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初中歷史的教學反思集

初中歷史的教學反思集

歷史是中高考的必要科目,總成績要高歷史成績不能太差。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學反思,希望大家都喜歡。

初中說明文教學反思【1】

我們作為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我們應該相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改變。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鍊,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實習學校豐潤二中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透過三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豐潤二中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即:(1)檢測複習(5分鐘),檢測上一節學習內容,相互訂正,上交。(2)情境匯入(2分鐘),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匯入新課,明確目標。(3)自主學習(12分鐘),以一體化教學案為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學,完成相關題目。(4)合作探究(8分鐘),學習小組內部交流,互幫互學解決問題。(5)交流展示(8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提出問題。(6)教師評議(10分鐘),教師點評小組成果,提升知識精華(方法、規律、疑難)。(7)鞏固練習(5分鐘),針對本節目標進行達標練習,反饋矯正。 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確保了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落實,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課上經過這“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在大多時候充當的都是提示、總結這樣的角色,不在時傳統課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課的時候只能聽見教師一個人在說話的聲音,學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動的學習。現在上課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在上課的時候女教師說的話很少,大多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己討論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等這教師直接給答案。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來的答案學生記得更牢固。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開放性的試題,學生也會答得順風順水。

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會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式,在課堂上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作用。

初中說明文教學反思【2】

走上教師崗位已經有兩個星期了,生活、工作、學習都步入了正軌。這段時間裡,有成就感,也有受挫感,但的確收穫了許多,成長了許多。隨著教學工作的逐漸展開,我發現自己原來設定的教學模式並不符合學情,導致我開始工作之初便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麻煩。

一、學情分析

我實習的學校在北京,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的歷史老師,共負責80名學生。

在北京市歷史學科與地理、政治和生物這四門學科均不參加中考,只參加八年級下學期的會考,九年級不再學習這四門課程。這就意味著學生們需要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學年的時間裡學完初中三年的課程,時間很緊張,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非常大。目前我需要在一個學期的時間裡完成九年級下冊歷史課本的教學任務,是初中階段的第六本課本,也是最後一本,相對來說時間比較富裕。

就學校的歷史成績而言,並不是十分理想。單從我負責的三個班級的成績來看,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將近有一半學生歷史成績不及格,但是每個班的優秀率在6%左右,與地理、政治、生物這三科同樣不參加中考的科目比起來,優秀率太低,不及格率太高。在我的瞭解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更換過於頻繁。

由於學校歷史老師資源不足,到目前為止我是任教班級的第四位歷史老師,過於頻繁的更換老師,是導致學生歷史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師生之間是需要時間來彼此磨合,彼此適應的,而每一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的教學風格,每更換一次老師就意味著學生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適應。長期下來,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對這門課程也會失去歸屬感,使他們從心裡認為這門課不重要。

(二)時間緊,任務重。

因為學生需要在兩學年的時間內學完六本書,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迫於教學任務,老師不得已加大課容量,講課速度也偏快,以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歷史學科不作為中考科目。

因為歷史學科不作為中考科目,學生在歷史方面下的功夫可能就相對語文數學等少一些。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二、教學反思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節課,在將近兩週的實際教學,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以及指導老師聽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我總結了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明確了日後需要改進的方向。

(一)學生情況瞭解不足

這一點是造成我這一階段教學工作失誤的根本原因。由於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瞭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一開始設定教學的時候,便較多地體現出了河北教學模式的特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要加大對學習歷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歷史需要參加中考,這是兩個地域最大的區別,而我卻忽視了。

再加上長久以來我同高中生接觸較多,所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更多地偏向了高中歷史課堂,內容很多很全面,這樣恰恰偏離了出重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年齡、經驗的侷限,初中生對於一些專業名詞、較複雜的歷史事件接受起來並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困惑,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二)課前備課準備不足

課前備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直接決定了你一節課質量的.高低。最開始上課的時候,由於課前準備不充分,常常出現不知道接下來課件上要展示的內容是什麼,甚至有些內容的出現甚至會給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以致於後來出現了課件帶著我走,而不是我來操控課件的局面。

再有一點就是課前備課時,對於一些課外知識掌握不清要提前調查清楚。在講授俄國十月革命一課時,我提到了“空包彈”這個詞,結果學生就這個詞提出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

(三)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導致講不完課。第一節課的時候,課前匯入我用了十五分鐘,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講解課本知識再加上處理習題,往往就是一課書的內容要用兩個可是才能完成,要麼就是匆匆收尾,這樣就無法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和學生彼此簡單地認識了一下。期間,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遊戲。由於一開始就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加上之前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冷場,整個遊戲環節幾乎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無聊的課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煎熬。

(五)講課平鋪直敘,缺少亮點

平鋪直敘是我上課最大的特點。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時也為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特意將課本上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力求面面俱到。這樣非但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反而讓我陷入了一個困境。整節課我都在向學生們灌輸知識,雖然知識之間的銜接很緊密,但太過於籠統,以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找不到讓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反響自然也不熱烈,很顯然,這堂課失敗了。

(六)細節問題沒能提起注意

細節決定成敗,而我卻常常輸在一些小細節上。比如:

1、寫字時筆順不對,這一點指導老師和我的學生都曾給我提出來過;

2、上課時拄講臺,小動作太多;

3、經常忘記寫板書,要麼板書就是太過簡單隨意。

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修養。注意細節,也可以向學生們傳遞一個積極的態度。

教師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每次上課學生的面部表情都會直接碰觸到我的中樞神經。為期一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今後的日子裡,吸取教訓,努力鑽研,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