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與《演員的誕生》的背後,我們職場人得學點什麼?
《演員的誕生》自開播以來一直話題不斷,圍繞著演技和公平的話題也一直霸佔著熱搜。然而對於我們職場人來說,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
1、有個過去打過交道的小導演(藝人統籌)邀請袁立上這個節目,稱讚她的演技,保證她進下一輪。並且說競爭對手張彤的演技肯定不如袁立,還說徐帆都上不了這個節目。
2、袁立要求“保證進下一輪”這件事寫進合同。
3、沒合同的情況下袁立就去拍了。
4、袁立張彤演了小品《超生游擊隊》。
5、現場觀眾投票,袁立領先50多分,除非評委投出三比零給張彤,袁立穩贏。
6、袁立在問答環節說了一些不妥的話,袁立後來解釋說,這段影片被剪輯過,節目組故意把她“剪成神經病”。
7、三評委都把票投給了張彤。
8、小導演向袁立道歉,透露宋丹丹本來投了袁立,關鍵時刻改票。小導演吐槽評委人品差。
9、袁立違反保密協議在播出前發微博說自己被淘汰。
10、袁立說自己沒有收到酬勞。
11、雖然晚了兩週,製作方確實把錢付了。
12、袁立發微博控訴自己受到不公待遇,貼出了與小導演的全部微信對話貼圖。
13、小導演發微博道歉並辭職。
袁立和《演員的誕生》節目組的這場互撕,驗證了一個道理,娛樂圈是最殘酷的職場。
你以為娛樂圈是個憑工作實力說話的地方嗎?其實並不是。為什麼那麼多戲骨只能參演戲份不重的角色,有演技的年輕演員並不能順利得到好的`角色,或者直接被搶,或者被換成配角,被刪減戲份。
這個圈子是一個講究套路的地方,套路深的紅起來很容易,沒套路的只能悄無聲息地做著配角。所以,當你是時代寵兒的時候,整個圈子都圍著你轉,當你過氣之後,就會被這個圈子遺忘乃至欺負。
在一次本應該憑專業取勝的競技裡,袁立首先就接受了潛規則。袁立並沒有把《演員的誕生》,當作演技的較量。她要求導演確保自己進入第二輪,並把這寫入合同,結果遭遇連連意外,慘遭淘汰。
為什麼超模奚夢瑤,那一次備受關注的摔倒,沒有贏得大多數觀眾的同情?奚夢瑤摔倒後,沒有展示出舞臺大咖的專業素養。
我跟你講專業,你跟我講情懷。我跟你講演技,你跟我講潛規則。輸沒有什麼大不了。比輸更可怕的,是以不體面的方式,輸了一場專業的比賽。
你的專業能力,代表了你能夠走多遠,決定著你的勝負。
沒有一件事情,是突然變糟糕的。
一言一行,都是人情練達,都預示著你的命運和結局。
你有分寸、謙遜、專業,而且高情商,你的人生才會順水順風,才不會紛爭四起。
再來說說節目組,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翻臉不認人”其實是一種基於理性選擇基礎之上的利益博弈表現。
在這個事件中,最先翻臉的是節目組,為了博觀眾眼球,利用導演小應和袁立的信任關係,口頭做出“保袁立晉級”的承諾,騙袁立參加節目,然後又讓“袁立被張彤打敗”,剪輯成一個瘋瘋癲癲、絮絮叨叨的形象,製造熱點,引起關注。
每一期都有爭論的主題,《演員的誕生》究竟是在探討表演藝術,還是在誕生爭議?值得深思。
其次,評委的翻臉也讓人難以理解,從微信截圖來看,節目組是預先告訴宋丹丹選擇袁立,估計不想讓票數相差太大,但沒想到,票數差距太大,沒辦法,宋丹丹也選擇了張彤。
當然理由是剛才說的,更想看張彤和章子怡重新回顧大學的時光,這理由太牽強了吧?這個舞臺不是應該根據表演決定晉級嗎?現在卻變成了評委的懷舊專場。
但無須指責宋丹丹,她在這件事上固然首鼠兩端,但是這恐怕是娛樂圈的常態,一向專業的章子怡,這回幾乎沒有點評,直接選了自己的老同學張彤,一向愛和稀泥的劉燁,利益面前,也收起了平時的賣萌,只能說,這就是江湖。
大多數時候面對潛規則,其實考驗的是一個人機智化解危機的能力。
拿加班問題舉例,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你為什麼會顧慮加班問題?
你怕沒加班讓別人覺得你不努力工作?
上司沒走你先走會不會讓他對你的印象不好?
但反過來想一想,能夠贏得別人尊重的永遠是你的實力、工作的能力,而不是這些早沒早走這些小問題。所以擔心早沒早走其實就是沒有抓住問題的重點。
如果你能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他工作內容中,適當地表現自己,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
這樣一來,你可以快速地融入團隊,參與很多工作,那時候也就不再擔心早不早走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