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中學語文說課稿

中學語文說課稿模板(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語文說課稿模板(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晉矛盾,任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離散秦晉盟約,勸退秦師,智走晉師,保衛鄭國。 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忠義智勇,辭令精妙絕倫,是一篇歷史散文佳作。

該課的地位和作用: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先秦歷史散文,學習本單元,要在重視誦讀和背誦上;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並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指導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打好基礎,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標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目標設定,本文確立三個教學重點。

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教學難點:

燭之武的勸說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針對文言文基礎知識必學,本文特點必掌握,思想教育必做到。教學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學習基礎,結合我的教學特點,我將用一下方法進行教學:

A、自學、誦讀、討論、總結。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

B、範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啟發討論、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成教學。

選擇教法的依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定“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語感的培養,以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在教學時重點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深究課文。同時透過多媒體和講解討論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教學。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

剛踏入高中的學生,古文學習的興趣還有所缺乏,學習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針對這一現狀,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進行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參照註解大體理解,大聲誦讀增加語感,動腦分析形成能力。

B、圈點、勾畫、批註,疑點、重點、難點、能力點,養成讀書好習慣。

C、正確的誦讀,激情討論,理性分析。

四、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六、說教學程式

1、佈置預習

藉助工具書,參看提示、註釋,通讀全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設定以上預習的依據是:

①大綱要求“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後再精讀細研。

2、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端,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濃厚的興趣。 孫子兵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智慧的結晶: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三國演義我們最佩服誰:諸葛亮。為什麼?生答:

當大敵壓境,當國家將亡,我們將怎麼辦?幾千年前的燭之武為我們提供了借鑑,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3、教學新課:四個方面

A、基礎知識

整理文章中重點詞、片語、句式

實詞:貳 軍 師 子 是 鄙 遠 陪 賜 朝夕 版 唯

一詞多義:若 說 辭 鄙 微 之

片語: 以為 “所”字片語

句式:判斷句 賓語前置句

B、課文內容理解

啟發誘導,討論探究

1)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2)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i.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ii.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iii.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iv.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v.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C、燭之武形象分析,現代觀念認知。

燭之武綜合人才。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良好人際關係,佚之狐。政治觀察家,熟知各國曆史及現實。哲學家,抓主要矛盾。心理學家,說服對秦君的策略。辯士,語言表達能力極強。愛國志士,對鄭國態度。普通人,發牢騷。

忠義、智慧、勇敢。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透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4.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課後練習二、三

七、說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

鄭 危在旦夕(形勢) 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忠義)

燭之武 夜縋而出(勇敢) 秦軍乃還

智說秦君(智慧)

鄭 轉危為安(結果) 晉亦去之

補充說明:教師教學預案只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教學的一種預設,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次序等。

中學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文選自粵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這是一篇自述文,作者王海桐當時的年齡、生活背景與高一學生相仿,文章內容不深,貼近學生實際;文章寫法簡潔,易於學生模仿。(基於此,我設定了這樣的教法:)

二、說教法、學法

我的教法為:“以讀促寫”,讓學生透過深入閱讀分析文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自主品味語言,養成“尋章摘句”的習慣;讓學生跨越時空與作者對話,產生心靈的共鳴。為寫作積累語言,積澱思想。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分析文章結構,靈活運用於寫作。(這也是教學難點)

2.品味語言,學會“尋章摘句”的方法。(這也是教學重點)

3.碰撞思想,把握情感。(這也是教學重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定

面對高一新生,第一階段的課前三分鐘主題是“自我介紹”,每天安排一位同學上臺為大家作自我介紹,透過學生作自我介紹,引入作者王海桐在文中的自我介紹。

(二)教學環節

1.介紹作者,激發興趣(PPT展示)

王海桐,1983 年 9 月 26 日生, 2001 四川省理科高考狀元,以 713 分考取了北京大學金融系。高中時期最愛看的書是《金鎖記》《灌籃高手》《蔡志忠漫畫》等。平時的愛好:讀小說。最欣賞的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寄語高中生:好好學,好好考。

2.檢查預習,落實基礎 (PPT展示)

橫(héng)行 嗚咽(yè) 渾(hún)渾噩(è)噩 逡巡qūnxún 乾癟bi 醜陋(lòu) 拙劣(zhuōliè)挫cuò敗 攥(zuàn)住 系(j)氣球 懵(méng)懂 李煜(yù) 虞(yú)美人

3.分析結構,把握人物

(1)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何寫作特點?

明確:採用“導語+小標題”的形式,至於靈活將這種形運用於寫作,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我將它安排在作文課落實。

(2)分析“我”是什麼樣的人?(培養學生篩選整合資訊的能力)

明確:

現實中的我:

①我是一個被奶奶歧視的女孩。在我出生的時候,我的奶奶拂袖而去;

②我的父親因為我是女孩而在床上躺了兩個星期;

③我沒機會在奶奶面前證明自己,一直很遺憾;

④我不美麗,也不靈巧。

心目中的我:

我應該是個八尺男兒,即使不能金戈鐵馬,醉臥沙場,也應該玉樹臨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真實的我:

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孩;

②是一個相信潛能,相信不同的態度能決定做事成功與否的人;

③是一個從小就受到父母嚴格教育的人;

④是一個盡情享受青春美麗的人,一個笑對生活,接受生活磨練和打擊的人;

⑤是一個有著美麗而又羞澀夢想的女孩,是一個經歷了高考的洗禮,考上了理想的學校。但是,對未來的不可知,感到迷惘的人。

4.尋章摘句,品味語言

談一談:文中有許多精美的語句,讀完之後,也許你有“尋章摘句”的衝動,你會摘抄哪些精美的語句,談談摘抄的理由。(學生暢所欲言)

舉例:

(1)語句:記憶的淺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閃亮的貝殼讓“高中生以及家長能從中得到什麼更有價值的東西”,卻帶回滿身的沙礫。

分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把“記憶”比作“淺海”,把世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比作“閃亮的貝殼”,把自己對人生的“困惑和思考”比作“沙礫”,浪漫又生動,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些謙虛,更有些任性和驕傲。

(2)語句:我應該是個八尺男兒,即使不能金戈鐵馬,醉臥沙場,也應該玉樹臨風,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

分析:這句話裡運用典故很成功。“金戈鐵馬”、“醉臥沙場”、“玉樹臨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幾乎一句話一個典故,體現了作者文化積累的程度。(讓學生背誦《念奴嬌 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語句:自信,對於在沙漠中跋涉的我只不過是海市蜃樓,在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小聲而固執地嗚咽著。

分析: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作者不確定但又很希望實現夢想的矛盾心情。

讀一讀:

讓學生齊讀同學們一起摘錄的語句。

寫一寫:

仿照文中語句:“你選擇了魚肉的美味,也就選擇了魚刺的糾纏,天下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另寫一個句式特點相似的語句。

參考:你選擇了玫瑰花的芳香,也就選擇了玫瑰刺的創傷,天下沒有兩全其美的盛況。

5.碰撞思想,把握情感

話題:大家與作者當時的年齡與生活背景相仿,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或許能引起你的共鳴,請找出一兩處談談你的感受。

當然,老師備課的時候也要防止學生無話可說的情況,老師可做適當的引導,比如說: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話題1:“我的童年並不是陽光燦爛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父母對其的教育方式,如果這種教育方式用在你身上,你會接受嗎?這樣的教育方式好嗎?請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你的感受。

分析: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談談他的童年教育,或者他期待的教育;讓學生分析作者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看法;老師還可以拓展當下熱議的幾種教育模式,比如:虎媽式、貓爸式、鷹爸式等,讓學生各抒己見。

話題2:《我比想象的靈巧》中“一句無意的話讓一個孩子傻傻地記了那麼多年,自卑了那麼多年。有些話對你早已雲淡風輕,對我卻刻骨銘心。”

分析:(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有時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所謂的“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大概說的'就是如此吧。歌星周華健《朋友》一曲中說:“一句話,一輩子”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作者從自身的經歷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常常在別人的暗示與判定下肯定自我的價值。”“我相信某些話對人生的影響力。”從作者的經歷,我們應該要學會理性地對待別人的“暗示與判定”,不能一味地活在他人的“暗示與判定”之中,要相信自己的潛能,相信態度決定一切;同時不要對他人枉加“判定”。

五、作業設計

(一)作者的北大夢為什麼既美麗又羞澀呢?

(二)在青春的校園裡,你也可能與作者當年一樣,正孕育著美麗的夢想,請以“我的夢想”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中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這篇文章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加深對我們民族的感情。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意蘊。

本文所體現的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醇厚、優美的意蘊,另外,新課標對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用心地讀,以讀激情,以情促讀,入境入情,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意蘊。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氳著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蘊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在品讀中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 課前預習,查閱生字詞,蒐集關於思鄉之情的作品,查閱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閱讀她的作品。

只有讓學生在上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學習。

2、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透過自主研讀、理解、體會,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互相交流,達到知識的互補和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畫,都深深地感染學生,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豐富他們的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文文字淺顯但意蘊深厚,需要學生朗讀感知。理解文字首先要理解語言,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來領悟情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的意蘊

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就這篇課文而言,它充滿童趣而略帶淡淡的鄉愁,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高學生的內涵與素質。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

四、說教法

讀書法和美點尋蹤法。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初讀、聽讀、研讀,每一次讀,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由淺入深。在研讀時,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細節、詞語、句子進行賞析,並要求有感情地讀出來。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五、說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蒐集有關資料,為上課作好準備。教學中,初讀、聽讀、研讀、積累、作業設計,都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而後合作交流,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境,激趣匯入

1、展示畫面,在喜慶的音樂聲中,老師背誦一首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然後引入: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也有不同。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琦君去她的家鄉浙江溫州,嚐嚐那裡的"春酒".而後板書課題。

(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2、請同學介紹作者琦君,老師補充

(學生了解文學常識,為理解作者感情作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你最喜歡的詞,最喜歡的句子。用簡潔的文字說說文章主要寫了哪些事情。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預習情況,為學生理解文字打下基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出最喜歡的詞、句子,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個性化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習興趣油然而生。這一環節,為後文品析語言作鋪墊。同時,教給學生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概括文章記敘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脈絡,幫助理解課文。)

(三)、聽讀課文,淺嘗春酒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你從春酒中品出了什麼?

板書:童心酒 母親酒 鄉情酒。

(讓學生透過聽讀,產生共鳴。音樂猶如催化劑,渲染出濃郁的思鄉氛圍,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極易調動起來,思維火花也能得到盡情地迸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概括出童心酒,母親酒,鄉情酒,並板書下來。)

(四)、研讀課文,細品春酒

端起最愛的那一杯春酒,細細地品,說說你的感受。

句式參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聽)___

提示:1、品喜歡的細節。

2、嘗精妙的詞。

3、讀濃情的句子。

(透過自主研讀,品細節、說人物、談感情、讀句子,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行探討,而後合作交流,使他們始終興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與方式,使學生有的放矢,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一板塊我設想學生將會提出一些細節問題,如:課文最後一句"可是叫我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義,以及關於當地特定俗語"十二碟"、"分歲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準備。)

小結:一杯甘醇的春酒,盪漾著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散發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流淌著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齊讀最後一段細細體味。

板書:家鄉味, 思鄉情

(在學生已初步領悟作者思鄉之情後,教師補充作者的相關資料:"自去臺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遊子心中的根吶。" 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

(五)、調動積累,拓展遷移

古往今來,這根思鄉的弦不知被多少心靈撥動,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這一設計可以鞏固以往知識,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七、說作業設計

如今,年味越來越淡,讓我們追溯年的淵源,進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嘗試:

⑴可以蒐集有關春節的詩詞、對聯。

⑵也可以探尋"春節的起源",蒐集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關於"春節的起源"的研究報告。

⑶還可以以"我家鄉的春節"為題寫一篇妙文,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單元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結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到實踐中去學習語文,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童心酒

春酒 母親酒 家鄉味 思鄉情

鄉情酒

(這一板書是緊緊圍繞教學流程逐步完成的,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緊扣,推動課堂教學次序進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簡明、形象、直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教學設想

首先,以朗讀為主線。從初讀感知,到聽讀淺嘗,到研讀細品,環環緊扣,由淺入深,使學生對文字的解讀逐漸深入。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也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的教學思路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無論是初讀課文、品味語言、積累名句,還是作業設計,都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搭建了一個個平臺。一般性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決,難點問題,合作探究,有層次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初讀文章,注重個性化解讀;品讀文字,尊重個性化體驗;綜合實踐,體現個體差異。

最後一個亮點就是注重資源整合。以《春酒》引發對年的關注,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並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中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滕王閣序》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的一篇精讀課文。其文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遊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瞭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

三、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

四、說教法學法

恰當地利用多媒體、營造氣氛,提高課堂效率;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關於四大名樓的名句。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是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2.朗讀感知

透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小組朗讀一遍。

3.疏通文意

學生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並用。 透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4.欣賞品味

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麼特點? 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5.小結並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透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

中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拿來主義》是魯迅雜文在新課程中僅存的一條命。所以提到他的地位,我覺得它是現在高中生窺見魯迅雜文的最後一眼。從另一方面講,《拿來主義》是新課程中唯一的典型的議論文,一些常用的論證方法,論證結構在文中都有體現。

(二) 教學目標及確定根據

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 理解"拿來主義"的基本含義,

2、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內涵。

3、 分析本文的論證結構,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

4、 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5、 理解主題,探討"拿來主義"在當代的文化意義。

(三)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文章先破後立、破立結合的論證結構。

2、 學習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

二、說學法

(一) 分析學情

對於魯迅的文章,學生是多有學習,但是對於雜文,確實第一次。尤其在現在淡化文體教學的情況下,學生對於議論文的相關知識瞭解甚少,至少沒有形成議論文的知識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一方面教授本課的基礎上,交代夯實議論文相應的知識。

(二) 學法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法、學法:

(1)教法:提問式教法、小組討論法、誘導研讀法、

(2)學法:課前預習法、課堂探討法、課後練習法

此外,為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說教法

編者提出:閱讀時不妨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和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對這些文章如果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那我們也就接近或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挈領法"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包括:理清文章層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論證方法,掌握作者論證的內在邏輯性。

我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匯入新課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定導語如下: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湧來,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 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下面我主要談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論證這一重點即難點的。在此我所把握的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給學生搭知識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也就是說教者從學生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定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或共同討論,得出每一問題的準確答案,在這裡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故我決定從如下三步著手:

第一步: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問題:1.文題"拿來主義"的內容是什麼?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而"原因"又是什麼呢?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

第1題的設定針對全體學生,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抓住要點,同時為第2題的提出做鋪墊;第2題的設定有一定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識臺階。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定問題

問題分為三階梯度,每梯度的問題即為一個高度的臺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臺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可設定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閉關主義"?

2.什麼是"送去主義"?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說明的?

3.如何理解這兩句話:A但終"不知後事如何";B也可以算顯得的一點進步了。

第二梯度可設定這樣一些問題:

1."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區別和聯絡?

2.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

3."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

第三梯度:可設定這樣兩個問題:

1.作者為什麼批駁"送去主義"?有幾點原因?

2.作者對" 送來"的態度如何?為什麼?

至此第一步的第3題的答案就圓滿了。

設定三個梯度習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適合全體學生、第二梯度適合多數學生我們時刻要以課本為藍本,重在培養素質,以上習題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第三步:課堂訓練、鞏固成果〔出示微機圖片(一)〕

(說明:如此設計訓練題的原因在第二課時中,我將詳細闡述,這裡不贅述)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是本課時重點中的重點。對此重點的突破,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採用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交逐步培養其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識臺階,由教者交待什麼是比喻論證。在此主要體現教師為旨的原則。

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討論這一部分論證方法

在此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第八、九自然段可分別各設定這樣兩個問題:

1.對待文化遺產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2."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

3對整個文化遺產是否一概而論,分為幾類?分別如何對待?用書上話回答

4."魚翅""""煙燈和煙槍""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遺產中的哪一部分?

問題設定原因:第1題是基礎,從而進行知識遷移形成能力,而且為第2題搭臺階,逐層深入,再採用設問、類比啟發並輔之以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三步:明確比喻論證與比喻句、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

問題1.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判斷下面這段話是否採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中國,對於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

讓學生討論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對比中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逐步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

第四步:根據技能形成的規律,為了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設定了不同層次的訓練題。

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訓練也應是多層次、多結構的。訓練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的鞏固練習,而應是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上。教師連貫、準確、富有邏輯論證性的講述本身就使學生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教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討論題都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學生課堂上知識進行形成性訓練,及時鞏固教學成果。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訓練題。〔出示微機圖片(二)〕

第一梯度:設計基本的簡單的題目。第一道題目面全體學生特別是程度稍差的學生,透過訓練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比喻論證方法。這是知識的內化、熟化過程。

第二梯度:設計辨析型題目。第二道題目面向大多數學生,透過訓練1使學生深入理解論點和論據的關係,訓練2使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辨析能力。這是知識同化過程。

第三梯度:設計思考性、創造性題目。第三道題目有一定難度,面向程度較高同學,同時使其他人得到啟迪。透過訓練1進一步完成知識遷移、培養程度較高同學的應用能力,訓練2進一步培養其他同學的辨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訓練3在討論中培養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和創造性。這是知識的強化、最佳化過程。

第五步:回到課本中,學生討論分析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訓練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佈置課外訓練題

我校是首批辦好的重點校,現在招收的學生,學習程度差異較大,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佈置分層次作業。

用比喻論證的方法按下列觀點,寫出論證提綱。

第一層次:在上述觀點中可選其一。

第二層次:今天我們一方面要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步子邁大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腐蝕。

在上述教學中,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由於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發揮主導和主體的積極性,又以訓練為主線,同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以"思想上應該裝上‘窗紗’"為題,下面哪些論據採用了較適合的比喻論證方式——

A.江河橫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B.生活中的窗紗是為了防止蒼蠅、蚊子、灰塵…

C.一切人都有愛美之心,西裝革履、燙髮口紅,是時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

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 (2)鐵杵磨成針

觀點:

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

中學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荊軻刺秦王》是戰國策的名篇。在“新課標”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被選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單元。透過荊軻刺秦王的過程,抒發了對荊軻的讚美。認識荊軻那種捨生忘死、扶弱濟困、反抗強權的精神和正義行為。學好這篇文章,可以感受荊軻這一悲劇英雄的人格魅力,還可以利用古今視界差異,激發學生讀出新意,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性,並在這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1、知識與技能:

①、進一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文言斷句和翻譯的能力。

②、學習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

依據:課標指出“閱讀淺近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中舉一反三。”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誦讀設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學生的能力。

依據:目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透過誦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奏等都刻骨銘心在自己的腦海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思想內容,學習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依據:“理解和評價古代文學作品的方法論的要求:歷史眼光與現代觀念的統一。”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從對話、動作、神態的角度入手,認識荊軻那種捨生忘死、扶弱濟困、反抗強權的精神和正義行為

依據:課標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難點: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

依據: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很可能在這個問題的看法上失之偏頗,無法認識到刺秦的合理性和侷限性。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利用影視資源,透過多媒體進行文稿演示。尤其是“易水送別”和“刺秦”兩個精彩片段。展示歷代文人對荊軻刺秦或褒或貶的詩詞。

語文新課程認為學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老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是最主要的語文課程資源,要能利用教科書,進行再創造,把教科書變成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內容,賦予教科書內容以生命的活力。因此,老師應創設一種情景,點撥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由於主人公所置深的特定時代背景,學生已經習慣接受傳統讚賞荊軻的觀點,甚至形成思維定勢,因此作為老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形成個性化的認識。

(二)心理調節的方法分析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題,學生往往視為畏途。老師應該少作一些脫離語文語境的、所謂梳理規律的、機械操練性的客觀化、標準化練習,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點到即可,重在提高學生古文能力。學習最好的動機是來自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三)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新課標”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設計了:

(1)朗讀法只有反覆讀才能讓學生領會的情感。

(2)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本節課,我以語文學習普遍規律“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麼寫”為指導而設計教學,以教給學生現代詩歌賞讀方法為目的而推進教學,以“情”為突破口,以“讀”貫穿始終,期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依據:對於教師的作用,“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點撥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這堂課我將藉助多媒體的手段,運用朗讀法,啟發探究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期望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中學語文說課稿7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時,下面我從七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職規劃教材語文(基礎版)第一冊第三單元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抓住特徵說明事物,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抓住特徵,才能有可能將事物說明白。那麼《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說明文單元的起始課,它除了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外,還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說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對後面的說明文教學有著領啟、示範作用。

2、教學重點: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本文自身的特點,我將第一教時的教學重點定為以下兩點:

①透過認真閱讀,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②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和結構。

本文屬科學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講析時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學生的實際和大綱要求出發,有取有舍,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水平,確立本教時的難點是: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和結構。(也是教學重點②)

本文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荔枝的特徵作具體的說明,內容較多,透過理清順序和結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明確本文的學習思路。

4、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文中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

B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寫法。

C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裡的說明順序。

(2)能力目標

①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②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說明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仔細地科學研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專業的感情。

二、說學情

我認為制約職專一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兩點不利因素是:

①客觀因素: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說明文課,認為說明文是一種枯燥無味的文體。

②主觀因素:"荔枝"對閩南地區的學生來說,已經太不新鮮了。三、說教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教法的選擇

1、自主與合作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學習過程由制導向自主和自由學習拓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同時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點撥法:根據教學重、難點教師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點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火花,提高學習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選擇以上幾種教法的依據

1、依據現代教育學理論: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打破教師以教為中心,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

2、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文是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富有詩意的科學小品,又是說明文單元的首篇,利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說明文教學帶來的樂趣,達到認知水平提高與情操品德教育雙重目的。

3、依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這一年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創設寬鬆的民主氛圍,把學生擺在主動探求者的位置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自主與合作討究法是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到"會了".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的主體意識。在職專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體現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1、觀察法或課外閱讀法:課前佈置學生認真觀察荔枝或時令水果的構造或者查閱有關荔枝資料的書籍。

2、朗讀體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詩文、資料,透過反覆朗讀,仔細品味本文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在情感得到滿足和愉快後能更加深刻獲得知識。

3、練習法:結合本文課後練習題一、二、三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重難點,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課堂教學程式

素質教育提倡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強調"以生為本",一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都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效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說明文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新課標理念及職專生的感知水平,我確立以下教學程式:

1、課前預習,掃清障礙

①準備工具書,自查生字詞,培養學生獨立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②參照書上"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2、匯入新課,激起興趣(10分鐘)

①導語:你們對荔枝真的很瞭解嗎?你們知道吃進肚子裡面並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一層膜嗎?

②明確文體:

科學小品:是一種以靈活的形式通俗簡短地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特點:科學性、文藝性

③多媒體展示有關荔枝生態知識(為學習知識目標打好基礎)

④作者簡介(完成德育目標)

⑤處理生字詞(鞏固基礎知識)

(這樣安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3、提出問題,朗讀課文(17分鐘)

思考:①標題給我們提供了荔枝的幾點資訊?有何創意?(完成課後習題一)

②作者筆下的荔枝與白居易《荔枝圖序》的荔枝異同點?(完成知識目標A、B和德育目標)。

③概括文章內容,完成課後習題三(突出教學重點①)

(朗讀課文品味科學小品語言為第二教時分析比較平實性說明文與科學小品做鋪墊。提出問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激發學習興趣。)

4、自主學習,理清結構(突出重點②,突破難點)(15分鐘)

師質疑:練習冊上的輔導要點和課後習題三對本文的結構劃分是否正確(如把荔枝的花歸為荔枝的果實內部)?

讓學生獨立理清說明順序、結構,並畫出本文結構圖,然後找不同程度的幾個同學講自己的分析結果,其餘的同學則認真聽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選擇!根據學生的討論和闡述,老師點撥並給予明確的答案,但不是標準答案,因為本沒有標準答案。

(充分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和發表不同意見,課堂氣氛活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完成教學目標。)

5、總結本節課(3分鐘)

本文是一篇生動的說明文,介紹荔枝是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裡的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荔枝果實的形態特徵,次要介紹荔枝其他知識,如生產情況。

總之本課教學程式的設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自主學習,有利養成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形成,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拓充知識,更好學習鍛鍊歸納表達能力。

五、說練習設計

根據單元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我要求學生抓住特徵,用文藝性筆調寫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種植物或動物說明文;並請個別同學在上《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時進行口頭交流。

練習設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