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於身臨其境分析

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於身臨其境分析

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價值選擇,而這種不知不覺的選擇則折射出了個人潛伏內心的理念和文化。這不禁想起了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在搞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總是把傳統文化的精髓抽出來,簡單、直接地灌輸給孩子們,而顯得粗暴、無趣,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讓人十分反感。就如同,讓小孩子吃飯把營養物質提純出來,按照科學的方法混合之後,餵給孩子,結果孩子很逆反、厭食,最後還容易得病,沒有健康可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傳統文化是一件很有趣味的東西,而且也是很容易讓人親近的物件。"成語聽寫大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目,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在日常生活中被時常使用,很多時候若是不用就好像不會說話了,用了就會讓交流雙方都會感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即節約語言,又有文化的歷史味道。成語聽寫、漢字聽寫、詩詞背誦等欄目在最近幾年很熱,收視率也很高,究其原因就是文化沒有高高在上,而是放下身段,以正常的姿態讓我們親近,讓人身臨其境,讓每個人都是參與者,都能在其中與之交流,都能在內心裡掀起波瀾,在臉上留下不同的表情。

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最終還是來自於其本身的可親近性,來自於不同的民族和群體的身臨其境。有時候很佩服西方人的營銷策略,強勢的西方文化以音樂、電影、飲食、化妝品、服裝等進入到東方或其他地區和國家,其本質就是抓住了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提供這種需要的過程中把文化因子融入其中。食色,性也。西方文化中的音樂、電影,滿足人的.聽覺、視覺;飲食,滿足人對食品的消費;化妝品和服裝則滿足人的遮羞、保暖和審美的需要。等等。而這些都是以文化為其精神核心的。

毋庸諱言,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做的並不好。這既與傳統文化的內斂、自足有關,也與我們國人沒有挖掘和反思有直接關係。記得有一句話,文化在很多時候都是"日用而不知"的,在新時代裡要繼承和宣揚文化和傳統價值既要日用,更要知道。最近幾年,有一些做的還是很好的,諸如中醫和孔子學院在海外生根開花,中餐也走出國門。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跟著肯德基、麥當勞等西方快餐學習,我們也學會了開一些賣盒飯等中式快餐的餐飲業,很受歡迎。最值得書寫的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透過挖掘傳統地方飲食,帶著有人性溫度和傳統文化深度的味道,反應了各個地方的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愁的普通生活,讓我們在觀看的時候品味人生百態、欣賞各種美味飲食,感受蘊藏於日常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欣賞中感動、在感動中昇華。

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於身臨其境。只有把傳統文化融入到各種各樣的生活之中,不論是充滿審美的藝術載體--雕塑、音樂、舞蹈、繪畫等,還是充滿生活味道的日常生活--吃、穿、住、用、行等,都能在其中汲取文化的營養。就如同一棵樹吸收營養一樣,只有把根系插得更深,讓極小極細極密的鬚根與土壤、水分等無縫隙親近、接觸,才能汲取營養和水分,大樹才會枝繁葉茂、生生不息。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傳承文化,還是享受文化,或是發揚文化,都要創造條件,讓傳統文化以小、清、新的親切姿態示人,讓最廣大多數的群眾"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感受生活之趣,感受薰陶和進步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