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虞美人名師教學實錄

虞美人名師教學實錄

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寫虞美人名師教學實錄,但虞美人名師教學實錄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中國歷史上曾有過這樣一個人:他立志要做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滿腹經綸的高人隱士,可是造化弄人,這個風流才子卻做了人君。他的治國,乏善可陳;他的詞章,卻每臻絕唱,被後世譽為“天籟之音” 。這個人,就是李後主。李煜,丰神雋逸,魂系詩書,仙品一般的人物,卻被命運之掌推上亂世的前臺。富貴雲煙,一夢黃粱,原只是紅塵的一段誤會,種種旖旎不過虛假幻象。可憐絕代才子,遂成薄命君王,終究避免不了末世覆亡的沉濁命運。今天我們一同走進這首流傳千古的《虞美人》去感受他內心深處的冰火兩重天的世界。(播放《虞美人》的樂曲)(教師板書)

師:“虞美人”,可是光聽這個名字都會覺得美麗,而且是一種夜色深處的美麗,明明在理智裡知道這只是一個詞牌名,但是在感情裡接受的卻還是那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哪位同學描述一下那個刀光劍影裡的肝腸寸斷的柔情。(解讀詞牌的由來)

生:傳說楚漢相爭時期的西楚霸王項羽有一個寵姬叫虞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的軍隊圍於垓下,夜飲中,項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詩交代給一名同學)美人虞姬和之: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劍自刎。

師:後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後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虞美人。(教師補充這一句)所以這個詞牌浸透了項羽和虞姬悽美的愛情故事,讓瞭解了這個曾今叱吒風雲的西楚霸王也有柔情百轉的一面。其實在每片葉子的背後都能找到陽光的美麗,在每個詞牌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所以詞牌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凝聚,情感的濃縮。所以老師今天佈置一個特別的任務,那就是尋找到你最喜歡的詞牌背後的美麗,我們明天交流。

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是不願錯過,面對這樣一個唯美的背景,許多名家騷客都曾填寫過這個詞牌,但將這種美麗昇華到象牙塔的頂峰的當屬李煜的《虞美人》。

師:首先我們透過誦讀來品味詩人穿越千年的生命絕唱。

(學生配樂自由朗誦詩文。)

師: 在誦讀的過程中,你感覺這首詞傳達出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基調?

生甲:是沉重的,就像在內心深處積壓著一塊沉重的石塊,讓人窒息。

生乙:是無奈的,應該是在詞人的內心世界有著萬般的委屈,無法釋懷。

生丙:是痛苦的,就像一個人在觸及心靈深處的創傷讓自己在陣痛之餘,獲得一種解脫。

生丁:是淋漓盡致的,我覺得倒像一條洶湧澎湃的大河突然找到了自己傾瀉的方向,瞬間奔湧而出。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範讀一下這首詞。大家認真聽,評價一下他的誦讀情況。

(一名男同學朗讀作品)

生甲:我評價一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一句是詩人詰問蒼天,也是抒發自己濃烈的感情,所以句聲要強。“何時了”是情緒的核心詞,所以語速放慢。後句從現實轉入回憶,思緒漸行漸遠,所以聲音漸弱。我覺得他把握的節奏比較好。(有一名男同學朗讀詞作)

生乙:我說一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前句敘事,後句抒情。所以當以平淡的語調讀出,語速要慢。“昨夜”後停頓延長,“又”重讀,後一句要把三個片語的誦讀節奏分開。

生丙:我評價一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兩句是透過自問自答來直抒胸臆,是整首詞的高潮。形容愁之多愁之深的“幾多”和“一江”要重讀,“愁”和“春水”要輕讀,“向東流”是指愁緒的綿長無盡,聲音要延長。

師:那你能給大家範讀一下嗎?(生深情誦讀,贏得掌聲)

生丁:“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抒發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抒情的重心在後句,尤其是“朱顏改”三個字,應放慢語速,加強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師:這首詞整體的情感基調是無限悲哀傷感。詞中有不堪回首的回憶,有痛苦難耐的現實,有詰問,有自問。誦讀時語調要低沉、慢速,要讀出那穿越千年的沉重嘆息。最後誰再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學生誦讀)

師:品讀是詩詞情感外化的一種方式,要想準確把握節奏、音調和感情的起伏變化,必須走進詩人的世界,瞭解他們的悲苦,用我心貼近詩人之心,你就能做詩人的知心人。

師: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位千古詞帝,去感受浸潤在文字中的血淚珠璣。

(看大螢幕,瞭解作者)

師:那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李煜的生平經歷?

生:李煜,字重光,南唐後主,在位15年,後被宋太祖趙匡胤拘囚,淪為亡國之君。

生:李煜通曉音律,擅長詩文,能書畫。

生:李煜的《虞美人》是他的絕筆之作。相傳七夕之夜,他在寓中命歌妓唱此詞,宋太宗知道後,賜酒將他毒死。

師:同學們基本瞭解了李煜的身世經歷,老師也找了一些材料來了解李煜,哪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大螢幕上的文字。

師:看到李煜的一生,我們的心裡感慨萬千,還是用王國維的話最能代表我們的心跡,那就是“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師:在歷史上,李煜作為君王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一代詞人,他是光芒萬丈的,所以後代的許多評論家將他譽為千古詞帝。

師:我們來看大螢幕,瞭解一下李煜的創作情況。(學生誦讀大螢幕)從君王到階下囚,冰火兩重天的世界,讓李煜後期的詞作充滿了血淚深情。真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師:誰來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生:其實這首詞寫於公元978年,當時的李煜淪為階下囚已經達三年之久,三年的日子裡,他受盡了屈辱,當時他的心情極差,於是在寓所命故伎作樂,唱《虞美人》,宋太宗聽到大怒,讓人賜給李煜毒藥,至此,結束了李煜的故國夢。所以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筆之作。

生:聽說這種毒藥服後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如此數次而死,狀極痛苦。)

師:可憐李煜,生於七夕,死於七夕,溫軟如玉,卻死得讓人如此心碎。

從繁華富庶、軟玉溫香的南中國一路風餐露宿、鞍馬勞頓來到荒涼野蠻、人煙稀少的北中國,從一位受萬人仰慕的君王到一個失去自我的囚徒,這種天上人間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靈上留下了極大的創傷,他無法面對一切,更無法面對自我,外部世界與自己內心世界的矛盾總是那樣無情地撕扯著他,最後他終於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一道悲劇的大幕。下面我們就將這道大幕徐徐拉開,去欣賞這首被譽為“千古之帝”的詞作的血淚深情。

師:在這首詞中作者集中表達的情感用一個字概括是什麼?

生(齊答):愁!

師:直接體現在哪一句上?

生(齊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在詞中詩人把這種情感具體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揭開這層思念的面紗,我們看到的卻是更多的傷痛和無奈。讓我們透過賞析來進一步感受亡國之君的心絃。(學生準備5分鐘,進行詩歌鑑賞。)

師:好,時間到,哪位同學先談。

生1:我最喜歡這首詞的開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後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這一句問得讓人驚奇,李後主在許多人的眼裡是懦弱不堪,當國家覆滅的時候,他連殉國的勇氣都沒有,所以大家都覺得他是地地道道的軟骨頭。然而,在此時,他竟然責問蒼天,在這句中我們終於感覺到李煜作為一個文人的勇敢和率真,很有一種西楚霸王的“此乃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的氣勢。

師:無情的歲月,加深了他的傷痛,卻讓他找到了迷失的理想,正是這種率真和勇敢讓他坐穩了詩詞王國的寶座。

生2:我覺得這一句更能體現後主當時的心境,那就是三年的階下囚的生活,讓他蒙受了百般地屈辱,此時的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越是自然界中最動人的景緻他越心煩,自從他走上亡國之路的那一天,快樂已經連同他的故國一同被埋在歲月的廢墟中。他只是厭倦自然界的無休無止,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想而知。

師:最美的詩歌是絕望的詩歌,有些純粹的篇章是詩人的眼淚。李煜他不知道,上蒼在毀滅他帝王之夢的同時,正在為他鋪設一條通往文學伊甸園的芳草地。

生3:我倒覺得後主是用春花秋月的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與短暫。想到自己短暫的人生就要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度過,那是何等的無奈與悲苦。所以他在指責上蒼,既然給了我一個君王的位置,又為什麼讓我粉身碎骨?

師:看來,後主不僅是一位千古詞帝,還是一位深刻的哲學家,經歷了天上人間的磨難,他正在一步步地參透生命的奧義。他站在宇宙,他俯瞰眾生,他道出了我們人類最無奈的嘆息。這聲深沉的嘆息足夠穿越歷史的滄桑。

生4:此時,詩人的思緒由眼前飄回到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繞的江南。那是一個無比富庶的國度,杏花春雨、柳岸鶯啼、吳儂軟語,一切是那麼讓人心醉不已。可是現在這一切都足以讓他的心支離破碎,血跡斑斑。

師:往事不堪回首,惟有忘舊。亡國已將舊日春花秋月悉數摧毀,山河破碎,身世飄零,江南已是夢中瑤池。

生5:我覺得這一句的描寫採用的是白描,詩人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心扉,讓自己的感情盡情地飄向遠方,往事知多少,讓我們在極其樸素的語言中所感到的是李煜對故國的一片眷戀之情。

師:最真摯的情感,最深沉的嘆息,往往不需要任何的修飾,任何的雕琢,樸素的其實就是最美的。所謂“繁華落盡見真純”。

師(小結):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水,別時容易見識難”。亡國之後的李煜在很多作品中都是用樸素純淨的語言表達對故國的眷戀。深深的痛,淺淺的流,卻更讓人心痛,心傷,心碎。

生6:我要鑑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句。這一句,亡國的悲慨之情如衝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拾。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髮出徹底的詰問: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嗎?

教師:鬱積心中的塊壘此刻化作奔瀉的江水,綿延不絕地奔向遠方。國仇家恨,聚散離合,穿透了幾千年的風霜,依然是如此地讓人心傷。

生7:李煜在前三組對比的基礎上,將亡國之恨傾瀉而出,它把自己滿腔的愁緒比作了滾滾東去的江水,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師(提問):這個比喻還表現出愁思的什麼特點?

生8: 又如春水不捨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師(補充):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了出來。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這種“天上人間”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柔弱的心靈留下了巨大的創傷,以致他的“愁”頃刻間化作奔湧的春水,一瀉萬里。

師:這個比喻的好處是什麼?

生9: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難描摹的東西就是抽象的事物。而化抽象為形象,是許多大家採用的最高明的手法。

師:你還學過哪些描寫愁緒的詩句?

生10: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是描寫愁緒的形態。

生1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是描寫愁之長度。

生1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寫愁之重量。

師:同學們看大螢幕,“試問閒愁都幾許,滿城風絮,一川菸草,梅子黃時雨”,這是寫愁緒蔓延的廣度,“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這是賦予了愁之動感。而李煜的這一句寫愁的名句,幾乎涵蓋了愁緒所有的特點。同時這最後兩句,平仄交替,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並茂。

生13: 最後兩句,詩人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加倍突出一個“愁”字,使得這種感情在蔓延全篇的基礎上,得到一種傾瀉,寫得極有氣勢。

師(小結):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者,惟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生14: 我最喜歡的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句中的“又”字,一個“又”字,讓我們看到李煜度日如年的艱辛,讓我們看到的是他憔悴的容顏,更讓我們聽到的是那來自千古的深長的嘆息。

師: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沖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而這一切都已經模糊在自己破碎的記憶裡。

生15:“小樓”應該是李煜被囚禁的場所。 “故國”是李煜魂牽夢繞的傷痛。如此遙遠的空間距離所代表的確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故國不堪回首”可是在無邊的月色中,那個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的仍是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悽楚之情,湧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生16: 我覺得這一句特別能表現後主的率真。李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所以性格之中的柔弱溫良使他註定成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但是這畢生忍辱的男子,性情中的激烈和驕傲,反倒在這身為階下囚的時候,可以自由釋放出來了。藉助文字,藉助絃歌,肆無忌憚,酣暢淋漓地寫盡這平生恨。

生17:在他的詞中,我們讀到了愁緒與眼淚,但看不到恐懼與卑微。因為在他被囚禁時,宋太祖派人一直在監視著他,並且一直在找殺他的理由,他在生命都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大膽、坦率而又毫不掩飾的表達自己的亡國之痛,思鄉之情,並且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以他的心是柔弱的,但是赤誠的。

師:所以王國維在評價李煜的後期作品時,不無感慨地認為這是出自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語。深深的傷痛,淺淺的流淌,讓我們真正地感受到了一朵白蓮的清香。因此隔著硝煙的歷史,我們還能夠被李後主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而感動,這正是他的人品,作品成功的地方。

生18:我覺得“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一句最讓人感動, 不變的是雕欄玉砌,改變的卻是蒼老的容顏,不僅僅是那些舊日裡曾朝夕相處的宮女,更是詩人一顆蒼老的心。

生19:“只是”一詞包含了多少無奈與心酸。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師(小結):亡國,對於每一個有良知的國人而言,那都是致命的傷痛,對於一個曾經君臨天下的帝王而言,那更是無盡的屈辱,對於李煜而言,是剝蝕浮華和世俗的一把利刃,雖然傷痕累累,卻在無數次靈魂拷問的痛苦中,象浴火的鳳凰一樣得到了永生,找到了生命真正的歸宿。 《虞美人》是李煜在盡 失了身外的所有之後,將目光投向心內的本我,從而成就的生命和藝術的最高峰。國破家亡,也一洗花間樽前的旖旎綺麗,將後主詞的境界推向深邃、開闊、宏大,成就一代詞帝。李煜後期的文字,再無心修飾雕琢,卻有如大江流日月,連哀痛也波瀾壯闊。這在他的許多詩詞之能感受得到。

師(總結):在歷史的長河中,亂世不過是一段逆流,南唐、後蜀這些短命的小國,至多不過是長河裡偶爾翻卷出的一朵浪花。而留在文化史上的這些詞章,千年之後仍然鼓盪著錘擊著人心的柔軟。如此,家國痛,身世恨,一個時代的湮滅,也許只是為了成全這些芬芳的句子。我們感謝李煜,感謝這個詞家天子給我們帶來的美麗。感謝這些來自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