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創業公司的優勢與劣勢

創業公司的優勢與劣勢

創業公司的優勢與劣勢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創業公司的優勢與劣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創業公司的優勢與劣勢

一、在創業公司的優勢

管理扁平化、氛圍簡單

管理扁平化是指你到最大boss直接只隔了1-2層。如果你經常加班,通常都有很大機會和COO直接溝通,包括聊你們的產品、接下來的運營規劃情況、甚至公司戰略、行業情況等等。

氛圍簡單意味著你不用擔心職場鬥爭,好好做事。同時可以多和各個不同領域的同事交流、溝通,不恥下問也不用擔心被打臉。

另外,有個好處是想到好的方案不需要經過層層上級通報、批准,在評估過成本和產出比之後,可以立即著手去做。此外,船小好調頭,在發現方向錯誤時,不用擔心存量的問題,馬上更換賽道。

職場想象空間大

創業公司的晉升沒有定律。不會像在大公司有著嚴格的晉升機制。同時由於上面提及的管理扁平化的關係,你做出的成績很容易被boss看到,如果在職位上表現優異,相比較大公司而言,更容易得到跳級式上升哦!

快速接觸整個行業鏈條

在創業公司工作,如果你不滿足於只是做個螺絲釘的話(當然,如果想做螺絲釘,其實沒有必要來創業公司),可以接觸到方方面面的知識。比如說做網際網路金融的,可以接觸到金融中的資產、風控、私人理財規劃師等上下游資源,相比較在大公司做螺絲釘而言,你對業務可以接觸的更加廣泛,資訊渠道也更加廣泛。

一不小心可以發一筆財

“選擇比勤奮更重要“,這話說的沒錯,因為選擇本身就是更高階的勤奮,考驗你的眼光、遠見和勇氣。創業公司通常會給優秀員工發放期權,如果你能挑選到一家發展前景優秀的創業公司並有幸加入其中一起共事,公司上市時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回報。當然,回報的多少要看大環境的影響(比如去年2級市場的股價斷崖式下跌,自然會影響到1級市場的公司估值)、公司對待員工的政策、個人得到期權能力。

此條不具有參考意義,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可以得到,如果是freshman,請自動忽略。

二、在創業公司的劣勢

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

在創業公司工作需要你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業務方向調整、整個部門被砍掉、甚至公司死掉都是分分鐘會發生的事情。

我親歷過一個專案功能需求已經策劃出來、評審也已經透過,進入設計尾聲階段,前後歷時差不多2個月,由於公司的戰略調整,產品連面世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砍了。這時候需要你做的是不能沉浸在昨日的情緒中,快速投入新的業務。同時學會站在決策層的角度去考慮為什麼會這樣,下次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是否可以減少你的被動?

部門砍掉、公司死掉在去年的資本寒冬中,真的是很正常的事,大家要懂得在變化中保持不變,也就是不斷增強你個人的能力,你個人的成長速度要超越公司的成長速度。

資源有限

一家靠譜的創業公司一定是節約成本的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來。這也意味著在做產品推廣的時候你很難擁有大公司同等規模的資金投入和資源互換等方式去推廣,所以在燒錢方面通常是需要你更謹慎地考慮。

另外,在與同行交流方面,沒有BAT的光環做背書,更需要個人能力大於公司背書。

公司員工方面,在對應領域的專業人員資源自然是比不過老牌網際網路公司的。

工資低、沒福利

這個是創業公司的硬傷,沒法避免的事情。不過,如果你不看重眼前的1-2年的公司,更多會長遠去考慮你的付出收穫比,比如說專業技能的提升、是否有機會做管理啦等等,通常你下次跳槽時,這1-2年工資上的損失是可以抵消回來的。

適合什麼樣的人

積極主動、悟性高、能快速學習

創業公司的工作節奏通常是比較快的,需要你有主動的心態去和你的同事、老大、boss溝通,長袖善舞真的是加分技能。

此外,善於觀察,從身邊的每件事中去學習。無論是溝通還是業務層面,由於工作密度大,只要你有悟性,會收穫很多。

另外,創業公司做的工作範圍會較之大公司廣,你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層面的知識,如果能夠有效利用這些,快速學習,那麼對於你和公司來說都是雙贏的。

需要跳板

如果你之前是在傳統行業,比如廣告、營銷啦等等,想要進入網際網路行業,但是大公司對行業經驗要求高,非校招非有行業背景透過社招進去通常難度比較高,這時可以學習一些網際網路基礎知識,拿下創業公司offer,先入行,再考慮下一步的職業發展。

不滿足於階梯式職業發展

前面提到過,在大公司的晉升通常有一套嚴格的考核體系。特別是從執行層跳到管理層,除了對你個人的能力、經驗有要求之外,還要考慮有沒有合適的晉升崗位給你。另外,大公司人才濟濟,競爭更加激烈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當你能準確衡量自己目前的`能力以及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中的定位,同時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定的看法,可以考慮逃脫大公司,用不走尋常路的方式繼續你的職業生涯。

如何選擇創業公司?

瞭解公司所在的行業估值

市場容量是公司的天花板,選擇公司時,要學會用資料(如各大調研資料、財報等)去評估公司所處行業的前景。也就是俗稱的蛋糕有多大。舉個例子,一個萬億的市場和一個百億的市場相比,前者假設你的公司只佔據了20%的市場份額,而後者你的公司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橫向對比,一個是2000億的公司估值,一個是90億的公司估值,差距非常大。

核心團隊

核心團隊對公司的戰略定位、自身的資源背景、對員工的態度、價值觀對你的影響都是致命的。除了學會用工具去了解核心團隊背景之外(個人認為,你能搜尋到的通常是公關稿),還要珍惜你面試時獲得提問的機會,多問幾個為什麼。甚至最基礎的方式,提高你的簡歷透過率,進入終面環節,多和幾個boss聊天,你也能獲得不一樣的收穫。

直屬leader

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同的職業階段需要選擇不一樣的leader。比如你是一個freshman,那麼需要著重考慮leader是否有耐心有時間親自帶你,在入行初期,能獲得leader事無鉅細的指導,我認為價值甚至大於公司。此外,還要考慮溝通風格。你和leader的溝通風格是否能達成一致。

當然,人與人相處都有個磨合期。試用期多找機會和leader溝通你的工作目標和方法,千萬不要埋頭苦用功。經過3個月試用期,對你的leader還是心存疑慮,果斷棄之。

每個人對工作的定位不一樣,有的是拿來消遣打發時間,有的是用來實現人生價值的,有的人急切需要賺錢養家,有的人根本不靠工資生活。大家需要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

此外,還要多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忽視自己的感受。當工作出現倦怠的時候,停下來思考,再繼續往前走。多幹活,多積累,發現自己的所長,再與風口所結合。

拓展:創業公司該如何花錢

十大必不可少的開銷

1、商業計劃。

關於在商業計劃上該不該花錢坊間一直爭議頗多,但在我看來,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以及實現路徑,對做生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2、市場調研。

在明確知道有客戶打算購買前,絕不要投資生產。知道你所處的市場有什麼需求,以及如何滿足這種需求對成功至關重要。

3、首席財務官或會計師。

一個好的首席財務官或會計為你省的錢往往比你付給他們的薪水多得多。他們能讓你在花錢時考慮周全,幫你規劃投資並搞清投資回報率。

4、請那些比你重要的人物吃午餐。

這是來自李嘉誠的人生經驗,也是建立人脈的秘訣。它帶給你的收穫要遠遠高於一頓飯錢。

5、法律諮詢。

儘管有些服務既無必要又貴到你難以消受,但法律諮詢是個例外,幾乎所有創業者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法律諮詢。不管是基本的公司文字,還是理解各種責任條款,一開始就付費購買好的法律諮詢服務,能讓你避免日後為天價訴訟案買單。

6、稅務專才。

自己做稅會讓你浪費無數本可以用來經營企業的寶貴時間。聘一位稅務專業人員來獲得這方面必要的建議,到報稅時你就能高枕無憂了。

7、客戶服務。

人們經常說,只賣東西,不提供服務,就像把錢放在一個會漏的口袋裡。客戶服務是你公司非常有利可圖的一塊業務,投資自然有回報。

8、營銷和品牌。

這塊支出豐儉由人。別毫無必要地浪費錢,但花錢做一些目標明確,效果可以衡量的推廣活動,是非常明智的。

9、公關外包。

這類服務該不該花錢也備受爭議,但請記住,我認為創業者需要有針對性地購買一些效果可衡量的公關服務。作為創始人,你的時間很寶貴,沒必要浪擲在那些請別人代勞更划算的事上。

10、技術支援。

一般來說,把花在建網站和維護伺服器上的時間用來服務客戶,你會獲得更大的價值。外聘技術支援,把自己的時間更好地用在別處吧。

十大能免則免的開銷

1、昂貴的訂閱服務。

很多時候,專案管理軟體和其他訂閱軟體服務都有更便宜或免費的替代品。平時用它們就行了,除非你確定自己需要那些只有付費軟體才能提供的功能。

2、昂貴的服飾。

別為了圖個面子,弄得自己破產。穿著打扮顯得職業化是很重要,但如果你足夠精明,穿一些不那麼貴的服飾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3、高檔辦公室。

人人都想擁有一間豪華的辦公室,但要想打造這樣一個華麗空間就得不停地砸錢。先把精力放到做成業務上——豪華辦公室這件事可以先緩緩。

4、高檔裝備。

和所有人一樣,你可能也想買最新最好的技術裝備,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有用的支出。你應該只買那些真正需要,而且價廉物美的東西。

5、還沒準備好就急著招兵買馬。當個老闆,看著員工團隊不斷壯大,是挺有意思的,但如果你的業務基礎還不牢固,這麼做就是在白白扔錢。可以先外包一些工作,只有在招聘員工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時,再招兵買馬也不遲。

6、奢華的商務派對或旅行。

這種開銷可能也會很有樂趣,但並不明智。一家初出茅廬的初創公司這樣亂花錢,絕對不是成功的好兆頭——它只是敗家的標誌。

7、無法衡量效果的拓展業務。

不管是公關、營銷還是品牌推廣,如果不能準確衡量效果,就不該花錢。如果手頭緊,就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那些你知道能促進企業成長的事情上。

8、買粉絲、電郵營銷清單或其他所謂“客戶”。

一般來說,這些不光是誆人的玩意兒,也不是獲取客戶的好方法。說自己有成千上萬的粉絲可能顯得挺牛,但如果這些粉絲都是冒牌的,就永遠也別指望這些錢能夠產生回報。

9、高昂的物流或印刷開支。

儘管有個商標和一些便宜的名片是必要的,但剛起步的公司在印刷或物流上花大錢是毫無道理的。首要任務是關注如何滿足客戶需求,漂亮的信籤紙倒在其次。

10、還不確定能否賺到錢時就亂花錢。

除非背後有特別財大氣粗的投資者撐腰,否則在你能掙到足夠的錢應付大額開銷前,對這種大筆支出要慎之又慎。一個人過日子要量入為出,做生意也是同樣道理。

每一家企業都是與眾不同的,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需求,這就是創業者身旁需要有人不斷敲打,幫助你做出明智決策的原因所在。只有當你能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你的企業才有望獲得長期的成功。

作為管理者,只有去掉內心的私心雜念,實實在在關心公司,迎難而上,不等不靠,創造價值,才是正道。也只有這樣,在職場上找到事業的高峰和人生的幸福,實現自我,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