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情景作文教學的含義以及相關內容

情景作文教學的含義以及相關內容

導語:作文的型別分很多種。情景作文是小學近段的常見作文。下面小編將為大家分享情景作文教學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情景式作文專題教學

1、什麼是情景式作文

情景作文(也稱情境作文),就是根據具體場合的情形或某種景象或某種境地,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樣式.這種作文形式對訓練同學們的描寫、記敘、抒情能力,特別是想象能力、創新能力,都具有較重要的作用.

2、情景式作文的寫作內容及分類

情景作文,就內容來說,可以是社會生活、自然景觀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虛擬的某種場景或故事.從形式來講,它可長可短,或段或篇,訓練時可靈活把握.情景作文大至可分為續補式(以“我是一隻貓,我是一隻流浪的貓,我是一隻在小區裡流浪了五年的貓。”為開頭,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題目自擬。

和引發式《遲到》

《電話鈴響一分鐘無人接聽》 《意外 《習慣》 《縫隙》

兩類.同學們,情景作文往往從起筆就能看出你的寫作水平,因為它重在考查我們選擇作文切入點的水平.

3、情景是作文的寫作技法

續補式情景作文就是根據題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寫作空間,對之進行續寫或補充.一般來說有這麼幾種情形:①提供正文主體,補寫開頭;②提供開頭,續寫主體及結尾;③有開頭和結尾,要求補寫中間的主體部分;④首、中、尾,都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要求整體續補. 例如 《媽媽只洗了一隻鞋》:

小樂回到家,看見自己的一隻鞋已洗得乾乾淨淨地晾在門口,但另一隻鞋媽媽沒有洗。 …… 小樂穿著一雙乾乾淨淨的.鞋上學去了。 要求:①根據所提供的開頭和結尾,補寫中間的內容; ②補寫部分要與所提供的開頭結尾銜接得上。

技法例談寫作續補式情景作文要注意:

(一)準確把握材料所提供的情景(特別要注意體會細節、抒情議論部分和意旨),確立材料的立意.

(二)藉助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按情景設定的方向進行合理合情的想象和推理.

(三)續寫或補充的部分要符合題目要求(如擬題、文體、字數等).

作文題:根據下面材料,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夏日的夜晚,院子裡,梧桐樹下……啪!隨著細微而清晰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了,露出鮮嫩的新皮.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一串讚歎……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一串讚歎……父親聽著、看著,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能像你們倆所說的那樣……‖

要求:①對環境和氣氛加以具體描寫;②寫出女兒、兒子的具體話語和父親未說完的話,寫出人物的神態.顯然這是一道要求整體續補的情景作文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寫作時,①材料所提供的情景是我們構思的依據:夏日夜晚,院子裡的梧桐樹,父子(女)三人正在納涼,忽聽得―啪‖地一

聲響,梧桐樹的老皮脫落,新皮露出,三個人便對此生髮議論

.②要正確理解新老樹皮的寓意或象徵意義,不能停留在淺表層次就―皮‖說―皮‖,通俗一點說,就是要賦予―樹皮‖社會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否則便沒有意味,沒有深度,當然也無法展開

.③寫作中要特別注意―啪‖的一聲響的作用,―啪‖實質上是展開議論的契機,只有―啪‖地響了,才會有女兒說、兒子說、父親說.只有聽到了這―啪‖的一聲,也才能引出議論的物件——―老樹皮‖、―新樹皮‖.

下面是一篇例文:兩代人一個夏日的夜晚,父親和他的兒子、女兒坐在院子裡的梧桐樹下乘涼.天氣有點悶熱,但梧桐樹下比較陰涼,輕風吹來,梧桐樹的葉子搖擺著,發出―嘩嘩譁‖的聲音,像是唱著一曲無名的歌,給父親和孩子們格外帶來了一些溫馨和愜意.忽然,啪!隨著細微而清晰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了,露出了鮮嫩的新皮.女兒瞪大了她那圓圓的眼睛,拾起了那塊老樹皮,興奮地說:―哇!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樹掉老皮呢.‖過了一會兒,女兒發出了一串讚歎:―爸爸,這老樹皮的精神多麼可貴啊!它辛苦了一生,最後自己剝落下來,來促進新皮的生長.它曾經為裡面的新皮抵禦過風吹雨打,輸送過養料,當樹不需要它時,它又自動退讓給新皮,它有和你們老一輩一樣的品質!‖兒子則站起來,撫摸著新樹皮讚美起來:―新樹皮雖然還鮮嫩,但它敢於露在最外面,擔當起保護樹木和運輸營養的責任.我們新一代要向新樹皮學習,勇敢擔當起社會的重任!‖父親聽著看著,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像你倆所說的那樣:老一代能多幫助新一代,讓他們擔當重任;新一代能勇於擔當重任,更好地錘鍊自己,老事物在不合時代潮流時讓給新事物,新事物茁壯成長,使社會永遠前進.‖編輯提醒:請注意檢視―‖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

例文舉例

第十屆創新作文大賽題目:

縫 隙

有一些人,他們就生活在兩個城市之間的縫隙中。每年剛剛開始,便腳步匆匆背井離鄉,到了春節再次來臨,再帶著整行李箱的鄉愁回來。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以前對於我來說幾近可怕的春運。

整潔的候車廳裡,沒有像電視上那樣的擁擠,但是,人們眼中散發出的光是一樣的——思鄉。不同的鄉音混在一起,讓人的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慰藉。

只聽後面的女生對同伴說:“待會兒下了車接著就回家,我爸知道我回來了,肯定等著呢,昨天給我打電話說菜都準備好了回家過年啊!”她深深地嘆了口氣,彷彿把一年在外奔波的勞累都吐了出來。

對面的一對夫婦吸引了我的視線,他們的孩子,大約3、4歲的樣子,正坐在媽媽腿上,給奶奶打電話,小男孩大聲的說:“奶奶!我們到車站了!”父母教他說:“給奶奶說,再過一個小時我們就到家了!”“奶奶!再過一個小時我們就到家啦!”男孩的小臉凍得紅彤彤的,卻笑得像年畫上的胖娃娃。

我不禁想到了黃河商場下那個賣白吉饃的小攤。老闆是一對夫婦,陝西人。來他們攤上買早飯的人總是最多,“咚咚咚”,手起刀落,幾塊肉就被剁成了泥,拿起一個饃,用刀一剌,在案板上再輕輕一抹,肉泥就被塞進了饃裡,罩上塑膠袋,口一擰,一個香噴噴的白吉饃就做好了。每年他們都是正月裡來,臘月裡走。我從四歲就開始吃他們做的白吉饃,一直到現在。有一次我好奇地問:“孩子沒有跟你們來嗎?”他們說,在老家和他奶奶一塊住。我問:“怎麼不接他過來上學?”女人說:“給孩子說過了,他不願來。”紅色的臉龐依舊掛著樸實的笑,眼中卻早已浸滿了牽掛。

剁肉的案板只有花盆大小,因為刀刃經年累月的砧敲,那個凹下去的坑兒更見其深了。

我常常想,他們這樣舍了小家來到異鄉,為了什麼?是為了能更好的生活?老人能好好地享享清福,孩子能更好地幸福成長,哪怕起早貪黑,寒冬酷暑。

有多少人,就這樣奔波在兩個城市的縫隙間。他們不屬於故土,因為每次的歸來總是如此的短暫;他們也不屬於異鄉,因為每晚總會夢迴故鄉。他們每天四五點鐘就起床,在勞務市場或者商場門口,在拔地而起的高樓上,迎著還未醒來的朝陽,開始一天的工作;夜晚,也許就擠在簡陋的工棚裡。

每年的歸途,對他們來說該是多麼的漫長!可他們從未抱怨過,因為,這是他們的命運,——他們一隻腳紮根在故土,一隻腳牢牢踏在異鄉,就這樣,在兩個城市的縫隙中,長成一棵棵樹,枝繁葉茂,辛苦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