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管理

管理的經典故事

關於管理的經典故事(精選20篇)

我們總是能夠在一些故事中找到可以學習的地方,而有關管理的經典故事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關於管理的經典故事,歡迎閱讀!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2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3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

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4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幸福格言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面板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管理心得: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而往往是即使請來了名氣很大的空降兵,結果於事無補。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5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裡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於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6

某人很吃力地在鋸一堆木頭,因舊的尚未鋸完,新的又送來,致愈堆愈多,不得已只有再三延長工作時間。

有人好心提醒他:「因為鋸子鈍了,所以效率甚差,只要將鋸子磨利,即可改進日益惡化的情況。」該人頭也不回答: 「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那有時間磨鋸子?!」好心者仍不死心,問道:「那你何時有空磨利鋸子?」該人有氣無力應道:「等我鋸完這堆木頭再說。」看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在企業內類似情況比比皆是:某企業總經理慨嘆現有幹部多不勝任,必須加強教育訓練,乃責成人事單位籌辦。人事單位如火如荼地趕出了課目、講師、時程送核。結果總經理批示:目前旺季趕貨,為免影響產銷,宜延至淡季再辦。

到了淡季,人事單位又原案送呈。孰料,總經理只批示:緩議。並末說明理由,人事單位由高階主管心中隱約得知原意竟是:生意不好,獲利衰退,那有閒錢辦訓練?原來,許多企業對教育訓練的重視,不過是心血來潮的口號罷了,又如何能怨人才不濟與不繼呢?某工廠一直延誤交貨,但訂單不但末超過產能,每月實際產量不過產能的60%多,令老闆十分不滿。而廠長一貫的理由為「機器故障率太高」。

老闆終於按捺不住,責問廠長:「為何不徹底檢修機器,降低故障率?」廠長一副無奈狀,攤手道:「趕貨都來不及了,連假日都在加班,那能停機檢修?」老闆質疑道:「不是可利用夜間下班時閒檢修嗎?」廠長委屈道 : 「白天連加珏已累了一天…」老實說,就算白天班斷然停機檢修也值得。癥結在有沒有心根本解決交期延誤的問題;否則,所有解釋都是自欺欺人的藉口。

不少人為了進修,買了不少好書,也希望能靜下來詳細批讀,故置於書櫃,並下定決心:「有空時,要好好讀一些書。」於是,書愈買愈多,時間卻愈來愈少,永遠抽不出空讀書。有什麼事比先磨利鋸子更重要呢?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7

有位青年,他把一種香味無可比擬的樹木拿到市場上去賣。可是沒有人買他的香木。偏偏與他相鄰的那個攤位在賣木炭,生意竟出奇的好。

他心想:“既然木炭這麼好賣,為什麼我不把香木變成木炭賣呢?"

於是,他把香木燒成木炭,挑到市場上賣。一會兒就賣光了。他高興地回到家裡,把這一訊息告訴了他的父親。父親聽了,忍不住落下淚來。

原來,青年燒成木炭的香木,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塊,它的價值就會超過一車的木炭。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8

在一個城市中,有一條熱鬧的夜市街道,街道兩端分別有一家肯德基和麥當勞。

一位下崗職工買了一臺身高體重測量儀,每到傍晚就把它擺在肯德基對面,可生意很清淡。

一天,有一個人對他說:“肯德基開業已兩年多,人們的新鮮感已過去。麥當勞卻剛開業幾個月,生意興隆。而且那兒緊靠著名古蹟,是這座城市夜晚最熱鬧的地方。只要你搬到麥當勞對面,一定會吸引許多少年兒童來測量,而他們的父母家人也順便關心一下你的生意,無形中就增加了你的顧客群。你又是獨家經營,不愁不發。"

那位下崗工人有點半信半疑,但還是沒有挪動。

過了幾天後,人們發現那位下崗工人已搬到麥當勞對面,正在那兒熱火朝天地忙著,還有許多小孩在等著。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9

1992年,正當肯德基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時候,北京肯德基中國公司的一幫年輕人卻毅然辭職,建起了自己的快餐店——小木偶快餐店。

為了在短時間內讓北京的老百姓接受小木偶,他們推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營銷點子:“多少錢?您看著給!"在開業的頭兩天,所有到餐廳用餐的人可以根據自己對飯菜的滿意程度自己決定付多少錢。

開業頭兩天,小木偶門庭若市,兩天的營業額竟達1萬元。

雖然比餐廳的指導價低5%,但卻由此引發了一場新聞大討論,各種新聞媒體紛紛報道,小木偶很快聲名遠播。

不過,兩年之後,小木偶還是敗給了實力強大的洋快餐。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0

一對貧窮的農民夫婦,依靠自己家的一塊田地維持生計,每年只能從田裡收穫勉強可以維生的收成。惟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們家還養著一隻母雞,每天可以得到一個雞蛋,給他們貧窮的生活一點有限的補貼。

或許是由於上天的憐憫,有一天這隻雞生下了一個金蛋。他們把蛋拿到市場上去賣,結果得到的現金多得嚇了他們一跳。這麼大筆的錢,竟然如此簡單就得到了。

他們回到家裡,直盯著生金蛋的雞看,哪裡明白這是幸運之神的照顧!他們心想:以後再也用不著過那種披星戴月卻僅僅果腹的日子了,只要這隻雞每天能給他們下一個金蛋就行。靠著一天一個金蛋,夫婦倆逐漸富裕了起來,他們買下肥沃的田地,蓋起寬敞漂亮的大房子,請了許多僕人,日子也開始過得奢靡。

以前貧窮的日子並沒有讓他們學會珍惜這上天眷顧的幸福,而是在奢靡之中滋長了無盡的貪慾。在奢侈的舞會結束後,妻子說:"既然母雞每天可以下一個金蛋,那它的肚子裡一定有很多很多的金蛋,說不定就是一個金庫……"丈夫打斷她說:'對,我們乾脆把雞殺了,把肚子裡所有的金蛋都拿出來!"於是他迅速地爬起來,將那隻下金蛋的雞殺了。但是剖開之後,他發現和普通的雞並沒有兩樣,根本沒有什麼金蛋,更不用說什麼金庫了!農夫非常懊悔親手毀了自己的致富寶貝,但為時已晚。一直在天上注視著他們的幸運女神目睹了剛才的慘劇,憤怒之下將他們所有的財產化作了一陣清風。

管理感悟:不貪,是做人的一個重要素質,管理者亦然。有些賺錢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當它真的降臨到自己的身上時,一定要保持心理的平衡。因為一時的貪慾而殺了下金蛋的母雞,這是得不償失的。當這個機會降臨的時候,不要想著一下子就將這個可貴的資源全部開採完。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1

我所在的美國公司收購了一家日本企業,收購過程十分順利,後來卻漸漸顯露出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尷尬。

這家日本企業每天早上要舉行“朝禮”。什麼是朝禮呢?就是上班後大家先不開始工作,而是去會議室,全體肅靜。一名僱員(輪流值日)走上臺子中央,與臺下相互鞠躬之後,板起面孔大聲朗誦兩句類似“不成功則成仁”之類的口號。底下全體則立正答道:“一定努力啊!”鼓掌……

負責接收的正式大員是新任命的分部總監德國後裔巴赫,他對這種朝禮自然頗為不解,覺得這像是在浪費工作時間啊。第二天,這個形式主義的“朝禮”就此壽終正寢。

但幾天以後,各小部門每天早上開始“晨會”了。形式也是大家圍一圈,低聲說口號,回答:“一定努力啊!”鼓掌……日本員工說習慣了,不開晨會,像是沒開始上班。

後來,總公司派來一個熟悉日本情況的調查組找巴赫談話,說總公司監察部收到日方員工若干來信,對接收過程中降低日方員工地位,影響營業深表憂慮云云。

調查組調查下來,發現是巴赫下達的一條造福員工指令比較特殊。

原來,美國公司有一個很得人心的傳統,就是上班時大家都穿休閒服。於是,走進新接收的這家公司,看到日本公司職員身著顏色莊重的深色西裝時,巴赫覺得他們就像一片壓抑的藍灰黑色螞蟻群。巴赫開始琢磨儘快把穿休閒服的好處落實給日本新員工,讓他們也能更自由,上班更舒服。

誰知,這條要求下達後,日本員工除了“哈伊”以外沒任何表示。

第二天上班一看,還是藍灰黑色螞蟻,第三天照舊。只不過日本員工一致把領帶摘了。於是巴赫再發電郵給大家,好心好意地解釋——casual(不拘束,隨意)不是穿西服不打領帶,是大家可以穿各種休閒衣服,比如牛仔啦,T恤啦,夾克啦。

第四天,日本員工終於穿得多種多樣地來上班了,不過,那表情絕對和“自由”“舒服”不搭界,反而士氣低落,連來公司談業務的客戶都少了很多。

調查組組長,這位在日本公司幹了多年的老大給巴赫上了一堂日本服裝藝術課:日本是個等級分明的國家,穿不穿西裝反映的是工作屬於白領還是藍領。無論政府工作人員還是公司職員,都以穿西裝、頭髮理成“三七頭”為標準裝束。但若是地位和收入都比較低的售貨員、產業工人等,就不必如此穿著了。

這家日本公司的員工都屬於白領,你讓他們不穿西服而改穿便服,日本人不會以為你是要讓他更舒服自由,反而認為你是要降低他們的地位。很多日本員工甚至出門時穿西服打領帶,到了公司找廁所換成便裝,下班時再換回來,就是為了讓家裡人覺得放心。

但著裝的指令已經發出,不能變更。聰明的巴赫於是在第二天的郵件中,補充了一句話:如果您願意,也可以把西服作為休閒裝的一種來穿。

於是皆大歡喜,公司又恢復了黑色、藍色、灰色螞蟻的熱鬧場面,只是螞蟻們看起來個個精神活潑。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2

日本商人直木助在通往著名的有田溫泉的半路上,買下一片土地,創辦了一座大型的遊樂園。

這座遊樂園依託原有田野風光,依山傍水,又巧為佈置,造噴泉,挖小溪,植花樹。整個遊樂園空氣清新,陸地樹木鬱鬱蔥蔥,湖池碧波盪漾,環境十分優美。

最使人感到有趣的,是他購買了許多天然珠寶、金戒指、人工寶石、化石等奇珍異物藏匿於樂園的花叢、蘆葦、草木之中,讓遊客去尋找,給人平添了無限樂趣。

遊樂園一開張,就吸引了大批客人。

直木助深諳商業心理學,派出許多攝影師跟蹤採訪,將旅客覓得珠寶而欣喜若狂的鏡頭及時拍下來,並懸掛在樂園門口或作為廣告素材。如此一來,遊樂園的營業額便扶搖直上。加上這裡是去有田溫泉的必經之地,儘管每張入場券售價500元,還是天天熙熙攘攘遊客如雲,成為日本旅遊界一大奇觀。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前總統里根被譽為“偉大的溝通者”,他生前的大量名言足可以被寫進歷史教科書供後人傳誦。加州一家玩具公司也因此發現了“無限商機”,擷取他最有名的11句話做成了會說話的“里根娃娃”。玩具公司稱,他們早在15個月前就已開始研製“里根娃娃”並定於這個星期上市。

據生產這款娃娃的“說話總統”公司的建立者之一吉姆·威斯靈透露,“里根娃娃”設計開發和上市的籌備工作,已經進行了15個月之久。公司是在取得里根夫人以及里根紀念圖書館同意後,才決定推出“里根娃娃”這項商品的。威斯靈強調稱,公司絕對沒有想借里根之死大撈一把的意思。

據報道,“里根娃娃”每隻售價29。95美元,身高30。5釐米。在“里根娃娃”的後背上有一個小按鈕,只要摁動這個按鈕,“里根娃娃”就會說出里根生前最響亮的11句名言,而且用的還是里根自己的聲音。

據威斯靈透露,由於里根的去世,“里根娃娃”尚未推出就已經轟動。威斯靈表示,他對“里根娃娃”非常看好,認為它很快就可以取代“布什娃娃”,成為說話總統這一系列商品中最暢銷的一款產品。

營銷啟示:

深諳消費者心理,無疑是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無往不利的武器。一定要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消費者好比水之源頭,不研究消費者心理,市場行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而失去根本。這個道理是所有市場行為的根本。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3

一名音樂系學生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著一份新樂譜,“太難了”,他喃喃自語,信心似乎消失殆盡。教授是著名的音樂大師,跟隨他已經三個月了,不知道為什麼,他要以這種方式整人!他只有打起精神,開始奮戰。授課的第一天,教授給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下課時,教授如此叮囑學生。學生練習了一週。第二週上課時,教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根本沒提上週的事。學生又練習了一週。第三週,新樂譜又出現了,更難。就這樣,學生每次上課都被新樂譜所困憂,然後把它帶回去瘋狂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學生越來越感到不安、沮喪和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份樂譜,學生依然表現出高水準……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達到現在這種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4

鋼琴大師心態不正常、或是喜歡惡作劇,所以故意整人?

不!恰恰相反,他是在育人、在刻意的栽培自己的得意門生。

而且,他採取的是一種不常見的、獨特的方式。雖然故事沒有寫明,但是大約可以推斷出學生的智力基礎較好、鋼琴大師也比較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再加上鋼琴大師別具一格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對學生充分的信心,大事遂成!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5

學生一直在奮戰。

他一直很困惑、也曾經失去過信心。不過,他堅持下來了、而且這種堅持並不消極。後來他終於明白:與鼓勵一樣,壓力和挑戰也能幫助人進步。

年輕時,如果能得到資深人士的指導,即使我們並不完全清楚這種指導的方法、內容、意義,那又何妨,先去堅決的執行吧!因為,一般來講,資深人士肯定有他們的道理。假如,這位資深人士還是泰斗、大師級的人物,那就更要珍惜這份幸運了!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6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特長。

之後,一些人會不斷去展現這些特長(表現自己的聰明和高人一等)。只是,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會知識面比較狹隘。

另一些人,則會不斷挑戰自己、鑽研特長,還會學習相關知識。於是,他們的知識像圖釘一樣、兼具深度與廣度。

圓內與圓外,可以形象的描述這種關係——如果把圓內比作已經掌握的知識、把圓外比作尚未掌握的知識。心態狹隘的人,接觸圓外越來越少,那麼圓內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小,並會形成惡性迴圈;反之,心態開放的人,接觸圓外越來越多,那麼圓內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並會形成良性迴圈。

所以,圓內的範圍有多大,取決於你自己。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7

曾經有五個人,他們終年生活在洞穴裡,日復一日,從來沒有離開過洞穴。他們平時的食物只是些蟲子和被風吹進來的幹樹葉。他們已經適應並接受了這種孤立的生活方式,認為洞穴的出口就是宇宙的盡頭,是極其可怕的世界。於是他們有一點共識:我們絕不離開洞穴。

洞穴人從不知道他們對世界的瞭解是如此有限,以為這些就是事實,而且很自我滿足。

洞穴人平時的"休閒"活動也只是在牆上畫畫,吃死掉的昆蟲,用黏土雕刻瓶瓶罐罐,僅此而已。有一天,一個叫布基的洞穴人醒來,他覺得又餓又無聊:"真想知道山洞外面是什麼樣兒。"但其他的洞穴人非常震驚並且很生氣地瞪著布基,最後發展到對布基進行指責、謾罵,最後他們對布基進行了圍攻,把他趕出了洞穴。

面對朋友們的拋棄,布基既難過又委屈地哭了:"我只不過問了一些很簡單而且合理的問題呀!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對我?"終於,布基擦乾了眼淚,抬頭一看,不由得讚歎:"外面的世界真大呀,做夢都想象不到的大。"他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感覺是那麼震驚。他們在現實中又是何等美麗呀!

在敬畏中,布基開始摸索著前行 ,他看見遠處的山坡上坐著一個老者。老者對布基說:"你是第一個出來的人。我一直等待有一天,所有的洞穴人都能再次脫離各自的洞穴,重新移居到這塊土地上。"布基很驚訝還有其他人住在洞穴裡,老者說:"這裡有許多人住在數以百計的洞穴中,他們從不出來,從不學習的`。"布基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住在洞穴裡,老者為他追溯了發生在新石器時代以前的事……

那時候,這裡是一個大部落,大家幸福的繁衍生息,過著快樂的生活。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加,食物變少了,這個地區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人了。大家意識到:如果要生存,就必須分散人口。

部落裡的首領告訴大家:"去蓋一座高塔,就可以極目遠望周圍的環境。我們對這塊土地瞭解得更多,就會知道該做什麼了。"後來,族人把站在高塔上看到的環境向首領彙報了,並且得出了"生存方案"。有一群人宣稱:"我們要製作竹筐及倉庫來貯存食物,還有織布機來製作帳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存在這裡。"但另一群人卻認為:"不對。我們必須造出長矛、陷阱及工具來打獵。"於是,兩群人就產生了分歧,整個部落分裂了。他們一群人去編織竹筐,而另一群人就去製作長矛。最後擁有長矛的人,趕走了其他族人,從此被驅逐的人只能生活在山洞裡。

之後,長矛一族內部也開始互相爭吵。最後,他們彼此間也反目成仇,也紛紛住進洞穴,至今都不出來,只留下這片遼闊、空蕩蕩的大地。

"為什麼會導致族人之間產生歧視?意見會完全對立呢?"布基想。

老者帶布基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一個古舊的高塔過。布基爬上了塔頂,可以看到東邊的區域。這是一片佈滿石頭的崎嶇土地,有許多水牛、糜鹿和羊群。在這充滿野生動物的土地上,的確需要長矛、陷阱及工具來獵捕動物。

老者又帶他走了好幾里路,來到另一個殘破的高塔。布基從這裡可以眺望到西方,眼前是一片樹木茂盛的區域,長了許多葡萄藤、玉米及野生的棉花。這裡的確需要竹筐、倉庫及織布機才能利用資源。

現在,布基終於明白為什麼兩個部落的族人要反目成仇了。

此時的布基,只想回到洞穴中,告訴他的夥伴們,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外面的一切……

故事的哲理

人們常常不能接受違背自己信仰的東西,儘管這種信仰可能是錯誤的。也許每個人都誤解了世界,就像看到的影子一樣。因為我們看錯了,所以行動也錯了。因此,在真實狀況下,人們常會在片段的認識或扭曲的認識之下行事。於是,站在不同立場的人,會形成完全不同的觀點。因此只有站在對方立場上去看問題,才能比較真實地瞭解對方。管理亦如此,換位思考、相容幷包,才能海納百川,盡攬人才。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8

這是歷史上一個制度建設的著名例證。18世紀末期,英國政府決定把犯了罪的英國人統統發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從英國往澳洲大規模地運送犯人的工作。英國政府實行的辦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數支付船主費用。當時那些運送犯人的船隻大多是一些很破舊的貨船改裝的,船上裝置簡陋,沒有什麼醫療藥品,更沒有醫生,船主為了謀取暴利,儘可能地多裝人,使船上條件十分惡劣。一旦船隻離開了岸,船主按人數拿到了政府的錢,對於這些人能否能遠涉重洋活著到達澳洲就不管不問了。有些船主為了降低費用,甚至故意斷水斷食。3年以後,英國政府發現:運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達12﹪,其中最嚴重的一艘船上424個犯人死了158個,死亡率高達37﹪。英國政府費了大筆資金,卻沒能達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員監督,再派一名醫生負責犯人和醫療衛生,同時對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標準做了硬性的規定。但是,死亡率不僅沒有降下來,有的船上的監督官員和醫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來一些船主為了貪圖暴利,賄賂官員,如果官員不同流合汙就被扔到大海里餵魚了。政府支出了監督費用,卻照常死人。

政府又採取新辦法,把船主都召集起來進行教育培訓,教育他們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開發是為了英國的長遠大計,不要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但是情況依然沒有好轉,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國議員認為是那些私人船主鑽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於政府給予船主報酬是以上船人數來計算的。他提出從改變制度開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為準計算報酬,不論你在英國上船裝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時候再清點人數支付報酬。

問題迎刃而解。船主主動請醫生跟船,在船上準備藥品,改善生活,儘可能地讓步每一個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達澳洲。一個人就意味著一份收入。自從實行上岸計數的辦法以後,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運載幾百人的船隻經過幾個月的航行竟然沒有一個人死亡。

點評:績效考核和激勵應是基於流程管理的考核和激勵。就是考核誰,考核什麼,考核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來考核都要有流程上的依據。流程管理思想跟功能管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功能管理往往強調事情本身,做這個事情往往就是目的,但是流程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戰略的實施,為了公司獲得更大的效益,否則就寧願不懲罰你,寧願不考核你!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19

三隻老鼠一同去偷油喝。他們找到了一個油瓶,但是瓶口很高,夠不著。三隻老鼠商量一隻踩著一隻的肩膀,疊羅漢輪流上去喝。當最後一隻老鼠剛剛爬上另外兩隻老鼠的肩膀上時,不知什麼原因,油瓶倒了,驚動了人,三隻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窩,他們開會討論為什麼失敗。

第一隻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我覺得第二隻老鼠抖了一下。

第二隻老鼠說,我是抖了一下,是因為最底下的老鼠也抖了一下

第三隻老鼠說,沒錯,我好像聽到有貓的聲音,我才發抖的。

於是三隻老鼠哈哈一笑,那看來都不是我們的責任了。

管理的經典故事 篇20

在一次企業季度績效考核會議上,營銷部門經理A說:最近的銷售做得不太好,我們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也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研發部門經理B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時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太少了,就是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部門削減了。沒錢怎麼開發新產品呢?

財務部門經理C說:我是削減了你們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一直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投在研發部了。

採購部門經理D說:我們的採購成本是上升了10%,為什麼你們知道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鏽鋼的價格上升。

這時,ABC三位經理一起說:哦,原來如此,這樣說來,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人力資源經理F說:這樣說來,我只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