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範本

———《桂林山水》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一)、設境激趣,再現生活,觸發情感。

師:昨天晚上,陸老師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看著課件,讀著課文,感覺桂林山水確實風光旖旎。越讀越有味。不知你們看後、聽後會有什麼感受?

(放課文錄音,同步演示課件——《桂林山水》風光片)

師:能不能用一個字來說說你對灕江水的感受?

生:靜生:清生:綠生:秀

師:用一個詞說。

生:水平如鏡

生:清澈見底

生:綠如翡翠

生:波平浪靜

生:晶瑩透亮

師:用一句話說。

生:灕江的水,天下獨一無二。

生:灕江的水秀麗無比。

生: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很清,也很綠。

生:灕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樣波瀾壯闊,也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

師:那灕江的水怎麼樣呢?句子不完整,老師給你一個關聯詞“雖然~~~但是”,把句子補充完整。

生:灕江的水雖然不像大海那樣波瀾壯闊,也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但是給人夢幻般的柔和。

師:了不起!下面我們能不能同樣也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的印象呢?

生:奇生:秀生:險生:怪

生:形態各異

生:連綿不斷

生:怪石嶙峋

生:危峰兀立

生:形態萬千

生:絢麗多姿

生:奇峰夾岸

生:峰巒疊嶂

生:桂林的山看上去像是神秘的仙境。

生:桂林的山奇麗獨特。

生:桂林的山鬼斧神工,令人稱奇。

生:桂林的山峰巒疊嶂,引人入勝。

生:桂林的山,一時孤峰直樹,一時奇峰一片,時而山海峰林,時而平疇曠野。

(評:透過聽課文朗讀,欣賞風光圖,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誘發學生對山、水的固有體驗,體味課文的節奏韻味,學生不僅獲得了視覺美,領略到自然美,更感受到生活美。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產生審美情感,有關的心理活動也隨之活躍。)

(二)、潛心品讀,品味生活,體驗情感。

師:同學們,作者盪舟灕江,領略了秀麗的山水,旖旎的風光後,發出了一句讚歎。開啟書找一找,然後讀一讀。

師:誰想讀就站起來讀。

(三名學生讀,教師與學生一同評價)

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生: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航行,人好象在畫中游覽一樣。

生:小船在碧綠的灕江上滑行,人就好象在畫中游覽。

師:促使作者產生讚歎的原因是什麼?找出句子說明。

生:是因為作者看到“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師:“這樣的山”是指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指怎樣的水?找出句子。

(學生分別找句子,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讀。)

(評:緊緊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帶動全篇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品味著作者的意趣,從而得到美的體驗,感到課文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

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讀螢幕上的這些句子,把前後意思關聯的話連起來。課件:桂林的山真奇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秀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生盯著螢幕,輕聲讀著,想著。陸續舉起了手。)

師:(指定一名學生)請你來跟老師對讀,我讀前半句,你接上意思相連的後半句。(師生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師:他讀對了嗎?(對了)看來同學們對句子的意思都領會了。請同桌同學分前後半句對讀。

(同桌對讀句子,興致勃勃,還自覺地交換讀,課堂氣氛極為熱烈。)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剛才發現同桌搞糊塗的同學請舉手。(無人舉手。)看來大家把句子的意思搞清楚了。要是讀這段話,能把每句話寫出的特點都讀出來嗎?試試看。

(生自由練讀。教師給了3分鐘的讀書時間,讓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去體會、思考。)

師:誰來讀第一個分句?(學生都爭著舉手)

生:“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讀出了感情,但三個“像┅┅”還沒讀出變化。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覺得“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令人感到山峰奇特,那山峰的形態奇在哪兒呢?誰把他讀出來。

(生用不同的語氣讀了“像……”:“像老人”聲音微粗,稍稍壓低音量;“像巨象”聲音上揚,音量放高了些;“像駱駝”巧用輕聲,讀得慢些,讀出了更奇特的語氣。)

師:你們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感到山有不同的形態了嗎?

生:我感覺到了,像巨象的山峰最大,像老人的山矮小,像駱駝的山有起伏。

師:讓我們為這位同學的精彩發言鼓掌!你的想象力真強!讓我們都來讀出這些奇特的山峰的不同姿態。

(生讀書表情各異,都在琢磨著怎麼讀好。)

師:第二個分句誰來讀?(一生用輕快的語氣讀完了第二個分句)

生:我覺得“翠綠”、“新生”還要突出一點,因為翠綠是很好看的顏色,新生的竹筍顏色也很鮮嫩,如果老竹筍顏色就不好看了。

師:是呀!新鮮的綠色的確是很“秀”的,請你來讀讀這兩個片語——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

(生嘗試讀了,但聲音不好聽)

師:誰再來讀讀這兩個詞,讓人感覺到秀美?(指一女生)

(該生不但感情好。而且音色純美,如透明的一般)

師:聽了她的朗讀,你感覺到“秀”了嗎?(同學們都佩服地點點頭)那請她把這句話讀完吧。(該女生把“色彩明麗,倒映水中”都讀出了感情。)

師:大家都用自己覺得最美的聲音來讀這個句子。(學生練讀)

師:這最後一句請每個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來讀,大家聽一聽,誰讀的最有“險”的感覺。(生逐一輪流讀)

師:請大家評評吧,誰讀得好,好在哪裡?

生:李紅讀的最好,她把“栽倒下來”讀得讓人有點害怕。

生:王強好,他讀“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語氣讓人感到危險。

……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他們幾個各有長處,但也有缺點。我們可以把這些同學的優點學過來啊!試試看。(學生各自投入到自己的朗讀活動中,教師巡視、傾聽、指導。學生們都讀得晃起了腦袋,臉色表情也在變化著。待學生練讀完後)

師:老師知道大家都想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老師來欣賞。(學生一起聲情並茂地讀起來)

師:讀得真美啊!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了,我讀前半句,大家讀後半句,我們都不看書行嗎?

(生師合作,有感情地誦讀這段話)

評析:一個優美生動的排比句,透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朗讀,讓學生讀出味來,並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當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師:有一次,我佈置學生寫作文“遊``````”。一位到過桂林的同學寫了“遊桂林”。文章交上來,我批改時發現這位同學在描寫灕江的水時寫道:“灕江的水很清很靜很綠”。於是,我把這句話改成書上那句話,我應該告訴這位同學這樣改的理由是什麼呢?大家幫我說說。

生:習作中的句子不具體,沒寫出水靜清綠的程度。

生:書上的句子寫出了作者對灕江水的驚歎和愉悅的心情。

生:書上的句子是作者內心情感的流露,寫得有韻味,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生:書上的句子排在一起,形成一種連珠炮似的氣勢。

生:我覺得書上的句子“真”字用得非常妙。既寫出了灕江水讓人一目三嘆,又寫出了作者觀賞後心曠神怡的感受。

生:我也覺得“真”字寫出了灕江水的舉世無雙的美,還寫出了作者永遠不會忘記灕江的水秀麗無比。

師:理解得不錯。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評:對錶達句式和“真”字的一番細緻咀嚼、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準確、形象、生動的語言中蘊涵的形式之美。)

(三)、抒情表達,想象生活,豐富情感。

師:你能不能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寫寫桂林的山或灕江的水。

(屏顯畫面,學生觀察,然後分小組討論,各組派代表彙報)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姿百態啊,有的象金絲帷幔,有的象圓頂蚊帳,有的象瓜菜蘑菇,有的

象人參當歸。

生:桂林的山真是奇特優美,耐人尋味啊,有的平地一峰突起,有的峰頂有峰,有的山巒欲傾,觸目驚心。

生:桂林的山真是鬼斧神工啊,有的渾圓,象芋頭,象海螺,象饅頭,有的尖挺,象玉筍,挺拔秀麗。

生:桂林的山真形象啊,象大象,長鼻深入江中吸水,“象鼻”和“象腿”之間形成的小月洞和江中倒影,恰似一輪明月,漂浮水中。

生:灕江的水真綠啊,碧水瀠洄,猶如一條羅帶,輕輕飄過。

師:是啊!山水相映,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點綴,江上竹筏小舟,構成了一幅立體的畫,動態的景。讓我們再來盪舟灕江,觀賞這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桂林山水吧!

(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師:此時此刻,面對此景,你不想抒發一下對桂林山水的讚美嗎?

生:桂林山水真是風光如畫

生:桂林山水是一顆燦爛的明珠

生:桂林山水山清水秀

生: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

生:桂林山水為中國這隻雄雞增添了一片絢麗的羽毛

生;桂林山水讓我刻骨銘心

生:桂林山水真是百看不厭

生:桂林山水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真象是一幅長卷水墨畫啊!

生:桂林山水真讓我浮想聯翩,夢魂縈繞。

生:桂林山水真是百聞不如一見,讓我永不忘懷。

生:桂林山水山水一體,水天一色。

生:桂林山水奇峰夾岸,碧水瀠洄,猶如一條綵帶,輕輕地飄過。

師:除了這種抒發感受的方法外,你還有其它方法嗎?小組討論。

(討論出的方法有詩配畫、寫詩歌、畫畫、模擬旅遊解說、唱宋祖英的《雨中桂林》)

師:各小組進行展示。

(學生紛紛上臺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評:靜態的語言文字,用生命、用激情去讀,就會在學生心中跳動起來。加之帶著生活體驗去讀,話於是就變成了畫、詩、歌、解說詞,這不僅是生活的感受,更是生命的體驗。)

師:讓我們再次去讀課文,你又會有一番別樣的感受。

(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齊讀,配樂讀)

(評:把封閉的課堂教學變成開放的教學,把語言與情感的體味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傳達、表現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發展了學生語言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積澱情感。

師:我有一個朋友,創辦了“寧波天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現在要開闢“寧波——桂林”的遊覽線路,請你寫一個廣告詞。

(學生寫廣告詞,教師巡視指點)

生:今年過節哪裡遊,桂林山水是首選。

生:今年過節不旅遊,今年過節不旅遊的,要遊就到桂林遊。

生:這裡好,那裡好,不如桂林山水好。

生:桂林山水,人間仙境!

生:今年過節去哪裡?

桂林山水必遊行

山清水秀又美麗

怪石嶙峋危峰兀

奇峰羅列拔地起

能不去桂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風光獨特美如畫。

師:同學們的廣告詞已經把我撩撥得心動了,我一定去桂林!

(評:讓學生走進文字,又走出文字,並超越文字,使課堂充滿濃濃的創新氣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學習語言文字與發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融為一體,使語文學習展現生命活力。)

總評: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這一理念在本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師自始至終把學生置入生活的情境中,誘人的山水畫面中,互動的激勵中,想象的放飛中,看、讀、品、悟、說、創,既使學生得到了讀的甜蜜,情的激盪,美的陶冶,更使學生享受到了生活化的語文給他們帶來的歡樂。

透過這個教學案例,我想進一步說明的是:1。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趣”,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才能喚起學生的全部熱情,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敞開,情感得到釋放,個性得到張揚。2。語文教學要“有用”。有利於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努力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