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考研應用心理學知識點

考研應用心理學知識點

知識的鞏固在於平時的積累與準備,備考需要用心去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考研應用心理學知識點,歡迎來參考!

心理學知識點一

一、負啟動效應

1、Neill創設並比較了兩種條件。一種條件下,當前刺激詞的印刷顏色與先前刺激詞的意義匹配。如被試先看到用紅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義為“綠”),緊接著看到用綠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義為“藍”)。另一種條件下,當前刺激詞的印刷顏色與先前刺激詞的意義,並不匹配。Neill所感興趣的是前一種條件。後一種條件實際上只是充當基線。Neill要求被試命名Stroop刺激詞的印刷顏色。他發現,前一種條件下,被試的顏色命名顯得特別困難。Neill認為,一定是起干擾作用的Stroop刺激詞的意義,如紅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詞的意義“綠”,受到了抑制。其邏輯是,如果被抑制的意義(如“綠”)後來恰好變得與任務有關,如後來的刺激“BLUE”正是用綠色墨水印刷的,那麼,被試對後來的刺激詞的印刷顏色進行命名,要相對困難。Tipper將上面這種現象命名為負啟動。

二、負啟動反轉

Neill(1977)在實驗中發現,當使用寬鬆指導語,即指導語不強調準確時,負啟動消失,而出現正啟動,這種現象被稱作負啟動反轉。一種解釋是,過分強調速度,將導致被試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抑制最初被啟用的無關資訊的表徵。一旦這樣的表徵後來變得與任務有關,正啟動效應就有可能出現,即觀察到反轉。

三、返回抑制

通常,有效提示會促進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後延遲300ms或更長時間,那一位置的目標覺察,不僅沒有受到促進,反而變慢,這種效應稱為返回抑制。研究者認為,這種抑制能夠保證高效的視覺搜尋。具體地說,一旦注意已經指向某一位置,那一位置即被加上標籤,結果無需返回去再次搜尋那一位置。沒有這樣的記錄,搜尋過程將處於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訪問同樣位置的危險之中。

四、腦損傷病人的注意缺陷

1、視覺忽視:視覺忽視病人通常右半球頂葉受到損傷。這種損傷導致他們在簡單的定向任務上存在困難,換句話說,他們不能注意到對側空間。

2、Driver和Halligan設計一個非常巧妙的實驗。在這項實驗中,環境空間和以客體為中心的空間互相對立。其邏輯是,向視覺忽視病人呈現一幅圖,圖上畫有兩個無意義圖形,要求病人判斷兩個無意義圖形是否相同。當環境軸和客體軸相同時,病人將作出錯誤的判斷,即認為兩個圖形相同。Driver和Halligan想知道,如果畫有無意義圖形的紙旋轉,因此客體的關鍵部分跨環境軸,從被忽視的空間移到非忽視空間。結果顯示,當畫有無意義的紙旋轉之後,病人仍然認為兩個圖形相同。這說明病人忽視的是客體的一側。Driver和Halligan的實驗非常清楚地證明,視覺忽視可以是客體主軸的一側,而不簡單是那個客體所佔據的空間的一側。

3、Hillis,Mordkoff和Caramazza對一名半側空間忽視病人進行研究,該研究為回答注意視窗大小究竟是否可以調整,並進而揭示空間注意機制,提供了非常好的來自病灶性腦損傷病人的證據。病人NG,在臨摹、劃線、閱讀、書寫和其它視覺任務上,表現出嚴重的右半空間忽視。改變或調整NG期待空間的大小,是否會影響在特定位置上所呈現的刺激被忽視一側(右側)的目標覺察成績。刺激為視覺呈現200毫秒的圓環這些圓環或者左邊有缺口,或者右邊有缺口。NG的任務是判斷圓環上是否有缺口。如果認為有,就按一下空格鍵,如果認為沒有,不按任何鍵。

透過在在不同位置上呈現圓環,來改變注意視窗大小。結果發現,當圓環總是出現在螢幕中心,並且缺口在右邊時,NG的漏報率為94%。然而,當圓環隨機地出現在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時,對出現在螢幕中心且缺口在右邊的圓環,NG的漏報率下降到46%,而出現在螢幕右側且缺口在右邊的圓環,漏報率為88%。顯然,同樣是出現在螢幕中心缺口在右邊的圓環,在不同條件下,漏報率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上隨機地呈現圓環,使得右半空間忽視病人NG的漏報率大大下降。這說明NG能夠在期望和任務要求的基礎上,調整注意視窗的大小。

透過變化刺激(圓環)大小改變注意視窗的大小。所有的圓環都呈現在螢幕中心。結果發現,當只出現小圓環且小圓環的缺口朝右時,NG的漏報率為92%。然而,當大、小圓環隨機出現時,同樣是缺口朝右的小圓環,NG的漏報率下降到60%。顯然,出現的大圓環放大了NG的注意視窗,使得這種條件下,缺口朝右的小,圓環上的缺口,遠離注意視窗的邊緣,因此覺察成績有所改善。

上述兩項實驗說明:

⑴半空間忽視並不損傷病人調整注意視窗大小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對注意損傷的'性質作限制;

⑵非優勢頂葉損傷,能導致半空間忽視這種注意缺陷的梯度變化。注意視窗的中心,忽視現象最輕,腦損傷對側注意視窗的邊緣,忽視現象最嚴重。

心理學知識點二

一、測量誤差

指在測量過程中,那些與測量目的無關的因素所導致的測量結果不準確或不一致的測量效應。可分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

隨機誤差:指那些與測量目的無關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誤差。既影響測驗的一致性、準確性。

系統誤差:引起的一種恆定而有規律的效應。不影響一致性,隻影響準確性。

要想使測量準確可靠,就必須減少誤差;而要控制誤差,就必須瞭解誤差的來源。同物理測量一樣,心理測量誤差主要來自:1測量工具,2測量物件,3測量過程。(1造成的誤差主要來自測驗的編制過程,其中專案取樣的影響最大。2即被試本身引起的誤差最複雜最難控制。3的誤差最容易控制和檢驗。)

要想控制誤差,就必須使測驗標準化,即測驗的編制、施測、評分、解釋都必須標準化→控制導致誤差的因素,減少誤差,使測驗分數更可信、有效。

二、測量理論

一般分經典測量理論、概化理論和專案反應理論三大類。將以真分數為核心假設的測量理論及其方法體系,統稱為經典測驗理論(CTT),或真分數理論。~是最早實現數字形式化的測量理論。

真分數的操作定義:無數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CTT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個測驗成績都看作是真分數和測量誤差的和。即CTT假定,觀察分數(X)與真分數(T)之間是一種線性關係,並且只相差一個測量誤差(E)、公式:X=T+E,這就是CTT數字模型。(注:此處誤差指引起測量不一致的因素產生的效應,即指隨機誤差,不包括系統誤差,後者不引起分數改變,因此包含在真值中。)

三、CTT不足、侷限性

(1)統計量的樣本依賴性,抽樣變動大

(2)能力與難度量表的不一致性,測量誤差大

(3)信度估計的不準確性,複本編制難

(4)測驗結果拓寬的有限性,預測力缺乏

(5)測量分數的測驗依賴性,分數難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