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後記

課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後記

       《我不是最弱小的》早已教過,點點感受一拖再拖才逼著自己記下,如果這種習慣消失了,我也就虛空地拍著翅膀飛走了。

上課時,學生問:“爸爸為什麼不把雨衣直接給了薩沙,而是把雨衣先給了媽媽,然後媽媽再把雨衣讓給薩沙?”我被學生問住了。在論壇上也看到大家議論這樣的問題,沒有答案只能自己尋找,不能再用藉口敷衍:“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有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先讓學生猜猜為什麼?看看能不能觸動自己的思維。課堂上師生思維地碰觸會燃起智慧的`火花。

有個學生小聲說:“因為爸爸疼媽媽。”

心中一動,看過太多的文學作品,經常會描繪爸爸疼媽媽多一點,媽媽又疼孩子多一點。這就解釋了上面的問題;爸爸為何先把雨衣給媽媽,兩個孩子在媽媽的心中是一樣疼愛,媽媽為何先把雨衣給了薩沙而不是敘利亞?因為“每個人都在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愛是有細微差別的,有輕重不同的。

有學生說:“薔薇是花又不是人?媽媽說‘我們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不是有矛盾嗎?”這一課的改編不夠完美,確實會讓人產生種種質疑。人教版二年級的教材上這一句是這樣寫的:“我們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因為在孩子的心中花與人是一樣的,都有生命的。我舉了兒子小時候的一件趣事來說明。如果學生再進一步問我:“我也跟薩沙一樣是四年級的學生,怎麼都不會認為花與人是一樣的。”我會啞口無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