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山的那邊》,作者王家新,原載於《長江文藝》1981年第5期,後被選入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略有改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4、體會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5、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

6、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透過朗讀,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中國。在這個中國上,相信你們都有著新的憧憬和希望。作為現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們追求的是一種什麼東西呢?誰來說說你們的理想?就是你們以後希望從事哪一項工作?為什麼?

看來同學們都有理想、有目標啊!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共同的目標。

說實話,其實我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還真沒好好想過以後準備幹什麼。因為我們要走的路基本上都很清晰,那就是讀完小學就考初中,讀完初中考高中,讀完高中考大學。我也沒想過要是考不上要怎麼辦,幸好該考上的都考上了。

但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看過一篇報道,是一個記者問一個牧童:你為什麼放牛?牧童說,攢錢。記者再問:攢錢幹嘛?牧童說,娶老婆。那,娶老婆幹嘛?牧童說,生娃!生娃幹什麼?牧童想了想,說:生娃,放牛!我那時候就感覺這牧童很可悲,我說不上自己以後要幹嘛,真要問我有什麼理想的話,那就是不要像那個牧童一樣!

幸好,我發現真像那個牧童這麼想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說的就是一個邊遠山區的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大家翻開課本第2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在山的那邊》(板書題目、作者)。這首詩呢,是作者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山的那一邊是什麼;一起來探討,來自邊遠山區的作者,他是如何追求理想的;想想我們能從這當中得到什麼啟發。

二、檢查預習

1、之前已經安排大家回去預習課文了,現在大家先集體朗讀一遍課文,完了我找兩位同學上來給加粗字注音。理解詞義。

痴想 隱秘 凝成 誘惑 海潮 喧騰 攀上 一瞬間

痴想──發呆的想。

隱秘──隱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沸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找同學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讀後感。

三、朗讀訓練

1、老師範讀。

2、各自練習朗讀,用斜線劃出停頓,用圓點標出該讀重音的詞語。

3、分別找兩個同學朗讀兩大部分,大家點評。

4、集體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探究關鍵詞蘊涵的意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四、課文研討

1、區域性品味:

詞句理解,問題探討(學生提問為主,而後補充)。

⑴ “痴想”在文中的意思?

提示: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

⑵ 如何理解“隱秘的想望”指什麼?為什麼說“隱秘”?

提示: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⑶ “鐵青著臉”是寫山的顏色嗎?

提示: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裡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⑷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提示:“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⑸ “哭”蘊含怎樣的情感?

提示:滿懷希望,結果大失所望,因此哭;艱苦付出,卻無所回報,傷心而哭;上了當,被媽媽騙了,因委屈而哭……

⑹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中紮下了深根”句中“種子”指什麼?能“飄來”的東西應是輕的,為什麼能紮下深根?

提示:“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飄來”寫出童年的我對人生的這裡似懂非懂的神態。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人生感悟越來越深,所以說“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⑺ “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裡?

提示: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⑻ 為何隔著崇山峻嶺,作者還能聽到海的“喧騰”?

提示:作者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⑼ 如何理解“枯乾”?

提示:“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在體驗失敗或者挫折以後,要總結出自己如何去面對現實。所以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⑽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節詩的含義?

提示: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回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向困難地頭和彎腰,最終就必將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譜寫出燦爛的人生來。

⑾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提示:先要想為什麼“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再想照亮前後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⑿ 在第二節詩中,“一次次”變換著出現了三次,集中地突出地寫出了“我”對“追尋”的一種怎麼樣的精神?

提示:執著。

2、概括兩節詩的內容:

提問、總結:

⑴ 第一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

⑵ 第一節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

⑶ 第一節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節詩中的“山”象徵了困難,“海”象徵了信念。

板書:

第一節:童年時──現實中的“山”,媽媽說的“海”──想望、困惑

第二節:長大後──“山”象徵困難,“海”象徵信念──拼搏、奮鬥

3、整體感知:

揭示詩歌的象徵意義,體現的哲理。

⑴ 標題為《在山的那邊》,那麼,山的那邊究竟是什麼呢?

提示:海。

板書:

山──海

⑵ “山的那邊是海”,這個“海”是怎樣的“海”呢?在詩歌中找答案。

提示:“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板書:

信念、全新

⑶ 為什麼說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是“全新的世界”?課文的導讀提出一個問題──作者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大家想想這個問題。

提示:揭示“海”的象徵意義。

舉例子說明:大家到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沒有?知道這些著名學府是怎麼樣的嗎?這些大學的校園裡你沒有到過,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園。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這些大學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說,“海”是作者主觀想象的海,並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當你一踏進這些校園時,學校裡的一切,就會給你一種特別美的感覺,這種感覺用詩中句子來回答──全新的世界。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所說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或者說奮鬥目標,即理想。

板書:

海──奮鬥目標、理想的象徵

⑷ 既然說“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麼,作者為了實現看到這個“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

提示:山。

板書:

⑸ “山”又有何特點呢?

提示:“鐵青著臉色”、“無數座山”。

板書:

鐵青、無數

⑹ “鐵青”、“無數”的含義?請舉例說明:為什麼說山是“鐵青”和“無數”的?揭示“山”的象徵意義。

提示:鐵青: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裡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無數座山”的象徵意義:要實現理想,得克服長期性和艱鉅性。人們起初往往對此估計不足,一旦達不到預期目的,就大為失望。這種情況還可能反覆多次。隨著認識不斷深化,才能對長期性和艱苦性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詩人告誡人們,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鬥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由此可見,“山”是指阻攔我們前進的障礙物,我們要實現理想而必須克服的困難和挫折。

板書:

困難、挫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聯絡學生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五、體驗和反思

作者在寫完這首詩的20多年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叫《山那邊的海──關於<在山的那邊>》,我們課後第5頁,有這篇文章的摘錄。他在文章中說道:

這裡的“山”與“海”,可以從隱喻的意義上來讀解:山,一個實際生活的世界,封閉、灰暗、壓抑;海,一個想像性的世界,開闊、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陸地的結束,另一個世界的開始。海,從古到今,都是對人的自由天性、對人的想像力的召喚。

這是作者親自揭示出來的“山”和“海”的象徵意義。

板書:

實際生活的世界:封閉、灰暗、壓抑;

想像性的世界:開闊、光亮、自由

為什麼作者會寫成這麼一首詩,我們也可以從作者在後來寫的這篇文章之中找出原因。大家來聽我讀上一段:

命運就這樣造就了我們這樣一代。我們這一代,生於五六十年代,從小受的是理想主義教育,經歷過“**”和上山下鄉,在“**”結束後又來到大學校園,有人稱我們為理想主義的一代,又有人稱我們為幻滅的一代。理想主義培養了我們的幻想和精神氣質,但我們也是為“理想”的虛妄付出過最慘重的代價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許多人歷盡磨難而依然保持著理想主義的精神,但也有許多人到後來心如死灰,變得非常迷惘。正是基於對同代人的這種瞭解,我在這首詩的後來這樣寫道:“朋友啊,請相信──”。這是對我的同代人講話,但同時也是對我自身的激勵: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後終會攀上這樣一個峰頂,相信在歷盡磨難後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和生命……

可以說,最後一節詩簡直是人生格言。同學們可以把它抄到資料積累本上,慢慢回味。

作者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也許已經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形式:

1、前後四人分小組討論,各小組推舉一人記錄討論內容,並回答。

2、堂上練筆,題目參照第5頁,研討與練習三。

六、課外作業

1、熟讀課文,品味詩歌的語言。

2、第5頁,研討與練習三。

3、《每日五分鐘》第1課。

七、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山 海

鐵青、無數 信念凝成、全新的世界

奮鬥之路: 漫長、艱鉅

困難、挫折 理想、奮鬥目標

實際生活的世界 想像性的世界

封閉、灰暗、壓抑 開闊、光亮、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