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初中歷史的教學計劃

初中歷史的教學計劃

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學期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的教學計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一)

一、教學進度及內容

1、初一:《中國歷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學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初二:《中國歷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學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3、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期中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中考前完成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三輪複習。即分冊系統複習,重點、難點、熱點專題複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世界歷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學計劃和學習策略。

二、教學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格開設課程,開足課時。初三年級要根據新授和複習要求適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歷史教師。兼職歷史教師要力求課堂教學規範化,歷史學科知識專業化。

3、要建立歷史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歷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歷史課題研究。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詢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2003年秋季新教材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教學。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格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學資料。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究;市中考考試說明和市編複習資料的研究;近年來中考考試形式與內容改革的研究。

三、學科活動的安排

1、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培訓。

2、適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複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課堂教學設計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歷史活動課教學研究。

5、組織教師參加新教材實驗區的教學考察與學習。

初中歷史教學計劃(二)

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本學期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宗旨,制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總體水平偏低,歷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內容,所以學生都不願意學。

二、教材簡介

本學期七、八年級上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閱讀性強,圖文並茂,增添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三、教學資源開發

1、教材、教學參考書

2、專業書籍、歷史筆記本、歷史資料卡

3、媒體資訊(網際網路、影視中的歷史知識)

4、課程基礎訓練、單元測試卷

四、教學措施和目標

(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的: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答題、小組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同時也是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索歷史的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聽好每一節公開課,做好課後互評,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

七、八年級歷史課本上冊都是22課(人教版)。其中新課講授22課時(每冊),單元複習4課時,期中複習2課時,期末總複習4課時:

9月份 1——4課

10月份 4——13課

11月份 14——20課

12月中旬結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