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面試

面試不是“模仿秀”

面試不是“模仿秀”

在最近收到的由斑竹轉來的郵件中,許多同學詢問如何在求職面試時使自己能夠給主試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他們告訴我:雖然看了不少有關面試的書籍,聽了一些傳授面試技巧的輔導,可仍感到心裡沒底,到了面試的時候還是依然故我。他們希望我能就此談談看法並提供些行之有效的幫助。

說句老實話,如果你們已經看了書、聽了輔導還是沒有立竿見影,我也沒有什麼 “包教包會、一招見效”的靈丹妙藥。儘管在過去的幾年裡我曾多次在大學裡為同學們做過有關求職擇業方面的講座,也講過關於面試中一些應注意的事項,但我始終堅持這樣的觀點,即:求職不是演小品,面試不是“模仿秀”。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人們就業的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過去那種分配式的就業模式已經成為歷史,與招聘單位進行面對面的零距離接觸,已為求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剛剛走出校門毫無工作經驗的學生應聘者的而言,面試成為橫亙在他們面前一道頗有難度的門坎。從招聘方來說,由於學校與企業的環境和要求不同,面試官無從考查學生在需求的崗位上是否真的很合適(因為還需要經過試用期),除了依據學校的記錄和成績單,面試時的印象或感覺對於決定是否錄用往往就顯得很重要了。因此,對招聘單位來說,招聘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這種面試的侷限性更大而把握性更小。

從應聘方的學生來看,由於急切地想得到面試官的認可,不少學生刻意地學習和模仿所謂的“面試秘笈”、“談話技巧”裡的形象甚至動作,他們就像電視裡節目裡的“模仿秀”表演者一樣,針對一個模仿物件透過聽錄音看錄影去追求“形似”甚至惟妙惟肖。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在電視節目裡,表演者學的像不像,評委和觀眾僅憑當時的感覺和印象就可以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兒,再去掉一個最低分兒,給個平均值就大功告成。真正的“面試”,即“全面的綜合考試”卻是在這個面試之後而決不是面試本身。它是在日常工作的一點一滴中體現出來的,決不是靠秘笈和技巧所能解決的'。在求職擇業時,即便你看了不少面試秘笈之類的書,甚至得到過職場老將的所謂“真傳”,可所有這一切如果與你平時的行為舉止完全是判若兩人,你是不可能透過一次面試就能洗心革面而煥然一新的。面試中即便你那麼誠信有加或彬彬有禮的表現(或稱表演)被人家暫時接受,使你僥倖過關,你也未必就能因此而無往不勝。你可千萬不要忘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古訓。因為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品質和心態,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是長期培養和鍛鍊的結果而不是靠包裝就可以完成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你是個正在初戀的年輕人,你平時或從本質上說並不是一個真正懂得關心他人注重個人修養的人,戀愛時沒有把心放在“真誠”二字上,而是挖空心思去學一些諸如怎樣討好與討巧;如何閃爍其詞掩飾缺點以獲取芳心,那麼也許你能暫時得到與他人交往的機會甚至因此而“沒事兒偷著樂”。但當這種交往日漸深入使人家逐漸認識了“真實與真正”的你之後,其結果就不言自明瞭。因為人們寧願接受一個有缺點毛病卻保持真實自然並襟懷坦白的普通人,也決不會與一個在生活中處處逢場作戲的演技高手為伍,當然也就更談不上為友了。

正因如此,所以我很擔心有些青年學生為求一時利益而沾染上投機取巧的惡習,以致於把今天的求職面試當作一種“人生遊戲”進而發展成為今後的“遊戲人生”。我真誠地提醒並忠告如下:

假設你真想把自己當作“產品”在人才市場進行“推銷”的話,就請你首先在自己產品的“內在質量”上下功夫吧!倘若你在“產品製造”中的投入遠不如“產品推銷”中的投入,那麼你的產品即便賣了出去也隨時都有被“退貨”的可能,所以:

如果你真想在面試的時候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就請你在平時不面試的時候給不面試你的人留下真實的好印象;

如果你真想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出你的積極自信,就請你在平時不面試的時間和場合裡處處表現出你的積極和自信;

如果你真想在面試時能夠談吐自如思路清晰,就請你從不面試的時候開始多參加一些演講辯論或發言宣傳等社會交往活動以鍛鍊自己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你真想在面試的時候體現出你的氣質修養,就請你在不面試的時候牢記“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細微之處見精神,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