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淺談加強工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四個原則

淺談加強工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四個原則

[摘 要]

四年的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擁有健全人格、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精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在提高工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精神時,我們可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

工科;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四年的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擁有健全人格、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精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如何加強工科院校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更是每一位“兩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提高大學生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在利用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人文精神時,需堅持以下四個原則:

一、內容上:堅持先進性、貼近性、現實性的原則

“中國傳統文化既以有關的物化的經典文獻、文化物品等客體形式存在和延續,又廣泛地以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性格特徵、審美趣味、知識結構、行為規範、風尚習俗等主體形式存在和延續。”[3]“優秀傳統文化卷帙浩瀚、博大精深,其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無論是經史子集還是詩詞歌賦,其內容之深奧,形式之華美,情感之充沛,表現之多樣,令人歎為觀止。”[4]只有正確的把握傳統文化的內容,才能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精神時體現出它的價值和作用。我們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強化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利用傳統文化時,所選擇的內容一定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求,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有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例如“仁愛”價值觀、“重義”道德觀、“和為貴”和諧觀、“重勤儉、講孝道”家庭美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精神、“民為邦本”“貴民”“重民”精神。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家長制、小農意識、消極保守、固步自封、重利輕義等消極的思想和觀念,我們要加以否定、加以排斥。同時,在內容選擇上,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生活學習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專業背景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學習、貼近生活”的原則。只有把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絡起來,只有傳統文化能夠解決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疑慮,只有傳統文化成為大學生成長中的精神動力,才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才能增強傳統文化的親和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拉近傳統與現實的距離,最終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方式上:堅持多樣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對於大多數工科院校而言,沒有開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專業課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科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上的缺失。在此背景下,“兩課”的課堂成為工科院校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作為工科院校的“兩課”教師,一方面要承擔“兩課”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無形中也要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要增強教學實效性,就需要透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自主自願地對所學知識從認識理解到情感認同,然後昇華為理想信念,最後轉化為行動指南。”[5]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自覺地學習傳統文化,增強傳統文化自覺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具體任課課程、教學章節適時的講授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兩課”教學過程中,使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此增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影片、網路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合課堂教學。特別是製作內容豐富,富有吸引力的.多媒體課件,透過圖文並茂的課件講解激發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再次,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讓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單一的由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的傳統教學方式,透過課前佈置熱點問題,課中討論、演講等手段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透過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理論,學習知識,增長實際才幹。最後,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引導學生開展關於傳統文化的交流討論,以此深化課堂教學的內容。透過網路平臺及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解決學生思想困惑。將課堂教學與網路教學結合起來,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兩課”教學是強化工科院校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但同時也要發揮其他渠道的作用。作為高校的領導要在思想形成統一的認識,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校園先進文化建設,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條件。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報、BBS、微博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可以舉行關於傳統文化的國學講壇、專題講座、徵文、辯論比賽、演講比賽,可以開設《古詩詞鑑賞》《古典文學》《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在全校形成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透過多種傳播手段,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瞭解傳統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四:考核上:堅持課堂與課外結合的評價原則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重要目的是透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起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素質。因此要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評價原則。在考核方式上,應把課堂考核和課外考核結合起來,突出傳統文化在提高工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精神上的教育功能。在“兩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所任課的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採用小組論文和小組答辯的方式。從論文的選題到撰寫,到修改定稿的整個過程,學生都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這樣無形中就會對傳統文化有所認識和了解。將學生撰寫論文和答辯的情況作為“兩課”教學中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情況作為評定獎學金、優秀幹部重要的評定指標。當然在評價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時候不能簡單的以分數作為評價標準,課堂考核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利用傳統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精神而言,更主要的是要走出課堂。“利用團日活動、週末文化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民族節日等適時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課堂上枯燥的說教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還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學生圍繞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透過對傳統文化的溯源、發展、創新來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要走出學校,將課堂所瞭解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透過社會調查、公益活動、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將所學所知所感外化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