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教育隨筆:孩子粗心是怎麼回事

教育隨筆:孩子粗心是怎麼回事

說起孩子粗心,只要是學齡孩子的父母,都是很熟悉的。如果孩子只是在生活中粗心,而忘帶一些東西或忘做什麼事情,好像大家還都可以忍受。可當孩子在考試中“粗心”,你就能聽到父母說“如果不是你粗心的話,能考100分的!”。

粗心,是指不謹慎或不細心,由此而出現本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但孩子在考試中出現錯誤或遺漏,不能簡單歸結於孩子的粗心。因為孩子很可能是真的不會,也可能是當時想不起來了,還可能是當時緊張而出現思維慣性,甚至是孩子手、眼、腦配合出現感統失調問題,導致想3寫2,或孩子在視覺方面有缺陷,看東西混淆而導致理解錯和寫錯。

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學習錯誤,父母喜歡把認真、細心掛在嘴邊,要求孩子減少錯誤,但具體如何做到,則沒有了下文。等下次孩子再犯,一連串精準“預言”就脫口而出了。這種只要結果而不說具體方法的做法,在孩子沒有經過訓練之前,他們很難知道如何去做。所以,當發現孩子經常“粗心”,家長一定先要問自己一個“為什麼”。

對於孩子粗心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粗心沒看見,導致考試、寫作業時丟題;或孩子感覺有些難,想最後做,結果就給忘了;或學習時受環境干擾。比如,有的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和心不在焉;甚至是孩子平時在生活中丟三落四,做事不專注已養成習慣。父母只有針對粗心的各種成因,應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解決孩子粗心。

另外,家長和老師需要清楚的是,有一種是看似粗心但又不是粗心的情形,既孩子還不能恰當進行注意分配。比如,讓低年級孩子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很可能是哪樣都做不好。因為孩子對聽講和寫字,都沒有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所以,對學齡孩子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訓練時,如果某個技能不能達到自動化,最好別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技能。例如,對一年級孩子進行聽寫,最好是字詞而不要是句子。

孩子想學習成績好,就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對於新入學的孩子,老師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想檢驗孩子是否掌握所學內容,就要透過做題目來驗證。所以,老師也會花許多時間教孩子如何做題目,讀題、解題和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三個環節。如果孩子在任何一個環節有所欠缺,其學習方法就不足,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低年級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目前很死板和強調唯一答案的教育中。如果孩子讀題時抓不住題眼,那做題時也找不到竅門。比如,這樣的語文閱讀題:請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此題的關鍵詞是“文中”和“反義詞”。一些孩子只注意了“反義詞”,結果自己辛苦想出的答案和題目要求不符。

對於讀題和解題,小學老師都會教學生一些方法,以訓練孩子熟練掌握。比如,讀題時稍稍放慢速度,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或答卷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答完一題則在序號上打勾,暫時做不出的則打問號,先跳過做其它。再比如,聽寫句子時,老師會念三遍,第一遍只聽不寫,專心聽完整的句子內容,熟悉句意;第二遍聽快速記住內容並寫下來;第三遍則檢查自己寫的是否正確。但一些學生擔心自己記不住,會邊聽邊寫,結果造成只寫出前半句,寫不出後半句的局面。

對許多孩子來說,他們在寫作業或考試中,最經常犯的錯誤是看錯題目或理解錯,導致答錯題。比如,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會出現“至少”、“最多”這類關鍵詞,低年級孩子很容易漏看,或不理解其意思。這自然導致題意變化,答錯就可以理解了。而想改變這樣的“粗心”,除了學會檢查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

解決“粗心”最主要的辦法就是學會檢查。對於錯誤而言,最嚴謹的科學家也會經常出現,避免錯誤和自我糾正錯誤,靠的'就是反覆檢查和校對,這樣才能養成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所以,孩子出現粗心是檢查方法不得力或根本不會,是需要幫助的表現,任何指責、責罵、訓斥、打孩子,或罰寫幾次和讓孩子承擔後果,都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

對於檢查,既是學習技巧和方法,也是良好學習習慣。孩子“粗心”往往是孩子根本沒有檢查習慣或檢查方法不對,導致看似粗心而答錯題。所以,看到孩子“粗心”,成人首先要想到提供幫助,因為孩子很可能真不會檢查。比如,孩子會常出現加字或少字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指讀自己寫的句子,點一個字念一個字,這樣很容易發現問題。但孩子可能會像小和尚一樣,有口無心,結果沒有發現錯誤。

一般情況下,小學老師在教檢查方法時,會先要求孩子看有沒有序號漏勾的,這樣自己就知道有沒有;或看有沒有問號,判斷有沒有題目沒做。但關鍵是,一些孩子平時就沒有根據老師訓練的認真操作,為了敷衍老師,會先在試卷上打好勾再答題,這樣起不到檢查的作用。當記號檢查完,然後才是按照題目順序,一道題、一道題進行內容檢查了。

在對孩子進行檢查訓練的初期,老師需要帶著孩子一起做。比如,要求孩子按照順序,先檢查第一題,避免他們一會看看上面,一會看看下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檢查了哪裡,沒有檢查哪裡。這樣,孩子很快能發現遺漏或錯誤的地方。如果孩子在自我檢查中,一直不能發現問題,就別讓孩子再檢查而增加壓力,應該立即指出問題所在。

在教孩子學習方法時,重要的是讓孩子建立自己的方法。如果能透過巧妙引導,讓孩子自己“發現”和總結學習方法,這樣他們因對自己的“發現”的方法有感覺,並會在下一次有意識地應用。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再協助孩子學會盡量選擇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問孩子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能不能找到三種不同方法來進行檢查?

所以,單純怪罪於孩子粗心,是很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僅是學習間接經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用更好地方法把握學習的規律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讀題、答題和檢查,這些學習習慣的養成習成,缺一不可。只有平日裡,老師和家長堅持不懈、共同培養,才能避免所謂的粗心發生。

要知道,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很多時間的,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它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是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指導者方法決定的,有時可能是一學期,有時可能是一年。所以,家長和老師不能因為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而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沮喪、埋怨、動怒。否則,孩子受負面情緒影響,也可能將剛有的一點進步丟了。

也許有朋友會問了,既然學習方法很重要,且老師也反覆進過,那孩子為什麼不按照老師說的做?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