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理工學院的職業教育

淺談理工學院的職業教育

一、體會

(一)有一個高效、廉潔、富有遠見、深諳職業教育規律和真滴的學院領導班子

院長林靖東長期負責新加坡的職業教育。親自實踐、見證了新加坡職業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開拓、改革和發展歷程。是國際知名職教專家。目前新加坡現有5所高等職業院校,其中,有3個院校的院長是南洋理工學院學院培養的,是南洋理工學院原來的副院長。

(二)學院的發展、專業建設與經濟發展、國家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

作為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國土面積非常小,只有區區7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資源匱乏,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任何事情、任何工程、任何產業都要精心籌劃,資源利用率高,各種資源都經不起浪費,包括教育資源。所以各個院校、院系開設什麼專業、專業規模大小都要經過教育部的審批,招生規模嚴格按照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進行。就是比較熱門、報考率高的專業也要按照招生計劃進行招生,原則上不能突破,並且原則上不準學生調專業。

(三)各職業教育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本國國情相結合

新加坡職業教育先是引入日本精工科技和德國的雙元制,經過實踐後發現都不太適合新加坡國情,後進行改進,最後創新發展出來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化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工廠”就是在校內引入企業生產工廠或者把校內實訓場地建成企業工廠化的模式。“教學工廠”我們既可以理解為是工礦企業、機械工程企業、電子資訊、IT產品的生產企業的工廠,也可以理解為相關的科研中心、科技公司等科研專案研發機構。

二、啟示

不斷創新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職業教育模式———不提倡專業人才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由於學生畢業後,轉崗的機會比較多,經過長期研究、實踐,他們認為:從長遠看、從學生畢業後的個人發展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人才適應面窄,不利於學生畢業後的事業發展。

(一)理念創新

“無界化校園”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一大特色。在院校教學、管理等工作中,當我們接受某個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專案)的時候,單靠某一個專業(學科)或者某一個部門(院系)的人往往難以完成,因為現實中的問題很多是跨學科、不分界限的。這就需要學校內不同專業(學科)或者不同部門(院系)之間的人打破界限觀念,彼此協調融合,相互合作,同時共享資源,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最終集中大家的智慧,融合大家的才智,共同合作完成某一項任務(專案)。“無界化”理念的核心是團隊協調合作和資源充分共享。學院資源共享,人力資源、實訓資源實行校內資源(特別是教師資源)的無界化管理,各個系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校內教師資源可以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合理調動。

(二)管理創新

南洋理工學院從領導到員工普遍認為專業教師是學院的第一財富,只有好的專業教師才能辦好好的專業、好的學校和好的教育,教師是學院從事教學的主導,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既要是教學的行家裡手,又要是科研開發的技術能手,還要是懂得企業生產管理的多面手,總之,高職教育需要產教研樣樣精通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院辦好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必要條件。為此南洋理工學院下大力氣開展教師隊伍的引進、培養、進修和提高。首先,學院每年拿出學院年度經費的4~6%(約$1000萬元左右)用於全院教師的培養、進修和提高,每人每年不低於18天(實際實施是23天)。其次,為了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提高專業教師的產教研水平,學院每年選派出1/3的教師帶領3年級的學生在校企合作企業和學院校內的“教學工廠”進行頂崗實習和技術、產品研發,另外2/3的教師在校內從事1、2年級的專業教學工作,教師每年進行輪換。其三,大量的高薪從企業、科研機構招聘有豐富專業實踐經驗的技術專家到學院當專業教師。學院教工採用年薪制,人均年薪約$10萬元左右。真正實現了待遇留人。其四,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學院已經建成了智慧化校園,校內各種資訊、控制實現了一卡通。南洋理工學院從學校的建築與各項設施到學校的管理等方面,無不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參觀考察時發現,學校內的各種指示標識清晰簡潔明瞭,作為一個多雨的國家,學校內的所有建築物可以實現不淋雨通行,校園內任何地方均可免費無線高速上網,學生可以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筆記本電腦檯上方便地使用電腦,電源插座和網線介面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如校內花園的休息桌椅下方都安裝有電源插座),無不體現學院處處以人為本的理念。圖書資料室無需管理員,可以自助借閱,電子學習間、小組研討室等場所只要在網上預訂即可使用,開放式音樂劇場學生隨時可以去自己組織活動。總之,學院在專業教師的管理上,一是使用,根據每一位教師的專長,安排恰當的`工作崗位,合理使用每一位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二是培養,透過每年的專業教師培養、進修和提高,使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技術、專業技能和科研開發水平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會每年都有所提升。使學院的每一位專業教師的社會競爭力和社會價值,與他(她)進入學院前相比都得到提升,實現了學院專業教師價值的保值增值。這樣以來,假如有一天學院的教師調出學院,在社會上依然會有很高的競爭力,可以實現順利就業。

(三)模式創新

校企合作、全面進行專業課程改革,創新實施人才培養過程的雙軌制,南洋理工學院各專業學制為3年,第一、第二學年為專業寬基礎理論培訓和學期小型專案,第三學年為專向培訓、全日制專案研發和企業實習。第三學年根據學生學習程度把學生分成A、B兩組,第一學期A組(相對程度好一些的學生)做全日制專案和企業實習、B組開展專向培訓(即學習專業課),第二學期再對調。整個教學過程全面採取“專案(化)教學”模式。“專案(化)教學”是指師生透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專案開發工作而開展的教學過程。它可以激發並長時間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方面學生透過做專案的過程,達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專案的過程,進一步鞏固、提升並掌握知識和技能。

1)課時安排設計新穎獨特:改變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將實踐和理論充分融合,加大實訓課和實踐課的比重。南洋理工學院課程教學方式採用理論課+輔導課+實訓課模式,課時比例為1:1:2。以自動化控制課程為例,該門課程授課學時為60學時,其中理論課教學為15學時,輔導課學時為15學時,實訓課學時為30學時。理論課為大班課,80~120人。輔導課和實訓課為小班課,20~24人。

2)課程內容設定高度綜合:核心課程教學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高度綜合上。以自動化控制課程為例,其內容融合了自動控制原理、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原理與應用(也就是國內的PLC技術類課程)、電氣控制技術等課程內容。國內通常將它分為自動控制原理、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原理與應用、電氣控制技術等3門課程來講授這些內容,使得學生缺乏系統的概念、缺乏相關科技領域間的橫向聯絡。

3)教室、實訓室佈置實用:當我們走入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區時,第一感覺是很難區分哪裡是理論教學區,哪裡是實踐教學區。往往出現的情況是,當你推開一扇門,或者穿過一條走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從一個理論教學教室進入了實訓室。尤其是在工程系參觀的過程中,有一些教室讓你根本無法判斷這是一個理論課教室還是一個實訓室。課堂上教師正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學生則是坐在各種各樣的實訓儀器裝置中間,認真的聽取老師的講解。課堂搬到了實訓室,形成了教學工廠,這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了起來,真正的做到了理實一體化。

(四)教學創新

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創新實施專業教學的“教學工廠”模式,校內專業教學工廠化。“教學工廠”理念是南洋理工學院卓越辦學的主要手段。“教學工廠”以學院為本位,而不是以企業為本位,它是在現有的教學系統(包括理論課、輔導課、實訓課和專案安排)的基礎上而設立的。它是將先進的教學裝置、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引入學校並與學校教學環境有效融合。其中,企業研發專案是“教學工廠”的重要載體,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使學生能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裡。“教學工廠”透過讓學生參與企業專案,在教師指導下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專案研發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給學生以真實的學習和訓練實踐,使學生能夠儘快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縮短了現代企業人才需求與學校教學的距離,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目的。

(五)科技創新

學院在政策、薪酬方面鼓勵、支援專業教師專業技術、專業技能、科研開發方面的進修和提升,支援專業教師搞科研、搞技術開發,聯絡企業拿生產、開發專案,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科研開發氛圍、環境和局面,目前,該學院教師和學生進行科研、技術開發獲得的技術專利已達200多項。其中不乏高科技科研開發專案。

(六)資源共享

在南洋理工學院的一大體會就是資源共享,真方便。為了充分發揮學院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學院管理效率、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學院建立了全學院的資源共享平臺,儘可能的實現了校內資源共享。包括:人力資源共享、實訓資源共享、電子化管理制度共享、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定、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計劃、教案、作業、考試試題、課程綜合實訓、科研開發專案成果、技能競賽技術成果、社會實踐活動安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迎新工作安排、學生畢業典禮安排等各種共享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在一定範圍、一定許可權內實現學院教工、學生的共享利用。

三、建議

1)儘快啟動學院數字化資源庫建設工程:包括學院各種電子版的管理制度、檔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計劃、課程電子教案、電子講義、課件,課程綜合實訓專案資料、專業綜合實訓專案資料、技能競賽專案資料……都納入學院數字化資源庫中,達到校內資源共享,(資源)物盡其用。

2)積極打破現有系部的架構和壁壘,以專業群為支撐重新構建符合專業建設需要的系部架構體系。積極實施校內教師資源的無界化管理,達到校內人力資源共享,實現校內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最最佳化(最大化),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