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初中語文的教師聽課記錄

初中語文的教師聽課記錄

語文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學科,也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下面請看初中語文教師聽課記錄的詳細內容!

初中語文教師聽課記錄1

教學流程

一、閱讀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語句。(學生回答後教師未點評)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範讀,學生找夢中之人、夢中之景、夢中之情。(學生的回答老師都未點評。)

1、  師讀

2、  生回答

3、  老師把三者的答案連綴成一段話。(應讓學生嘗試)

我的點評:整體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較深邃,學生還沒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課文(把語言的品析與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閱讀有關作者寫作內容、風格的材料。(比較生硬)

2、完成讀書卡(這種形式適合比較淺顯的自讀課。)

類別——書名————作者————

內容摘錄————————————

賞析與解讀———————————(初一學生有難度,在做摘抄之前應該指導。)

4、  交流自學的成果。

學生欣賞了使用修辭的句子。教師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生齊讀。

學生提問:“漂”是否能換作“飄”?(師讓學生解答:後者空間更自由,姿態更輕盈。)

我的點評:學生的回答比較散,我覺得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修辭、句式、用詞、情感、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賞。學生大多找的是修辭的句子,有些重複。總是一句又一句的話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種被割裂的感覺,這篇文章不適合用這樣的方式來解讀。所以讀書卡的方式不是什麼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物件,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場合、時機,不能借讀書卡的形式來串講,來代替老師的循循善誘地教學。

5、  走進“錄音棚”

學生讀課文片斷(沒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對比。(沒有比較的角度)

總評:

課堂板塊清晰、有層次。主要教學思路是使用摘書卡的形式讓學自主學習課文,但是文章比較深,學生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學生沒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鍛鍊提升。思考:

《如何正確使用摘書卡》

初中語文教師聽課記錄2

一、匯入

作者簡介(教師介紹)

二、整體感知

重點字詞的音、義。(結合課文理解詞義比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著重寫了哪些?

這些景物給人什麼啟示?

使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我的點評:四個問題不是同一個理解層次的,應該讓學生把寫景的句子讀一讀。要把每一個問題做透,才能有層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字的學習。思考:整體感知應感知到什麼程度?

本文的結構是顯而易見的總-分-總。分的三個部分都是前寫物(景)後面感悟哲理,在這裡應該讓學生感悟到,從而為下面的解讀服務。

三、研析課文

1、學生配樂朗讀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領讀與齊讀相間。

2、教師改寫第一部分的123節,讓學生比較。學生找出老師少寫的句子。(教師如果要找關鍵的句子來品析,不需要透過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提問。即:小白花是以怎樣的姿態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的?)

3、哪些詞語應該重讀?有什麼好處?

我的點評:這個板塊把寫作手法、朗讀方法、文章的中心雜糅在了一起。老師問學生答,學生被牽著鼻走,學得比較被動,沒有生成,感覺課堂沒有活水。這個板快就是讓學生找出展現在眼前的圖畫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師領著學生學,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讓學生學使用摘書卡的形式學習,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檢測的形式來學習。思考:面對同樣的結構的片段,應該怎樣做到教學方法的靈活有異?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使學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鍛鍊,使課堂越來越有活氣?形式不同,側重點不同。

4、依照此法學習第二、三片段。教師講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寫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