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鞋》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體會“張”字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含義。複習鞏固本單元字詞,積累詞語、佳句。
2、感受發現的快樂,養成積累詞語、佳句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
3、能有感情地讀背《鞋》這首詩,能根據所給內容進行口語交際,並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積累詞語,朗讀、背誦詩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錄音課件。
3、生字卡片。
4、一張空白賀片。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知
1、讓學生觀察一組象形字。
2、學生談觀察後的發現。
3、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
並與今字對照,指出學習識字時更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
4、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發現、探究識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飄、完、園”四個字:
學生認讀後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2、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學生談發現。
3、小組內交流、彙報:
尊重學生獨特見解,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4、學生彙報後,板書“票、元”兩個字:
學生認讀、組詞、理解詞義。
(板書符合教學內容的組詞)
5、出示“直”、“扁”兩個生字:
生認讀後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6、指導加偏旁組成新字並組詞:
師板書。
7、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學生談發現。
8、閱讀學習夥伴的話,觀察四組生字,總結識字方法:
“加一加、“減一減”。
9、分別說出:
各組字分別用的哪種識字方法。
10、課件出示6個生字:
學生認讀。
三、聯絡生活,體會“張”字的不同含義
1、出示“張”字:
學生認讀。
2、找出班內姓“張”的同學,說明:
“張”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
張爺爺。
(師板書)
3、出示其它帶“張”字詞語:
學生自學,理解字義。
4、生彙報交流,師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⑴ “張貼”、“東張西望”、“張開嘴巴”,學生用動作演示詞義。
⑵ “一張畫”實物講解。
⑶ “開張”配畫,並在句子中理解詞義,如:
某某飯店今天開張了。
5、引導學生根據“張”字不同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四、鞏固方法,課外延伸
1、課後,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體會生活中“張”字的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1、匯入: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漢字了,看看這些字詞和你們成為朋友了嗎?
2、大螢幕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⑴ 指名讀:
指導讀準輕聲和平翹舌音。
⑵ 開火車讀。
⑶ 同桌互讀、互聽、糾正字音。
⑷ 組內交流,理解詞義。
⑸ 指導學生用“照顧”、“精彩”等詞進行口頭造句。
⑹ 全班交流積累的詞句。
二、讀讀背背
1、結合拼音,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師範讀:
學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認讀、理解詞語:
組內討論,理解“依偎、港灣、享受、溫暖”四個詞語。
(認讀積累,為閱讀掃清字詞障礙)
4、同桌互讀:
在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5、分段閱讀,理解詩歌:
第一段:
思考:
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第二段:
結合詩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
第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家的那種溫馨、寧靜、和睦的氣氛。
6、指導背誦詩歌。
7、配樂朗誦。
三、實踐活動
1、積累看電視、上活動時認識的好詞、好句。
(張貼在牆報上,展示自己認識的字、詞、句等)
2、體會家的溫暖,為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麼辦
一、創設情境
1、播放動畫:
畫面上,知心姐姐講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煩惱故事。
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思索。
2、讓女生看,男生閉眼睛。
3、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講給男生聽,男生聽後在全班講,大家傾聽,引導學生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誰聽得最仔細,評議誰做得對。
商議怎樣幫小明想辦法。
二、合作探究
1、分組商議:
想什麼辦法說服小明的媽媽爸爸?
2、小組商議:
個別同學發言,大家傾聽他的想法,然後評議。
3、確定本小組的辦法。
4、全班討論:
哪個小組的方法比較合理,最後選定最好的辦法。
5、讓各小組內的同學採用自己小組喜歡的辦法扮演父母、孩子、同學等角色。
6、表演勸說父母的過程:
說服“父母后”,請“父母”談談,為什麼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7、各小組選出優秀的,上臺表演。
三、創新發展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有哪些類似的經歷,自己又是怎麼做的?
說一說自己會做哪些家務?
教教其它同學。
交際感言:
用一句話,一句廣告語、一幅畫、一首歌,表達學習後的情感體驗,呼籲給孩子一個成長的世界。
四、佈置同學看展示臺的內容
〖板書設計〗
我該怎麼辦?
溝 通
說清楚 聽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