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入門四問的教學方案

關於課文入門四問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況,掌握四部分類法,回顧並梳理自己瞭解的中國古代文化著作。

2、瞭解本書的結構、編排與學習方法。

3、培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學思習慣。

知識連結

1、本單元相當於全書的緒論部分,主要探討有關文化經典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四個問題:一是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概況,二是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產生與傳播狀況,三是中國文化典籍的現代意義,四是本書的結構、編排思路以及學習本書的方法。

2、閱讀經典當然是為了有文化,用文化塑造自己。

曾經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文化的事很容易和“清談”、“務虛”等字眼掛上鉤,而“務虛”這個令人尷尬的字眼當然是和“務實”相對立的。

在1980年代,中國人曾經一夜之間恍然大悟,當時有一句很著名的口號:“清談誤國,實幹興邦。”

其實何止是20年內文化遭遇“務實”的擠兌,在整個20世紀,文化一直都在遭遇瘋癲式的折騰:文化運動、文化改良、文化救亡、文化革命等等。

整個20世紀,全世界都在折騰文化,文化總在風起雲湧中。

扯這麼遠是為了說明,儘管許多人曾經因為文化不能當槍炮和麵包而打算驅逐之,但實際上每當我們“闊了”,每當別人用某種“文化”的眼光打量我們,我們就要對著自己的“五千年來古國古”的文化風景抽搐一番。

文化的事情永遠和我們有干係。為什麼需要文化?因為文化塑造人,文化塑造群體的和個體的人格精神。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磨刀霍霍向文化的原因了。一個存在的標識包括兩個方面:生理上和文化上的遺傳與塑造。

然而現在,許多人都已經開始承認,我們已經不“文化”許多年,至少不傳統“文化”許多年。19世紀和20世紀的中國,人們似乎很少感受到“古國”“古”的傳統文化給我們的生存處境帶來什麼好處,尚武者討厭那些之乎者也的老先生在殖民處境中的無能和猥瑣,而帝國的日益衰落,確實和“吃人的”文化有很大的干係。

傳統經典當然是傳統文化的產物。晚年的魯迅回到了辯證法,但他對傳統文化肯定得並不多。

然而我們必須面對一種事實上的挑戰: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揚棄絕對不能靠魯迅一個人,幾乎所有的.人都看出了中國文化對和平世界中生活的積極意義;

然而這些經典即使對人生的指導,也是積極和消極並存的,何況文化的根本功能是塑造一個民族的人格和靈魂。

客觀地說,傳統文化是附著在傳統的政治體制、經濟方式、倫理道德以及生存狀態這張皮上的。

因此,閱讀傳統,我們要搞清楚面臨的兩個問題:一是應當丈量出我們今天的世界和傳統世界之間的距離,以便有效地給傳統文化或者經典閱讀一個恰當的消化空間;二是必須弄清楚傳統文化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我曾在商報撰文,認為傳統文化必須經歷一個現代化的過程,事實上意味著我們必須攜帶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完成人的現代化。

中國人讀書,從古到今,很多人抱著“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的目的讀書,這沒什麼錯,但今天的“讀經熱”、“國學熱”等閱讀經典的行為,顯然已經不可能抱這樣的功利企圖。

“闊了”的我們讀起了經典,無論是一種文化認歸、還是虛空之後的內在需求,無論是要“引起療救的希望”,還是要緬懷一個逝去了的好時光,都是有意義的,至少我們意識到了文化塑造心靈、塑造人格尊嚴的必要性。

但是正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喜憂參半,在自然而然的生活中,擔心太多或者漠不關心都是不可取的。總歸,一切都會朝它自身需要的方向發展。

自主學習

1、我們的閱讀渴望什麼?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