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經典歷史故事原文

經典歷史故事原文

篇一:經典歷史故事原文

黃河下游有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堯舜時期,跟禹一起治過洪水,是個有功的人。後來,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統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紀,夏朝最後的一個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個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隸主貴族殘酷壓迫人民,對奴隸鎮壓更重。夏桀還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

大臣關龍逄(音páng)勸說夏桀,認為這樣下去會喪失人心。夏桀勃然大怒,把關龍逄殺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詛咒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會滅亡,我們寧願跟你同歸於盡。”

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他表面上對桀服從,暗地裡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那時候,部落的貴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緊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個部落叫葛,那兒的首領葛伯不按時祭祀。湯派人去責問葛伯。葛伯回答說:“我們這兒窮,沒有牲口作祭品。”

湯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又不祭祀。湯又派人去責問,葛伯說:“我沒有糧食,拿什麼來祭呢?”

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葛伯這樣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憤。湯抓住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滅了。接著,又連續攻取了附近幾個部落。商湯的勢力漸漸發展了,但是並沒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湯妻子帶來的陪嫁奴隸中,有一個名時伊尹(音yǐn)。傳說伊尹開始到商湯家的時候,做個廚司,服侍商湯。後來,商湯漸漸發現伊尹跟一般奴隸不一樣,商湯和他交談以後,才知道他是有心裝扮作陪嫁奴隸來找湯的。伊尹向湯談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湯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湯和伊尹商量討伐夏桀的事。伊尹說:“現在夏桀還有力量,我們先不去朝貢,試探一下,看他怎麼樣。”

商湯按照伊尹的計策,停止了對夏桀的進貢。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發兵攻打商湯。伊尹一看夷族還服從夏桀的指揮,趕快向夏桀請罪,恢復了進貢。

過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壓榨勒索,逐漸叛離夏朝,湯和伊尹才決定大舉進攻。

自從夏啟以來,同姓相傳已經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湯和伊尹商量了一番,決定召集商軍將士,由湯親自向大家誓師。

湯說:“我不是敢進行叛亂,實在是夏桀作惡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滅他,我不敢不聽從天命啊!”他接著又宣佈了賞罰的紀律。

商湯借上帝的意旨來動員將士,再加上將士恨不得夏桀早早滅亡,因此,作戰非常勇敢。夏、商兩軍在鳴條(今山西運城安邑鎮北)打了一仗,夏桀的軍隊被打敗了。

最後,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湯追到那裡,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

這樣,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歷史上把商湯伐夏稱為商湯革命,因為古代統治階級把改朝換代說成是天命的變革,所以稱為“革命”。這和現在所說的革命完全是兩回事。

注: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商丘人 ,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 (今河南商丘寧陵)以及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在今河南範縣)、昆吾(在今河南許昌)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南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篇二:經典歷史故事原文

史博是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音樂家之一。他從小熱愛音樂,18歲就進入了當時最為著名的柏林音樂學院,學習作曲與交響樂指揮。當時的音樂學院每天都有兩堂體力課,因為在這之前的100多年裡,指揮並沒有什麼象徵性的工具,有的樂隊指揮喜歡用腳蹬地,踏出節奏,有的則喜歡揮動手絹,而當時最為流行的是用一種大約5公斤重的鐵棒指揮,指揮師提著鐵棒按節奏捅地面,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所以,當時的樂隊指揮每完成一場表演,都會累得腰痠臂痛,因此學院裡對學生們的體力訓練要求也非常高。每當老師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史博都會從內心裡討厭這根鐵棒——一個指揮師花這麼大的力氣在這根鐵棒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他覺得這根鐵棒拿著這麼累,指揮師們哪還能聚精會神把精力全部用到音樂指揮上!

當史博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老師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他:“鐵棒是最神聖的指揮工具,哪個指揮家離得開它?”老師還告訴學生們說,法國有個音樂家曾經帶病指揮,結果體力不支,不小心把鐵棒砸到自己的腳背上,後來還因傷口感染而送了性命。

史博嘴上不回應,心裡卻想:雖然那位音樂家的'精神很值得肯定,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他的犧牲值得嗎?史博心裡有自己的答案。

從那以後,每次大家在上臂力課時,史博就裝生病,躲在教室或者宿舍裡研究音樂。他的臂力雖然比不上同學們,但是因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樂上,所以他的造詣遠遠高過了其他同學。

畢業後,史博憑著自己高超的音樂才華,進入了德國最著名的交響樂團,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師和幕後的音樂創作者。

1820年,史博跟隨樂隊去英國倫敦進行一場皇家演出。剛一到英國,樂隊的指揮師就生病了,別說拎那麼重的一根鐵棒,就是站都站不穩。樂隊雖然有幾個替補的音樂師跟隨,可是指揮師卻只有一個,演出的計劃又不能因此而耽擱,怎麼辦?正在所有人都為此而憂心忡忡時,史博對指揮師說:“讓我來指揮吧。”

儘管指揮師對這個“懶惰”的年輕人有些排斥,但是身在異國,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答應了他。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表演的那天,史博並沒有拿著那根鐵棒上場,而是手執一根精心製作的小木棒作為指揮工具——這根小木棒非常輕盈,能夠在空中劃出非常優美的旋律線。因為身體不受鐵棒的束縛,他還配上了非常優美的肢體動作。

結果,史博的指揮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表演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這一次的成功表演,讓史博迅速成為樂隊的新指揮師,而史博就一直用這種質輕的韌性白色木棒作為指揮工具。這種指揮工具很快被全世界的指揮師借鑑和模仿,從此風靡世界樂壇,成了一個不朽的經典。