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企業管理

論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論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1 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的制定

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的制定工作中,我們重點突出四個注重,即:注重總分結合、注重主從協同、注重源頭管控、注重事前預警。

1.1 我們在公司整體、基層單位兩個層面同時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根據公司整體評估結果初步確定公司重要風險,再對基層單位評估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兩個層面評估結果的差異,根據分析結果最終確定公司重要風險,並明確兩個層面風險管控重點,根據管控重點制定管控措施,以求做到管控效果的互補。

1.2 在風險評價中,由於風險主責部門與協助部門、管理層員工與執行層員工對風險理解的深度和側重點不同,我們對每個風險在評分時均突出評分主體權重的差異化:對同一風險,風險主責部門權重略高於協助部門,管理層員工權重略高於執行層員工;對不同的風險,又確定不同的主責部門和協助部門,從而最大限度的形成針對每個風險的評價機制。

1.3 一個公司層面風險往往依託於多個更加具體的風險,這些具體風險就是公司層面風險的源頭。我們在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的制定中,如健康安全環保風險,被細化為油庫安全風險、車輛安全風險等二級風險,然後對每個二級風險制定了風險關鍵成因、預警指標和解決方案。

1.4 在預警指標的制定中,由於公司多數重要風險的容忍度為0,所以不便於設定預警指標。海恩法則認為:每一起事故的背後,都有多個徵兆、苗頭和隱患,所以我們從風險相關的業務領域中尋找可以反映風險管理狀況的跡象,再提煉成便於取值和監控的指標,作為預警指標,對每個預警指標確定不同級別的預警界限,並根據預警效果不斷加以修訂。

2 風險管理賦予的新內涵

2.1 風險管理的物件更加全面。風險管理的物件拓展到公司層面風險,為企業從公司整體角度識別和管控風險創造了條件。

2.2 風險管理的手段更加完善。風險管理的手段在以往基礎上增加了風險解決方案、風險預警、聯合監督等,使得公司具體工作和風險管理工作結合得更加緊密。

2.3 風險管理的理念更加普及。全體員工在參與工作過程中,瞭解了風險管理方法、明確了公司重要風險以及風險管控措施和本崗位工作的聯絡,明確了自己在風險管理中應該承擔的工作,使得風險管理的基礎更加牢固。

3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公司透過開展風險預警,將預警結果進行通報,對風險主責部門提出管理建議,初步形成了監控-預警-跟進-落實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彌補了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防止了風險事件的發生。

3.1 預警主要透過兩種方法完成。

一是依據預警指標的發生值情況預警。以車輛違章事件為例,當本月車輛違章事件數較以往月度有明顯增加時,我們認為車輛管理出現了漏洞,對車輛安全風險發出預警。

二是相關企業發生的風險事件。相關企業包括同行業企業,以及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當同行業企業發生風險事件時,我們重點分析本公司是否存在同樣的風險隱患;當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發生風險事件時,我們重點分析事件是否會間接對本公司造成風險,根據分析結果發出風險預警。

3.2 為確保風險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公司建立了風險管理部門、風險主責處室、基層單位三位一體的風險立體防控機制。風險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協助主責處室和基層單位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解決方案、制定監督檢查計劃和改進計劃,並督促其按計劃有序開展解決方案的'落實工作。主責處室主要負責本部門主責業務的風險識別,風險管理策略、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的制定以及具體落實。基層單位主要負責在本單位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以及對本單位涉及風險的解決方案進行落實。

3.3 為保證風險解決方案被有效落實,公司採取了內控、審計、風險主責部門聯合監督的方式:

一是透過內控測試、崗位責任制檢查、 HSE稽核、質量體系稽核、內部審計等檢查活動對風險解決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現場檢驗落實效果。

二是風險管理部門隨時掌握解決方案的落實情況,對進度滯後的及時加以督促。

4 結束語

4.1 風險管理工作不能囿,應該參。也就是說,不能侷限於手頭的資料,應該結合企業實際,廣泛參考企業主營業務特點、面臨的風險環境、管理層關注重點等多方面因素,透過綜合權衡得到合理的結果。如風險識別和評價工作中,不能因為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職能履行方面的重大風險事件,就對對此風險的評分較低。我們分析發現,此風險關係到公司核心業務的執行以及公司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所以我們將其評為重要風險。

4.2 風險管理工作不能浮,應該沉。也就是說,不能浮於其他工作之外,應該沉於其他工作之中,才能真正管控風險,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風險解決方案的制定要具體,儘可能將時間、地點、人員、內容等要素加以明確,並和職能部門的實際工作有機結合,才能便於執行到位。

二是風險解決方案的落實監督要實地檢驗、多方印證,否則無法掌握風險管理的實際效果。

4.3 風險管理工作不能粗,應該細。此項工作一定要層層細化、細緻入微,才能保證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