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教學設計

中秋節教學設計範文

中秋節教學設計範文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領會三首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歌形象化語言和豐富的想象。

3、體會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所蘊含的豐富內涵。

4、背誦古詩詞。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1、2

教學設想:

1、透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

2、採用三個步驟欣賞詩詞:

初讀全詩、感知內容——展開想象、再現情景——誦讀品味、領會詩情。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水調歌頭》

第二課時《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圓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從古代到現在,我國傳統的三大是什麼?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每個節日都有它豐富的'內涵。春節——新生命、新生活的開始;端午節——懷念逝者;中秋節和月亮有關。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根據古代天人合一觀念,月圓之日也應該是親人團圓之時。面對一輪圓月,從古到今無數的文人墨客寫下了無數抒情的篇章,今天我們從中採擷三首詩詞,來體會古人、現代人面對明月有著怎樣不同的情懷?

二、欣賞《小調歌頭》

(一)作者、詞作背景簡介。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蘇軾北宋中期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詩、永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特別開創了豪放清曠的詞風,想象奇特,意境開闊。開始,在京城做官,輔佐朝政,寫這首詞時他被貶密州,政治上不得志,理想和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又加上喪妻別子,兄弟久隔,心情壓抑,中秋之夜大醉,寫了這首詞。

(二)初讀全詞,感知內容

1、配樂教師範讀。

配樂古箏曲《梅花三弄》,古箏,古樸典雅清幽的曲調渲染出那種心靈與自然交流的空靈悽美的氣氛,把學生拉入詞所描繪的境界。

2、配樂學生集體朗讀。

3、學生自由朗誦。

(三)驅遣想象,再現情景

1、學生自由誦讀,發揮想象,眼前再現整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學生口述。

2、全體朗讀。

3、大家提出疑問,討論師生共同解決。

(四)口味詞句,體會詩情。

1、哪些詞句表現出詩人奇特而美麗的想象?學生討論。問天、問月,神遊月宮,詩人憑藉想象擺脫了時空的限制,神遊在浩瀚無際的天地之間,這就是想象的魅力所在。

2、你喜歡哪些詞句?說出原因。

3、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重點句子分析:幻想超脫塵世——熱愛人間——美好的祝願。

(五)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的節奏、語調、重音。

①節奏:古代詩詞朗讀的節奏,以意義為劃分依據。一般五言詩詞“二/三”一形式,七言“二/二/三”的形式。

②語調 :根據作品的感情處理語調的平淡、升降。

③重讀:重讀體現在詩句關鍵詞語上,特別是哪些能夠體現作者內心感情的詞語。

2、根據以上要求,學生誦讀,劃分節奏,指出重讀的字詞,體會語調。

3、分別找出兩位朗讀水平有差距的學生朗讀,讓大家體會朗讀的技巧。

4、有感情的背誦。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詞 蘇軾

想象奇特 問天——神遊月宮——問月

超脫塵世——熱愛人間——美好祝願

第二課時

一、欣賞《十五夜望月》

(一)作者簡介

(二)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配樂教師範讀。配樂古箏《平湖秋月》

2、配樂學生集體朗讀。

3、學生自由誦讀。把握節奏、重讀、語調。

(三)驅遣想象,再現情景。

1、學生自由誦讀,發揮想象,描述詩中的情景。

2、全體朗讀。

(四)品味詩句,體會詩情。

1、“中庭地白”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意境?由此你會聯想到誰的詩句?

2、“冷露無聲溼桂花”是實寫?還是另有所指?

3、“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真的不知嗎?詩人沒有秋思的情懷嗎?

4、“白”“落”“溼”表現了詩歌語言的什麼特點? 5、想象背誦。

二、欣賞《我的思念是圓的》

(一)作者簡介

(二)初讀全文,感知內容。

1、配樂教師範讀。配班得瑞現代鋼琴曲《自然之風》

2、配樂學生朗讀。

3、自由誦讀。把握節奏、重音、語調。

(三)驅遣想象,再現情景。

1、學生自由誦讀,發揮想象,再現情景。

2、全體朗讀。

3、提出疑問,討論。

(四)品味詩句,體會詩情。

1、詩中哪些詩句體現了詩歌語言形象化的特點?品味其作用。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討論,比較三首詩詞的異同點。

從詩體、思想感情方面來對比。

四、三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五、作業:課外收集與“詠月”有關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