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太陽》課文教學設計

《太陽》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和方法。學習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瞭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學用具

教學演示課件《太陽》。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透過,讀解生字詞,並把不理解的詞語劃下來。再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並糾正讀音

1、讀準本課生字讀音

:特別注意“菌(jūn)”的讀音音。

2、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都、差、漂

3、注意不要讀錯以下括號裡的字的讀音

比(較) (疾)病 (雖)然 (哪)能 (那)裡 (抵)得上

4、翹舌音:“獸”“殖”“蔬”“蒸”是翹舌音,注意不要讀錯。

5、正字

“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橫;

“蔬”字不要少寫一點;

“菌”的下部不要寫成“因”;

“療”是病字頭,不是廣字頭。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寫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頂、相當。

“汽”和“氣”:“汽”,由液體或固體變成的氣體。如汽車、汽水。“氣”,如氣體、空氣、氣味。

以上過程結合課件中“學一學”部分輔助進行。

二、思考解答

這是一篇什麼體裁的課文?是寫人、寫事?還是寫物、寫活動?

這篇是寫物──太陽(屬天體)的說明文,但不是自然課。學習這一課,除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還要學習介紹有關太陽知識的語言和表現方法。

三、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確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1、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遠。

2、太陽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3、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4、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總括句,如畫了這一句也不算錯誤。)

5、有了太陽才有雲、雨、雪。

6、有了太陽才有風。

7、太陽光有殺菌能力(或利用太陽光預防和治療疾病)。

8、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

四、引導學生用歸併自然段的方法,劃分出兩個結構段

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

第4~8自然段為第二段: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提醒學生:第一段寫太陽的特點,第二段寫太陽和人類的關係。第二段開頭的一句話即第4自然段開頭的一句話,既是兩段之間的過渡,也是第二段的總括。

五、指名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於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麼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麼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麼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

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麼?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5、指名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看看這兩個自然段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麼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麼用鋼鐵作比較?

要求學生把數字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的括號裡,然後歸納

(這一小段不僅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表現太陽很大、很遠,還用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進一步說明太陽很大,就更加具體、鮮明瞭。鋼鐵是堅硬的金屬,碰到太陽表面六千度的溫度,竟變成汽。這就把太陽很熱,形象具體地告訴了我們。)

6、齊讀第一段,做課堂練習

⑴ 用數字說明天氣很冷或很熱,火車行駛很快,塔樓很高,樹幹很粗,等等。

⑵ 有一位籃球運動員身材很高,用數字或比較的方法,具體說明很高。

⑶ 公園有一棵老槐樹,樹幹很粗,用數字或比較的寫法,說明它很粗。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

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係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係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

“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裡。“如果”後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後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

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樑,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雲、雨和雪,為什麼?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麼生成的?(雲)

雲是什麼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裡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

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雲、雨和雪。

7、做課堂練習,用課堂討論形式模擬第5小段句式,說幾句話。上句末尾和下句開頭使用同一個詞語。

出示第一句

“走進公園大門,迎面是一個圓形的花壇……”,接下去,要求學生用“花壇”開頭說出第二句。如“花壇裡開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花朵圍繞著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噴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著陽光,閃著七色光彩”。

(如有同學問起這種說法叫什麼,可以說明是“頂針”辭格)

8、讀第6自然段。

提問

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麼?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麼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麼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麼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9、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例項:(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10、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麼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麼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麼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三、通讀課文,總結

《太陽》這篇說明文,透過閱讀、分析,我們獲得了有關太陽的特徵的知識,明確了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課文兩大段在內容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正因為太陽很大,很熱,距離我們又很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才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透過課文學習,我們初步瞭解“數字”和“比較”的說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說明問題,給人以具體、鮮明的印象。

四、課後作業

1、朗讀課文,會背最後自然段。

2、做模句練習: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