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報告範文

美術院校基礎教學分析報告

美術院校基礎教學分析報告

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有其自身的規律特點。首先,美術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和答案;其次,必須具有大量的實踐操作;再次美術與人的個性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同時,美術基礎課所涉及的更多的是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方面的知識。各門課題除了學習本身的方法步驟外,還要掌握和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

如學習靜物寫生要掌握基本的透視知識;學習石膏寫生要掌握立體塊面構成;學習人像和人體寫生要了解基本的骨骼和肌肉的解剖知識;學習色彩要了解顏料的色相、明度特性等等。而這些課題也同樣都是比較單調和枯燥。學生在學習課題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感。因為學生的年齡正是好動、坐不住的階段,心理上也處於不穩定狀態。由於他們剛剛進校對美術院校的學習生活充滿著一種浪漫的想象。而這種想象的輕鬆與課題嚴謹枯燥的特性發生了偏差。這樣一來,學習就處在被動的地位。對課題興趣不高,學習的效果就差。也就不利於個性創造的培養。

那麼,在美術基礎課教學中怎樣才能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呢?筆者認為,首先是總的教學流程和環節應具有多樣性。一堂課或一個階段,應具有理論講授、示範演示、實踐操作、輔導練習、點評分析、討論總結和觀摩學習七個板塊。同時,這七個板塊之間可以交叉滾動進行,使其整個教學流程具有靈活性。我們知道,以往教學都是老師講授和示範演示後,學生就開始獨自實踐操作,直到下課結束。練習時間長,學習方式單調,課題本身又枯燥,學生就容易疲勞。

如果我們把點評分析和討論總結穿插在練習中,就有助於課堂熱烈氛圍的形成。比如為了避免學生疲勞感出現,我們可以在學生起稿大調的階段基本完成後,要求學生必須停筆,把畫全部集中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先讓每一位學生默默地觀看,並在腦中把自己的作業與全班其他同學的作業(整體、細節、筆觸、虛實、構圖、邊緣處理等)一一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對於自己的畫面效果就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學生提問,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同時,老師還應把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和較好的方面進行點評和總結。之後,學生再進行深入刻畫和調整階段的練習。如果這一階段基本完成,同樣運用以上方法,並且在這中間,還可以安排學生欣賞一些著名的近現代美術作品和設計作品,講述它們之間的關係和時代背景,以此加強學生對課題的興趣。這樣,整個教學流程就顯得靈活、生動。

同時,生動性和趣味性也更容易體現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比如改變靜物的內容和組合形式,也可以選擇一些以生活中不被人所注意,甚至是丟棄的雜物為主的靜物組合,以區別於以往寫生時的瓶、罐、水果、襯布等靜物組合,讓學生對練習的物件有一種新鮮感。而且,靜物擺放或者是人物模特的姿態變化可由學生自己選擇的組合和安排確定。並在作畫的工具材料上,提倡多元性和實驗性,力求相互之間拉開距離,可以選擇一些不同於平常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增加新的視覺元素。這樣,學生對課題訓練興趣就會增加。

畫人物頭像或人體時,可以把模特安排成一胖一瘦,或一高一矮,這樣也比較生動有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可以要求學生自備觀察物件,如書包、美工刀、鞋、隨身聽等學習工具和生活用品,觀察就有了主動權。學習人體人像時,可以做一些輪廓素描、姿勢素描、橫切面素描的綜合練習。姿勢素描屬於動態的,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連續作畫。輪廓素描屬於靜態的,是作者不看畫面、精神高度集中、對模特形體邊緣和細節進行描繪,俗稱“盲畫”。這些練習方式都具有較大的趣味性和遊戲性。一動一靜、一快一慢地交叉練習,學生就體現了快樂的學習狀態,這樣就有助於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中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也有利於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實踐操作中,告訴學生可以選取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不同時期的'各國名家大師的作品圖片,來借鑑他們的構圖、色彩和用筆表現方式。例如:學生以凡·高的一幅油畫人像為素材,讓模特模仿圖片中人物的姿態來進行寫生。作畫時,色彩與用筆方式都要和圖片中的效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說,人物的形象是現時模特的形象,而色彩與筆觸是模仿凡·高作品中的樣式。這樣,同一組靜物或人物,學生選取的素材不同,就可以畫出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風格樣式。學生就能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以及藝術表達的可能性。從而產生出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也可以選取外國藝術作品與中國傳統藝術作品進行互換、解構、新增和重組,從而改變原有視覺影象。這種多樣方式的訓練,就能使趣味性和生動性貫穿始終。學生的能動性就會大大加強,個性才會突出顯現,創造能力就會提高。

所以,美術院校基礎課教學中應該呈現一定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只有具備和加強了教學中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才可能激發學生的興奮感和新鮮感。學生對課題有興趣才有利於知識的掌握,體現學生自己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