪畫學習者應該追求的目標,教師可以透過對漫畫筆觸的分析引導學生,使其不斷進步。

作者:蘇靄璐 單位: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