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楊》的課文教學
師:同學們,看課文是怎樣寫大戈壁的白楊樹的?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主要詞句,等會兒交流,請你說畫了哪個詞語或句子,這個詞語或句子怎麼講,結合課文的語言環境,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邊讀邊畫邊思)
生:我畫的是“茫茫”,意思是不清晰,看不清楚,在本課的`意思是大戈壁一眼望不到邊,很寬敞。
生:我畫的是“渾黃一體”,課文中指不管天,地都是黃色的。
師:你畫和別人一樣也行,你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畫的是“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意思是說大戈壁很荒蕪。
生:我畫的是“不那麼清晰”,課文是指天地界限並不那麼清晰。
生:我畫的是“高大挺秀”,這裡是說白揚樹的身影很壯美。
師:課文中用了一段話寫戈壁灘,你能用一個詞語恰當地說說戈壁灘是什麼樣的嗎?
生:戈壁灘渾黃一體,十分荒涼……
評析: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常用的訓練方法。教師在這裡不是採用統一劃定、提問講解的做法,而是讓學生自圈、自悟、自議、自得。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訓練意識,充分表現了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完全符合閱讀是讀者對文字的一種再創造這一閱讀原理,教給了學生一種正確的閱讀方法。當然。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難免會有失偏頗。為此,教師以組織課堂交流,來達到互補拓深、點撥誘導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