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教學改革論文

教育心理學教學改革論文

心理學是我國現階段高職教育中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是其他教育類課程系列的重要基礎,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在日後的工作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時代下心理學的教學理念、課程內容體系、教材編寫質量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就成為影響這門課程能否實現其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

一、當前高職教育中心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不清晰。就高職公共課心理學的教學而言,目前就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不少高職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在日後的工作崗位上以及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很少。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那些畢業生,其心理學知識卻大多是畢業後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自學而來的,或在職期間參加各種培訓或進修時學到的。教學理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也是這門課的課程體系不夠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的直接原因。2.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不合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程內容大多重認知而輕人格。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感覺、知覺、記憶等認知過程的講授佔了一半以上的課時,而人格部分所佔的課時比重相對較少第二,課程的實踐性或體驗性不夠。現行高職公共心理學課程內容,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等基礎知識闡述過多,而對這些概念、原理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應用的操作性知識介紹較少;對一般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性的知識多,對教育活動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的描述和解釋以及調控的操作性知識較少;教師講授的內容多,要求學生對一些個案進行體驗和展開討論以及運用心理學原理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技能訓練較少。3.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首先,高職公共課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理論的講授內容過多,結合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案例不夠,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與學生的互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其次,我國高校中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已相當普遍,但有些教師的課件製作粗糙,僅僅是電子化的教科書,內容乏味,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達到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積極參與投入教學,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效果。第三是在教學評價上,多采用“標準化”方法,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由於全校參加該課程考試的學生數量較多,為“公平”起見,考試方式多采用閉卷的形式,考試內容出大多有標準答案,學生只需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就可以取得好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對自身人格狀態的瞭解和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調適,同時忽視了考查學生將這些原理在實踐中應用的能力,違背了心理學特殊的育心規律與教育價值。

二、高職教育中心理學教學改革研究

1.明確教學理念,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理念首先要明確高職公共課心理學的課程功能和教學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知識、文化、觀念等時刻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社會要求我們培養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不斷地學習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人材,高職院校如果仍將心理學課程功能定位於傳授書本知識,只重視課程的育知功能,顯然不合時宜。除了育知(傳授知識)功能外,公共課心理學不可避免地要承擔起育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和育心(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務。因此,公共課心理學也應確立起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樹立起科學的、正確的心理觀;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觀點去指導教學工作,設計、實施教學活動,能夠運用所學原理分析、理解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掌握認識自我的方法,形成心理自我教育能力,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技能,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講授的多樣性、科學性,同時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多將基本理論與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的案例結合起來,將基本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作為講授重點。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鼓勵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和探索式學習。開展一些專題討論,幫助學生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心理現象,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知識的興趣。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發揮其視聽優勢,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心理學教學的吸引力。透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公共課心理學的課堂轉變為學生樂於參與的開放式課堂,透過這門課的有效學習,使大學生熟悉自身的心理發展特點,認識自我,瞭解社會,並運用自己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指導自己的社會交往行為,最佳化個人的心理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